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林浦村属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管辖,因行政区划调整,现今的林浦村分属狮山、濂江、绍岐、福廉4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位于市区东南部近郊,南台岛东部,北临闽江,原以村内河流濂江取名濂浦,后因林姓居民迁入渐多,改名林浦。耕地面积953亩,种柑桔、水稻等农作物。明洪武年间林僖移居琉球国,至清康熙时已在海外发展至12世,其后裔大多数在那霸市唐营九米村,改姓为米家山,有几千人。
历史沿革
从福州市区白湖亭乘57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就是仓山区城门镇林浦古村,就是陈丞相祠所在地。
林浦古村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北隅,北临闽江,南靠九曲山,隔江与鼓山相望,有内浦环绕成岛。自五代开始,林姓聚族而居,日趋兴盛,故称之为“林浦”,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林浦古村包括狮山、濂江、绍岐、福廉4个行政村。濂江书院是福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朱熹讲学的古书院。书院门口照壁上刻“濂江书院”四个大字,一进大门迎面即可看到一个石栏杆,上刻“文光射斗”四字。书院为二层木结构楼房,楼内后壁竖有一巨碑,上刻“宋朱熹讲学处”。
林浦林姓人家,历来注重教育,宋代朱熹讲学处能保存,就是一个物证。明代科第官宦兴盛,著名的有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功名显赫,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清朝到民国,同样人才辈出。
林浦古村及周边,还保留着唐宋以来大量的文物,包括唐代的瑞迹寺、甘泉寺;宋代的林桥、断桥、书院、古井、石塔、练兵台、摩崖石刻等,明代的尚书里牌坊、尚书家庙、尚书墓,清代的进士第、林寿熙故居、邵岐炮台等古建筑,而最为亮点的是当地的“宋帝行宫”与陈丞相祠。
2007年12月,林浦古村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宋帝行宫平山福地
宋史》记载:宋德祐元年(1275),元军顺长江而下,占领南京。翌年,元军伯颜率兵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太后及恭帝被掳。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张世杰、陆秀夫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到温州江心寺召见陈宜中。之后,命秀王赵与檡先往闽中,浮海南下,遂达福州,从林浦绍岐码头登陆,驻跸于林浦。当时,随同前来的军士有十数万,民二十余万,淮兵万余。于是削平林浦山峰驻扎,此山从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点兵”之说,而林浦平山堂也成为宋帝行宫。
宋人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载:“平山,在开化里,城门山之西,宋少帝航海时驻兵于此,削平其山故名,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四字刻石。”
宋德祐二年(1276)农历五月初一,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号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城内大都督府为垂拱殿,号召恢复宋室江山。不久,文天祥也从温州赶到了福州,参加抗元斗争。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当年本村老百姓听到宋军失败,小皇帝跳海,不久之后又听到陈宜中也跳海殉国的消息(实为谣传),悲痛万分,后来在宋帝行宫边专门建了陈丞相祠,塑造了陈宜中像,好让陈宜中的灵魂回到这个地方安息。此后,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将宋帝行宫、陈丞相祠改为社庙,予以祭祀,冠以“泰山”两字以为避讳,俗称“泰山宫”。
如今,林浦泰山宫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林浦村的核心文物景点。建筑物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由泰山宫、天后宫、总管殿组成。
泰山宫里所祀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如以宋高宗赵构为泰山,内正殿塑像赵构居中,旁列帝昰、帝昺童子神像,东西两厅并列,分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均以神代人,以避元廷猜忌。仓山区林浦“宋帝行宫”管护所所长林修长先生说:陈丞相祠到了清代,成为一座独立的祠庙,建筑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庙中塑造有陈宜中及部下像。陈宜中塑像红脸黑须,一身正义形象。
几百年来,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定期举行“迎泰山”游神活动,抬出“童子泰山”、“陈丞相”、以及文丞相、张将军等神明塑像,进行巡游,以祈求出入平安、五谷丰登。扩大到周边11个地方共同举办这一活动。
闽人怀念民间好评
据林浦民间传说:南宋末年,宋军军队撤离福州之前,陈宜中将多下来的军粮,挨家挨户地发放到当地老百姓手中。这些军粮,让当地老百姓吃了三五年。时至,林浦人在元宵祭祀活动的仪式上,还有分米的环节,以为纪念。也许是这种缘故,闽人有“秉正公心包龙图(包拯),义重山丘陈宜中”的说法。
明初,村人、吏部尚书林瀚曾写有《平山怀古》一诗:“翠辇金舆载恨游,岂缘闽越觅丹丘。钟声落日孤村寺,海色西风万里舟。王气消沉天地老,胡尘冥漠古今愁。伤心最是濂江水,环绕行宫日夜流。”其孙、通政司参议林炫次韵曰:“聚景湖山作意游,谁知闽海有平丘。百年庙社三春梦,万里风涛一叶舟。落日鼓鼙寒不起,中原草木惨多愁。遗恨江心水,石激潮声夜夜流。”爷孙两人触景赋诗,对当年宋末残局表示极大的同情。“百年庙社三春梦,万里风涛一叶舟”,真实地记录了明代文人对父老乡亲祭祀陈宜中活动的支持。
林修长先生说:“尽管《宋史》认为南宋亡国,陈宜中有很大责任,但很多福州人却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宋史》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在明代,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就非常同情陈宜中。陈宜中至少有两方面是值得肯定的:第一他忠于国家。宋末临安失陷,陈宜中已经因病隐居于温州老家,而且母亲刚刚去世。古人守孝是大事,他完全可以不再出山去守残局,小皇帝逃到温州时,他还是出山了,还组织一大批人马响应。第二他是个孝子。陈宜中是带着母亲的棺材上船的,这是怕被元兵掘墓鞭尸。”
社会事业
1989年1月,日本九米村“林姓会”会长米家山·广贞等6人组团回林浦村寻根祭祖。1991年7月,绍岐自然村旅美华侨黄国官等7人捐资铺筑村水泥路。此后旅居港、澳、台的林公后裔投资修复“林公祠”等。林浦是郊区一个著名的文物村,有宋代古井、“林公祠”和“平山福地”石刻等。明代有“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美谈。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9 00: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