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羚
偶蹄目牛科林羚属动物
林羚(学名:Tragelaphus spekii):体长115-170厘米,肩高75-125厘米,尾长30-35厘米,体重40-120千克。脸颊瘦长,有细长的脖子和腿,后躯比前躯高,给出一幅特殊的弯曲的外观。毛皮粗而蓬松,是防水的,颜色各不相同。雄性通常是灰棕色,雌性和亚成年通常是棕褐色。是一种水栖羚羊。为了适应沼泽环境,它们生长了四只张开的蹄子,这使得该物种能够站立在泥土和浮动的植被垫上而不会下沉。
形态特征
林羚是一种水栖羚羊,体长115-170厘米,肩高75-125厘米,尾长30-35厘米,体重40-120千克。这种体型中等的羚羊非常专注于半水生生活,为了适应沼泽环境,它们生长了四只张开的蹄子,这使得该物种能够站立在泥土和浮动的植被岛上而不会下沉。这种不寻常的动物脸颊瘦长,有细长的脖子和腿,后躯比前躯高,给出一幅特殊的弯曲的外观。毛皮粗而蓬松,是防水的,颜色各不相同。雄性通常是灰棕色,雌性和亚成年通常是棕褐色。身体上除了有白色斑点,还有约6-8道垂直白色条纹,两性在脸颊、大腿、喉咙和眼睛之间都有独特的白色斑纹。雄性体型比雌性大得多,只有雄性长有很长的螺旋角,长达45-90厘米。随着它们的成熟,雄性还会长出鬃毛和一条沿着背脊的白色条纹。蹄长而宽,脚关节柔韧,因而能在软地上行走。
栖息环境
栖息在非洲中部沼泽地。生活在植被厚重,泥泞的沼泽区,通常在沼泽和纸莎草草床之间。
生活习性
在暮晨活动,但有时日间或夜间都会活动,但在黎明和黄昏时最为活跃。雌羊倾向聚居,雄羊在交配后大部份时间都是独居的。善游泳和潜水,常在水中进食。这种动物游泳能力很强,但更喜欢在沼泽地的干墩或浮岛上休息,将草地踩踏成松软的垫子。然而,当它们受到威胁时,为了逃避如豹及野狗等掠食者,会跳入及潜在水中,并且几乎在水中完全被淹没而不被攻击者发现,只有鼻孔露在水线以上。
沼泽在一年的任何季节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林羚只需要非常小的家庭领地,通常使用规则的通道通过高高的芦苇和纸莎草。然而,它们有时也会在晚上离开沼泽,为躲避掠食者,会在附近的森林边缘游牧觅食。植食性,食物包括芦苇、树篱和沼泽地灌木丛的叶子,以及相邻河流森林中的草地,落下的水果和一些树木和灌木的树皮也被吃掉。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南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多哥
地区灭绝:尼日尔。
繁殖方式
交配期间雄性以较低的伸展姿势接近雌性,而雌性则可能缓慢后退。当雄性在离雌性几英寸以内时,它可能会突然被挟持走,在沼泽中引起相当大的骚动。雄性坚持跟随,但总是落在后面。这种物种的交配特点是,雄性将头和脖子放在雌性的背上,并将前腿举离地面,进行一次不断增加的尝试。雌性的反应是颈部缠绕,她会将脖子向下倾斜,头急剧地向上和背部摆动推进,嘴巴大开。然后,雄性的头靠在雌性的背上,此时雌羚的头和脖子朝前下仰。
繁殖可全年进行,雄性是一夫多妻制,雌性平均每隔11.6个月生产一只幼仔。平均妊娠期为247天,雌性在1岁左右达到性成熟,雄性在1.5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初生的小羚会被母亲藏在沼泽中生长在深水里的干燥芦苇的草丛平台上。小羚无法像成羚一样缓慢、从容地穿过沼泽,它们跟随在母亲身边几个月之后,才能学会如何在沼泽中行走。母羚要将小羚带到藏身点后哺乳,离开时会走到小羚跟前,舔了舔幼羚的鼻子,然后向前走去,小羚站起来跟在母羚身后,母羚把它带到一个安全的隐蔽的地方,在那里进行哺乳。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2:4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