枏,汉语汉字,读作nán,最早见于
甲骨文。其本义为木名,又名楠,即楠树。新中国成立后,“枏”
被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楠”字。
形声字。从木,冄(冉)声(“冄”为“1左边部分”之
隶定, “冉”为隶变)。木名,又名梅,即楠树。《说文》:“枏,梅也。” 新中国成立后,“枏”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楠”字。
《
集韵》《
韵会》《正韵》𠀤那含切,音南。《
说文》:木名。梅也。《史记·货殖传》:江南出枏梓。《
山海经》:
虖勺之山,其木多梓枏。
任昉《述异记》:黄金山有枏木,一年东荣西枯,一年西荣东枯,张华谓之
交让木。
又《
尔雅·释木》:梅,枏。郭注:似杏而酢。《陆疏广要》:《
尔雅》之梅枏,乃似豫章者,古称楩楠豫章,景纯不得以似杏实酢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