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移
极移
极移(polar wandering)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本体的位置是变化的,这种运动称地极移动,简称极移。
周期成分
由于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部作周期性摆动而引起的地球自转极在地球表面上移动的现象。表现为极点的±0.″4即相当于24米×24米范围内循与地球自转相同的方向描划出一条时伸时缩的螺旋形曲线。极移包括两个主要的周期成分:一个近于14个月周期,称为张德勒项,这是弹性地球的自由摆动;另一个是周年周期,称为周年项,这是由大气环流引起的受迫摆动。此外还存在长期极移以及周期为一个月、半个月和一天左右的各种短周期极移。地极的位置用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坐标分量表示,这个坐标系取在地球北极,原点称为国际习用原点,坐标系的X轴为本初子午线,Y轴为西90°子午线。地极坐标要由天文观测测定。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方位角都发生变化。地极坐标为天文、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空间科学等实用或研究部门所需要。极移机制的因素包括太阳、月球引力和大气海洋等的作用,也涉及地球内部结构的各种理论模型,因此极移研究与地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地极位置测定
为测定地极位置,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决定采用1900~1905年地球转动极的平均位置为参考点,即国际习用原点C.I.O. (Conventional lnternational Origin)。极移可用转动极相对CIO的位移来表示。其轨迹不规则,但用频谱分析法可从中分析出不同周期的分量。通过大约80年来极移数据的分析,得到一个14个月的分量(振幅约为0″2)和一个一年的分量(振幅约为0″1),前者即钱德勒晃动,后者为周年变化。此外,还有长期变化和数量微小的短周期变化。由于极移,地球各地的纬度经度离心力发生颤动式变化,影响地壳运动。
发现
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和方位角都发生变化。相对来说,纬度变化最容易通过天文观测精确地测定,历史上首先是根据纬度变化来研究极移的。1899年,国际上成立了,组织全球性的纬度的系统观测。用于测定极移的常规仪器有、和等高仪等。资料处理的方法也从单纯的处理纬度观测资料,发展到综合处理纬度和时间观测的资料。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用测定极移的方法。用激光技术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技术测定极移的新方法也在试验之中。
研究极移必须选取一个适当的坐标系。极移的范围很小,所以可用通过极移轨线的中心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平面来代替这一范围的球面,进而取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极的瞬时位置。相应的切点就是坐标的原点,国际上选用 (CIO)为统一的地极坐标原点。通过CIO的格林威治(又译为格林尼治)子午线方向为X轴的正向,沿格林威治以西90°的子午线方向为Y轴的正向X和Y就称为地极坐标。图[极移轨迹]中是极移的轨迹。
根据近八十年来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了极移的各种复杂的运动规律。除了上述张德勒周期和周年周期的极移以外,还存在长期极移以及周期为一个月、半个月和一天左右的各种短周期极移。
重要性
极移、以及速度的变化,组成地球自转运动的完整图像,因此极移是研究地球自转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极移机制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包括日、月引力以及大气和海洋的作用,内部因素则涉及的各种理论模型。因此,极移研究与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地学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2:47
目录
概述
周期成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