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风气(拼音:lín xià fēng qì)是一个
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贤媛》。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林下风气”。
成语典故
谢玄是东晋著名的青年才俊、因淝水之战成名的战神,吴兴太守张玄也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只是张玄的名气不如谢玄大。当时的人就把这二人称为“南北二玄”。
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美名传开后,人们都知道
谢玄将军有个才女姐姐谢道韫,她嫁给了琅琊王氏的王凝之;恰好,张玄有一个妹妹,也是个有才华的女子,她嫁到当时在江南也是有名的门阀世族顾家。张玄常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妹妹,将她与谢道韫相提并论,言两人的名声应该旗鼓相当。
但两人均是大家闺秀,不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一时也不好比较优劣。恰巧,有个叫济的尼姑,同时与张、谢两家的内眷有来往,人们便请他来做评判。
济尼为了不得罪一方,只描述了各自特点,并没有给出优劣的结论。济尼说:“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洒脱。”意思是有王夫人很洒脱,有诗情,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但是又有女性的柔美,可以说是一位有林下风气的奇女子;顾夫人的心灵很纯洁,像美玉辉映那样,自然是一位大家闺秀。
成语寓意
林下,是竹林七贤等名士的代称。因为他们经常在竹林中清谈辩论、长啸抚琴,潇洒放纵,不为外界俗事、名利所羁,所以世人都很倾慕他们的思想解放和处事作风,将其称为“林下风气”。济尼认为谢道韫虽然是女子,已为人妻,但她神情散朗,见解独到,言谈脱俗,跟顾夫人的寻常贵族女子气息大为不同,远远超出一般大家闺秀的境界,所以称她有“林下风气”。
封建时代的家庭主妇,没有机会走向社会显山露水,走上朝堂献言献策,只能面于自家庭院相夫教子,但这丝毫不影响有志向、有抱负的才女磨炼自己的心性和胆识。真正的才华,需要启蒙与培养,需要共鸣与撞击,更需要磨砺和升华。没有经过磨砺的才华,终究是浮光掠影,县花一现,沉淀不下来;没有升华的才华,只能算小才小技。谢道韫的远见卓识、林下风气就是经历磨炼、升华的才华展现,正所谓“风流蕴藉更才华”。
同时,才华也需要启蒙,需要培养。没有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婴儿呱呱落地之时,都是一张白纸。周围的人给他心灵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果子,俗语云:“近朱者赤,近者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就是启蒙和培养的作用。毋庸置疑,无论是谢道韫的咏絮之才,还是林下风气,都离不开谢安对谢道韫的培养。
“林下风气”指魏晋间嵇康、阮籍等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后用“林下风气”指人的优雅娴静风度。多形容女子风度娴雅,举止大方。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林下风气”也作“
林下风致”“
林下风范”“
林下之风”“
林下风度”。
唐·
权德舆《祭故房州崔使君文》:“乍咏庭中之雪,每欢林下之风。”
宋·
陈善《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正如市倡东涂西抹中,忽见谢家夫人,萧散自有林下风气,益复可喜。”
宋·
洪迈《夷坚支志·吕使君宅》:“良久,娘子者出,澹装素裳,然有林下风致。”
明·孙继皋《与蔡臬副梅岩》:“弟今者镜丝如银,雅不乏林下风气。”
清·周铭《林下词选》卷八:“吴兴人,都宪唐世济夫人,填词远,真有林下风致。”
清·刘鹗《老残游记》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到要问个明白。”
沈从文《菜园》:“这个有教养又能自食其力的、富于林下风度的中年妇人,穿件白色细麻旧式大袖衣服,拿把宫扇,朴素不华的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