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玉(1906-1958),是潮剧史上的著名编剧,乳名李旭钦,出生于潮州潮安浮洋
前畔李村的梨园家庭,后过继给江东樟树洲林家,改名林喜潮,字先玉。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他不仅在潮剧艺术尤其是编剧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红色革命,在时代潮流中演绎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
林先玉的生父李华胜为潮剧艺人,养父林为煜为商人。由于林为煜钟情文艺,喜与文人交游,所以同李华胜交情深厚。其时,林为煜先生已婚多年暂未得子,遂依习俗向家中男丁兴旺的李华胜过继林先玉为养子,由林为煜、姚纯辉夫妇抚养成人。林先玉自幼拥有良好的文化基因,加之后来由于林家家道殷实,得到较好的私塾教育,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为日后成长为潮剧编剧打下了基础。
《
潮剧史》记载,林先玉“30年代初即从事潮剧编剧,剧作甚丰,且故事情节及唱词道白均好,为各班所欢迎”
目前,由其创作的可考的剧目有“老玉梨香班”编的《严嵩》《玉花瓶》《汉高祖》《孟丽君》《方世玉》《牛郎织女》等,以及“老正顺香班”的《李子长》《撬水鸡》《罗通扫北》《白高梁》《红孩儿》《万历登基》等;“老源正兴班”的《王莽》《杨文广》等;“老三正顺香班”的《朱温》等。此外,据亲人口述,其主创、参与创作的或还有 《红鬃烈马》《刘明珠》《民国大军阀》《造浮桥》《金锁记》等剧目,广为传唱,驰名中外。
由于其胞兄李耀林在新加坡从事潮剧教戏,在国内动荡年代,林先玉也曾将自己编写的潮剧剧本放在市篮里背着前往新加坡谋生,兄弟俩一道演绎了“一筐市蓝闯南洋”卖文为生的佳话。
在潮剧生涯中,林先玉注重因材施教承上启下培养潮剧新人。如在《苏后复国》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他为潮剧“活五”的佼佼者
李赛和量身定做了“鹦哥”的角色,巧妙地发挥了李赛和的“颤舌”,将欢悦、急怒、悲凄等等情绪表现等淋漓尽致,使得青年李赛和一鸣惊人,从此赢得了“鹦哥”的雅号。
抗日战争时期,林先玉积极投身支持潮安江东地区的救亡图存运动,掩护游击战争,支持红色政权建设,后在福建地区从事相关工作。1957年调至青海省共和县一汽修厂挂任干部,1958年在青海因病去世,享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