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士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林富士(1960年-2021年6月22日),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师从余英时教授)。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并于台北大学历史学系及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等单位授课。专业领域为宗教史(尤其是巫觋史及道教史)、疾病史及文化史。著有《红色印象》(1990)、《孤魂与鬼雄的世界》(1995)、《汉代的巫者》(1999)、《小历史:历史的边陲》(2000)、《疾病终结者:中国早期的道教医学》(2001)等书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人物经历
本所助理研究员 (1987.8-1995.8),副研究员 (1995.8-2001.9),研究员 (2001.9-),副所长 (2004.11-2005.10)
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任教授 (2002.9.1-2007.7)
台北大学历史学系合聘教授 (2005.8.1-2007.7)
中兴大学历史学系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2007.8-)
做一个沟通者
我是一个历史学者,我常自许要做一个沟通者,希望能透过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在古今之间,在不同的文化、族群和地域之间摸索贯通之道。
长期以来,我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以中国宗教史为主轴而展开,我所关心的课题包括: (一)「中国人」如何建构或认知「鬼神」世界;(二)「中国人」如何界定人与「鬼神」的关系,如何和「鬼神」交通;(三)「中国人」如何交通「鬼神」;(四)中国社会中有何宗教专家,彼此之间是否有其共同点,各自又有何特质;(五)宗教专家在中国社会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势力消长的情形为何;(六)中国宗教史如何分期,各个阶段有何特质。
在处理上述课题时,我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研究角度主要是:(一)分别以政府、民众及宗教专家为立足点进行观察;(二)运用各种类型的原始材料,进行具有原创性的研究;(三)尽量结合历史学的文献分析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四)尽量进行较长时段的「贯时性」(diachronic)研究,并以中国以外的社会或「非汉」民族的情形做参照性的比较研究。这样的研究,基本上是为了探索中国宗教的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延续。
最近五年(2002-2007)的研究,大致而言,都是基於上述的关怀而展开。在本院及国科会的支持之下,我总共进行了五项研究计画:(一)六朝的医者;(二)巫者的面貌:以韩国、台湾与中国之巫者为主的比较研究;(三)宗教与医疗:「巫者与中国医疗文化之关系」;(四)中国中古时期的流行病;(五)魅与中国文化。近五年来具体的研究成果,由我个人独自完成者,共计有六篇学术期刊论文、七篇研讨会论文、五篇专书论文及一本论文集。
未来五年(2008-2013),我的研究工作,将继续既有的一些课题,并聚焦於以三年为期的「中国治病符」研究计画。此外,我希望能稍稍转向较为宽广的文化史研究,并择取「槟榔」和「旅行」做为研究的核心课题。
学位论文
“Chinese Shamans and Shamanism in the Chiang-nan Area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3rd-6th Century A.D.),” (PhD diss.,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4).
专书
《汉代的巫者》(台北:稻乡出版社,1988)。
《孤魂与鬼雄的世界——北台湾的厉鬼信仰》(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
《小历史——历史的边陲》(台北:三民书局,2000)。
《疾病终结者——中国早期的道教医学》(台北:三民书局,2001)。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
学术期刊
〈试释睡虎地秦简中的「疠」与「定杀」〉,《史原》15 (1986):1-38。
〈试论汉代的巫术医疗法及其观念基础〉,《史原》16 (1987):29-53。
〈试释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食货月刊》17.3/4 (1988):30-37。
〈试论《太平经》的疾病观念〉,《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2.2 (1993):225-263。
“Religious Taoism and Dreams: An Analysis of the Dream-data Collected in the Yü n-chi ch'i-ch'ien,” Cahier d'Extrê me-Asie 8 (1995): 95-112.
〈东汉晚期的疾疫与宗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6.3 (1995):695-745。
〈「巫叩元弦」考释——兼论音乐与中国的巫觋仪式之关系〉,《新史学》7.3 (1996):195-218。
〈六朝时期民间社会所祀「女性人鬼」初探〉,《新史学》7.4 (1996):95-117。
〈略论台湾汉人社群的厉鬼信仰——以台北县境内的「有应公」信仰为主的初步探讨〉,收入李丰楙、朱荣贵主编,《仪式、庙会与社区:道教、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页327-357。
〈试论《太平经》的主旨与性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9.2 (1998):205-244。
〈法国对中国道教的研究〉,收入戴仁 (Jean-Pierre Drège) 主编,耿升译,《法国当代中国学》(Cinquante ans d'études chinoises en France)(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页269-310。
“The Cult of Jiang Ziwen 蒋子文 in Medieval China,” Cahier d'Extrême-Asie 10 (1998): 357-375.
〈中国六朝时期的巫觋与医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1 (1999):1-48。
“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 in Medicine and the History of Body, ed. Yasuo Otsuka, Shizu Sakai and Shigehisa Kuriyama (Tokyo: Ishiyaku EuroAmerica, Inc., 1999), pp. 365-377.
〈武侠世界中的医者〉,收入王秋桂主编,《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9),页85-104。
〈传统中国社会对於「老年」门槛的界定──以汉唐之间的文献为主的初步探讨〉,收入《郑钦仁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页17-43。
〈中国六朝时期的蒋子文信仰〉,收入傅飞岚 (Franciscus Verellen)、林富士编,《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0),页163-204。
〈头发、疾病与医疗──以汉唐之间的医学文献为主的初步探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1.1 (2000):67-235。
〈台湾地区的道教研究概述 (1945-1995)〉,《台湾宗教学会通讯》5 (2000):34-74。
〈欧美地区的道教研究概述 (1950-1994)〉,《台湾宗教学会通讯》6 (2000):29-88。
〈试论中国早期道教对於医药的态度〉,《台湾宗教研究》1.1 (2000):107-142。
历史人类学──旧传统与新潮流〉,收入《学术史与方法学的省思: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页365-399。
〈疾病与「修道」:中国早期道士「修道」因缘考释之一〉,《汉学研究》19.1 (2001):137-165。
〈略论早期道教与房中术的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2.2 (2001):233-300。
〈台湾中学教育体制中的「宗教教育」〉,收入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编,《宗教教育:理论、现况与前瞻》(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页191-210。
〈中国早期道士的医疗活动及其医术考释:以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记」资料为主的初步探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1 (2002):43-118。
〈试论六朝时期的道巫之别〉,收入周质平、Willard J. Peterson编,《国史浮海开新录:余英时教授荣退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页19-38。
〈中国早期道士的医者形象:以《神仙传》为主的初步考察〉,《世界宗教学刊》2 (2003):1-32。
〈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7-93。
〈从除魅到牵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的学术历程〉,收入许倬云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页89-118。
〈释「魅」:以先秦至东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为主的考察〉,收入蒲慕州主编,《鬼魅神魔:中国通俗文化侧写》(台北:麦田出版社,2005),页109-134。
〈清代台湾的巫觋与巫俗:以《台湾文献丛刊》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讨〉,《新史学》16.3 (2005):23-99。
〈医者或病人:童乩在台湾社会中的角色与形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3 (2005):511-568。
〈导言〉,见氏编,《礼俗与宗教》(收入《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第11册),页1-14。
〈人间之魅:汉唐之间「精魅」故事析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8.1 (2007):107-182。
〈台湾地区的道教研究总论及书目 (1945-2000)〉,《古今论衡》16 (2007):4-72。
会议论文
“The Idea of Immortality in the T'ai-p'ing ching,” (conference paper for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第五十届年会〕, Washington Hilton and Towers, Washington D.C., March 26-29, 1998).
〈「疾病的历史」研究刍议〉,发表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年6月16-18日。
〈「成巫」的缘由与途径〉,发表於台湾宗教学会主办,「宗教学者论坛:宗教与修鍊」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0年8月26日。
〈台湾童乩的社会形象初探(二稿)〉,发表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亚太研究计画主办,「巫者的面貌」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年7月17日。
〈试论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巫医关系〉,发表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主办,「巫者的形象」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3年8月22日。
〈略论占卜与医疗之关系:以中国汉隋之间卜者的医疗活动为主的初步探讨〉,发表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占卜与医疗」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3年8月29日。
〈中国的「巫医」传统〉,发表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从医疗看中国史」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5年12月13-15日。
〈中国中古时期的巫者与政治〉,发表於法国高等实验学院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主办,“Rituals, Pantheons and Techniques: A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 Before the Tang”国际研讨会,巴黎:法国高等实验学院,2006年12月18-21日。
〈中国古代巫觋的社会形象与社会地位〉,发表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中国史新论·宗教篇与性别篇」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5月1-3日。
〈《太平经》的神仙观念〉,发表於日本关西大学主办,「CSAC(思想‧仪礼研究班)国际シンポジウム」,大阪:关西大学,2007年7月20-21日。
编辑整理
林富士、彭明辉编著,《认识台湾(社会篇)》(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
傅飞岚 (Franciscus Verellen)、林富士主编,《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0)。
林富士主编,《礼俗与宗教》,收入邢义田、黄宽重、邓小南总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第11册。
书评
〈简介张〔光直〕著《考古学专题六讲》〉,《历史月刊》创刊号 (1988):156-157。
〈评Peter Burke ed., 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新史学》3.2 (1992):29-53。
〈评陈舜臣著,许锡庆译,《曹操:曹魏一族》〉,《中国时报》,2000.01.07,〈开卷版〉。
〈评孔复礼 (Philip A. Kuhn) 著,陈兼、刘昶译,《叫魂》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明日报》,2000.05.01,〈阅读版〉。
〈评熊秉真著《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故事》〉,《明日报》,2000.06.26,〈阅读版〉。
〈评庄永明总策划,《台湾世纪回味:时代光影》〉,《中国时报》,2001.02.25,〈开卷版〉。
通俗作品
林翎(笔名),〈当书与卖书:一个书生的悲哀〉,《中央日报》,1988.01.26,〈长河版〉。
林翎(笔名),〈知识与金钱〉,《中央日报》,1988.01.28,〈长河版〉。
林翎(笔名),〈会任之家:东汉的职业杀手〉,《中央日报》,1988.02.02,〈长河版〉。
林翎(笔名),〈「匿名检举」有罪——从睡虎地秦简谈起〉,《中央日报》,1988.02.13,〈长河版〉。
林翎(笔名),〈道在屎尿〉,《历史月刊》3 (1988):84-85。
林翎(笔名),〈孙寿:领导流行的美女〉,《中央日报》,1988.05.05,〈长河版〉。
林翎(笔名),〈头发的象徵意义〉,《中央日报》,1988.06.04,〈长河版〉。
林翎(笔名),〈中国巫术与中国社会〉,《历史月刊》5 (1988):25-29。
倪红(笔名),〈披发的人〉,《历史月刊》8 (1988):149-150。
倪红(笔名),〈头发与疾病〉,《历史月刊》9 (1988):132-133。
林翎(笔名),〈中国妇女节:阴历九月九日〉,《中央日报》,1988.10.19,〈长河版〉。
林翎(笔名),〈在厕所中演出的历史〉,《中央日报》,1989.03.18,〈长河版〉。
林翎(笔名),〈吃人肉:中国历史最悲惨的一页〉,《中央日报》,1989.04.01,〈长河版〉。
施无畏(笔名),〈冥婚、鬼婚与神婚〉,《北县文化》35 (1993):16-17。
司马观(笔名),〈古代雅典公民的婚姻〉,《北县文化》35 (1993):18-20。
嵇童(笔名),〈台湾童乩〉,《北县文化》36 (1993):46-51。
嵇童(笔名),〈「童乩研究」的历史回顾〉,《北县文化》37 (1993):36-42。
嵇童(笔名),〈女性与中国宗教〉,《北县文化》38 (1993):23-26。
司马观(笔名),〈狗吠不吠你有关系〉,《联合晚报》,1994.02.25,〈天地版〉。
司马观(笔名),〈「历史学家」类比三则〉,《北县文化》40 (1994):6。
嵇童(笔名),〈「杀狗」四篇:习俗篇、祭祀篇、食用篇、妖异〉,《北县文化》40 (1994):16, 20, 24, 39。
嵇童(笔名),〈贡寮地区庙宇巡礼〉,《北县文化》43 (1995):64-69。
嵇童(笔名),〈假如让我来写「二二八纪念碑」的碑文〉,《北县文化》44 (1995):5-6。
司马观(笔名),〈古道新印:伊能嘉矩与杨南郡〉,《北县文化》44 (1995):62。
嵇童(笔名),〈人间道上不清不明:从扫墓看民间信仰的歧异〉,《联合晚报》,1995.04.05,〈天地版〉。
〈迟到19年的猪脚面线……〉,《联合报》,1996.01.09,〈论坛〉。
〈无论从宗教学、心理学来看玩碟仙,一种危险的游戏〉,《联合报》,1996.02.03,〈焦点〉。
嵇童(笔名),〈巫觋与乐舞〉,《历史月刊》98 (1996):80-84。
〈宗教与世俗选民已能分开看〉,《联合报》,1996.03.04,〈总统选举特别报导〉。
嵇童(笔名),〈想我七月半的好兄弟们:中元普渡的政治性格〉,《联合晚报》,1996.08.13,〈天地版〉。
〈关於「副刊」的三则流言〉,《联合报》,1997.01.09,〈联合副刊〉。
〈这块魂魄放佚的土地…认识台湾为台湾社会招魂!〉,《联合报》,1997.06.07,〈民意论坛〉。
林富士、彭明辉,〈诉求族群融合尊重多元文化〉,《联合报》,1997.07.28,〈民意论坛〉。
〈疾病史研究刍议〉,《中华现代针灸会讯》2.2 (1999):1-8。
〈「洁净」的历史〉,《古今论衡》2 (1999):77-88。
〈从巫到医〉,《诚品好读》32 (2003):34-35。
〈中国历史上的「隔离」〉,《联合报》,2003.05.25,〈文化版〉。
〈槟榔入华考〉,《历史月刊》186 (2003):94-100。
〈瘟疫与政治:传统中国政府对於瘟疫的响应之道〉,《书城》 2003.7:47-49。
〈中国中古时期的瘟疫与社会〉,收入中央研究院科学教育推动委员会主编,《2003,春之煞:SARS流行的科学和社会文化回顾》(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页85-114。
〈挫折与通灵〉,《联合报》,2004.04.04,〈心灵版〉。
〈「魅」的驯服与迷惑〉,收入《2005阴阳师千年特集》(台北:缪思文化,2005),页32-34。
〈岛屿的意志〉,收入黄冠华、许雅婷编,《数位岛屿:九十四年度内容开发公开徵选计画成果展暨联合目录发表会专刊》(台北: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内容发展分项计画,2006),页1-2。
〈数位科技与文化大革命〉,收入黄冠华、许雅婷编,《数位岛屿:九十四年度内容开发公开徵选计画成果展暨联合目录发表会专刊》(台北: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内容发展分项计画,2006),页3-4。
〈照相与造像〉,收入氏编,《再现美丽岛:2007数位岛屿精选摄影集》(台北: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内容发展分项计画,2007),页1-2。
〈招魂复魄,再现美丽岛〉,收入许雅婷编,《拥抱数位·涌现台湾:九十五年度内容开发公开徵选计画成果展专刊》(台北: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内容发展分项计画,2007),页1-2。
文学创作:
《红色印象》(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1990)。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第187期电子报.汉学研究通讯电子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16: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