《松花江放船歌》这首诗是
康熙二十一年(1682)
春末夏初,清朝圣祖皇帝
玄烨松花江所作。玄烨时年29岁。年轻的皇帝亲临边陲,在
松花江的惊涛骇浪中视察水师、舰船,鼓舞东北军民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斗志,即兴写下了反映松花江沿岸的锦绣河山、北国风光的诗篇。
第二段首先描写了江中画意;继之,将波涛之声比作箫韶之乐,激情满怀;随后,将视线由江中飞向江岸,将娓娓诗情引向捍卫河山的
凌云壮志。(鷁,yi)
第三段描写战胜强敌的决心,含蓄地将沙俄喻为浮云。皇帝俯视滔滔江水,展望两岸苍翠青山,仰望朝霞远映的长空,以无比乐观的精神,坚定而又豪迈地自问自答:北面飘来的几朵浮云怎能遮掩太阳的光辉!
第四段为全诗的高潮,我军
披坚执锐、健儿
枕戈待旦,宣示了必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的决心。 “我来问俗非观兵”一句,是全诗的主题。 “
问俗”,当然是这次东巡的目的,正是根据这次“问俗”所了解到的情况,皇帝主持进行了战备部署,采取了有力措施,团结东北各族人民,把矛头一致对准了侵略者。(
貔貅,pi xiu 旄,mao)
纵观全诗,起首三句,雄浑而有气魄,二至四段,写
画鷁、
箫韶、苍岩、翠壁、浮云、骄阳、樯舰、健甲、
旌旄、
朱缨……都是从正面用粗勒的笔触,顺情成章,没有生硬拼凑的痕迹。结尾句,复又扣住“松花江,江水清”这样一句朴素的民歌体的字句,音节响亮,给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的印象。此诗艺术上虽然可能失之细腻,形式上略嫌疏浅;但感受真实,情绪壮怀激烈,是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如同笔下生花,滔滔汩汩,奔泻而出,一气呵成。是一曲三百年前松花江河山壮丽、整军备战的赞歌,为我们今天展开了一幅生动、真实,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