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鳜鱼,又名松鼠桂鱼,为
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
菜品源流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来苏州官府传出乾隆在松鹤楼吃鱼的事,此菜便名扬苏州。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南巡至苏州,微服私出来到松鹤楼,要吃供桌上的元宝鱼(鲤鱼)。店主无奈,为避让宰杀“神鱼”之罪,遂把鱼烹制成松鼠状,一方面又巧与店招牌中松字相联。乾隆食后甚是满意。我国民间常以“鲤鱼跳龙门”来表示吉祥喜庆,因此后来就改用鳜鱼。自此“松鼠鱼”流传开去,有松鼠黄鱼、松鼠鲈鱼等,唯独松鹤楼的松鼠鳜鱼最负盛名。
菜品制作
食材原料
鲜活
桂鱼1条(约重750克),
虾仁30克,熟
笋丁20克,
香菇丁20克,
青豌豆12粒,
绍酒25克,
精盐10克,
绵白糖200克,
玫瑰醋100克,
番茄酱100克,
葱白段10克,
蒜瓣末2.5克,干
淀粉60克,
水淀粉35克,
猪肉汤100克,
芝麻油15克,熟
猪油1500克(实耗250克)。
制作方法
将活桂鱼刮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齐胸鳍斜切下鱼头,并在鱼头下巴处剖开,用刀面轻轻拍平,再用刀沿脊骨两侧平片至尾部;斩去脊骨,鱼皮朝下,片去胸刺,然后在鱼肉上先斜剞,刀的距离约3.3厘米,后直剞,刀的距离约1厘米,使它成菱形刀纹;用绍酒15克,精盐1克,放入碗内调匀,酱搭在鱼头和鱼肉上,然后再滚上干淀粉,并用手提起鱼尾,抖去余粉,待用。
将番茄酱放入碗内,加猪肉汤、绵白糖、玫瑰醋、精盐、水淀粉,一起搅拌成调味汁待用。
旺火热锅,舀入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将剞好的鱼肉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提起鱼尾,一手用铁筷夹住另一端,放入油锅,炸约20分钟,使其成形,然后松手,将鱼肉坠入油锅中,舀热油浇在鱼肉、鱼尾上,紧接着放入鱼肉,炸至淡黄色,捞出,装入长圆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
在复炸鱼的同时,另用旺火热锅,舀入熟猪油100克,放入虾仁过油;原锅仍置旺火上,舀入熟猪油50克,投入葱段,炸至金黄色,发香,加入蒜瓣末、香菇丁、青豌豆,煸透,倒入待用的调味汁拌匀,浇入熟猪油,淋上芝麻油,略和,起锅浇在松鼠鱼全身,并立即撒上过油的熟虾仁即成。
菜品特色
形态似松鼠,头昂尾巴翘,色泽引人爱,挂卤吱吱叫。
制作关键
松鼠鳜鱼作为一道功夫菜,想在家里烧需掌握四个注意点:这道菜需要开花刀、腌制、拍粉、油淋、浇汁一气呵成。首先,要注意把斜刀改切成花刀,这对刀功有一定的要求;然后,不要切破鱼皮,方便油炸和做造型;第三,蘸料可按照个人喜好调制;最后一点,在家中做松鼠桂鱼这道菜的时候,可以不用费心做松鼠的造型。
荣誉表彰
1983年,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举办的
首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苏州松鹤楼餐馆特一级厨师刘学家制作的松鼠鳜鱼获得优秀厨师奖。
2018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公布了全国34个地域菜系、340道地域经典名菜。其中,松鼠鳜鱼入选江苏十大经典名菜。
2019年底,来自“六华春”的一道松鼠鳜鱼,被评为“金陵菜”主题厨艺大赛十大金陵经典菜之一。
文化特色
清代《调鼎集》中就有关于“松鼠鳜鱼”的做法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
社会评价
“松鼠鳜鱼”是苏州菜肴中的代表作,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鱼就会像“松鼠”一样吱地“叫”起来。(《东方卫报》 、河南广播网 评)
“头昂尾巴翘,色泽逗人笑,形态似松鼠,挂卤吱吱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评)
“松鼠鳜鱼”工序细腻造型别致。洗净去骨鱼肉向外,剞菱形刀纹,拖干淀粉下油锅鱼首微昂,鱼尾高翘,炸至金黄色捞出盛盘中,浇上卤汁,声吱若鼠,酷似一只俯首缓行松鼠,不愧为姑苏名菜。(新浪生活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