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明信片指用一枚美术明信片,在明信片图画一面贴一张同图案邮票,并在邮票和明信片上加盖相关邮戳制成。
简介
极限明信片的收集是集邮活动的一个类别,它以
制作、收集、欣赏、研究极限明信片为主。
最早
世界最早的
极限片出现在19世纪末,由旅行者偶然在寄送明信片时将邮票贴在有相同图案的明信片上形成。
发展
自1956年第11期《集邮》杂志发表了波兰人马利安·海茨斯基撰写的《极限明信片》专稿之后,极限明信片这种新颖的集邮品种开始得到了我国集邮爱好者的接受和认可。受此影响,一些有远见的
集邮爱好者开始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极限明信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极限明信片的收集、制作工作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得到更为全面的普及与提高。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极限明信片才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集邮活动中。1985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国际邮联会议上,FIP专门为极限类邮集制订了相关的评审规则。这一规则的推出,为我国极限集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期间,一些集邮期刊、书籍也不失时机地登载了一批极限邮品及有关的介绍文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宣传和推介,引发了极限集邮热在全国的蔓延。许多极限集邮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成为了上世纪末我国集邮事业发展进程中引人注目的亮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又是什么原因吸引了
集邮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呢?在我看来,极限明信片本身所具有的四种内在属性,是造成广大集邮爱好者产生心理共鸣的原因所在。
一、观赏性。与邮票的原始吸引作用相比,极限明信片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艺术扩展。极限明信片通过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之间的完美组合,更好的诠释了邮票的主题和意境。明信片选材上的特殊要求,加强了邮票的艺术感染力。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为全面地拓展了收集者的欣赏空间和感觉想象。邮政戳迹的落盖,宛如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极限明信片作为邮资票品的具体特征。这种明信片与邮票之间的放大对比,以及黑色戳迹的点染作用,使每一个欣赏极限明信片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和谐、精致之美的自然流露与散发。
二、创造性。极限明信片应该算得上是一种颇为时尚的DIY(自己动手做)。这是因为,极限明信片的收集、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邮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二度创作。从一开始的明信片收集,再到对多种版式明信片的选择,以及最后的选戳、盖戳,整个环节都显示着制作者的独特思想和创意。信息高度发展,反映时代气息和自身兴趣爱好特点,业已成为了制作者们普遍追求的目标。能够通过一枚极限明信片的制作,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该是何等陶然与惬意的事啊!
三、资料性。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上看,明信片是一种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具体存在的实物资料。自1865年德国出现明信片、1869年奥地利邮局发行明信片起,世界上究竟出版、发行了多少枚明信片恐怕一时还很难以得出准确的答案。明信片涉列范围之广,包含信息之多,足以使其成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面透视镜。在许多的时候,邮票的设计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所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印刷技术等等条件的限制。而极限明信片则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种对邮票画面的资料性补充和还原,充分显示了极限明信片本身所特有的史料作用。除此之外,极限明信片还能够通过载体明信片对邮票进行佐证。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能够在明信片的对照下真实地袒露出来。这对于我们的集邮研究和邮票设计工作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参照价值。
四、收藏性。从艺术品位上讲,极限明信片有着制作严谨、画面饱满、内蕴深邃、容易引发欣赏者思维联想等特点。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极限明信片在艺术感染力上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从市场角度上看,极限明信片又是极其讲究时效性的邮品。盖戳的时间、明信片的发行年代,以及明信片的规格、尺寸都是直接影响极限明信片自然和谐程度的相关条件。因此,一枚好的极限明信片不仅包含了艺术的欣赏价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邮政、科技等等方面的价值。它已超越了邮政用品在形式和概念上的界定范围,逐步演变为一种新兴的收藏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