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宜,出生于福建,中国人,
青年作家,也是一位多元文艺创作者,集小说、歌词、剧本、节目策划于一体。发表作品百万余字,曾于《年轻人》等杂志设有专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蝶葬》、《
逆时钟》;小说集《当心情透明的时候》。曾获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奖。
简介
林静宜,闽籍,生长于海岸线。中国80后代表型青年作家、影视编剧。
四川传媒学院教师。川作协会员,
巴金文学院新苗工程重点作者。曾获第四届新锐艺术人物奖。林静宜16岁起开始有文学、绘画作品见于《
意林》、《萌芽》、《
青年文摘》、《
美文》、《年轻人》、《
中华文学选刊》等报刊,迄今,她所创作的所有中短篇小说均被收入不同书集。17岁时创作的散文《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以深入人心的语言博得高涨的人气,该文蕴蓄着后续成为专栏作家的情感能量,经由《萌芽》发表之后,林静宜的人气迅速上升,影响深广,该文的网络转载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蝶葬》《
逆时钟》,曾与
黄健中导演合作过
影视剧本《C罗,C罗》。
其代表作暗藏着林静宜生命中的波折与起伏,昔日的“以伤疗伤”为她创作疗伤小说奠定了基础。林静宜的品曲折而不乏品悟,一度受到中国第四代教父级导演黄健中的看好,并在诸多影视艺术家长期关注之下笔耕不辍,因此在林静宜纯美曲折的作品里,还流溢着浓浓淡淡的胶片味道。2009年6月成为
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的封面人物。
基本信息
籍贯:福建
职业:小说作者、影视编剧、专栏作家
文风:一直在变,不变的是细腻与唯美,大约常给杂志写专栏的缘故,连小说的语句里也透露出冷静的思考。林静宜大学以前认为对话写得越少的作者越厉害,但大学以后她的整个观念和风格都被颠覆,小说情节越来越曲折,渐渐脱离过去的叙事方式。
语录
□对一件事物的分心,其实是对另一件事物的专注。现象有时会颠倒地反映着本质,寂寞也能因此绚烂。——林静宜《寂寞也能开得绚烂》
□机遇总是很多,分散在人的一生中。人生就像基金定投,只要放平心态坚持下去,就会赢得属于自己的机遇。——林静宜专栏文《原谅生命中作弊的人》
□大气就是宽容地对待持抑或反对自己的人,对于捉摸不透的人,只要无伤大雅,你付诸微笑便是。——林静宜小说《
逆时钟》
□人与人之间,只要理解,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不理解,没有问题也会出现问题。爱情中的对与错,从来都是因事不因人的。你原谅了他,其实也就原谅了你自己,以及一切诱发罪恶的“场”中之人。——林静宜《理解Ta,原谅Ta,靠近Ta》
□如果爱情是一盒
巧克力,就不要像吃米饭一样一口气吃光,不妨把这份细腻的甜分配到每一天,这样每一天都甜蜜,而快乐的总量却不会减少。当你节制着幸福,贪婪会跟你说再见,原来,爱情是会因你的节制而乖乖听话的。——林静宜《如果当初不那么大意》
□有一个地方,你没有去过,却信它存在 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生命如随时可以静止的时钟,爱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林静宜《
逆时钟》
□如果把养护爱情的工作交给物质去打发,爱情迟早也会被打发。如果只想享受爱情,而不付出爱情,爱情的天秤就会失衡。如果闲置现有的感情,两人的爱迟早要变质。而跟着遭殃的,往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林静宜《闲置你的情,则变质你的爱》
□原谅生命中作弊的人,因为你也会有作弊时。你若免了他人的债,上帝必会免了你的债。你若饶恕了他人的过犯,上帝也必饶恕你的过犯。——林静宜《原谅生命中作弊的人》
□没有什么事比等待更耐人寻味。安静地等一个相伴终生的人,毋须为守住谁而为难自己,做一个清澈祥和宁静的女人,一个能给家人和自己带来幸福感的女人,一个舍得放手的女人。一个舍得为取悦自己而取悦你的女人。——林静宜《你是否有能力让女人养好你的胃?》
□人的生命,与地球相比,不过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可以精彩,也可以黯淡。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有谁能证明自己曾经活过?除了自己,别无他人。——林静宜《
蝶葬》博客
□人总是越活越迷惘的,那是由于感性因素越来越多,于是你姑且淡去那一份感性,可以怀旧,也可以预言。怀旧总是比预言的好,或着你先去怀旧再去猜想自己的未来,也便不太感伤。叹息是美妙的,比流泪美妙;苦中作乐是美妙的,比醉生梦死美妙;看史书的感觉是美妙的,比算命美妙。——出自《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17岁)
□放弃,并不代表忘却理想;放弃,只为更好地忘却埋下伏笔;放弃,净空记忆里的那方浑浊,让文字明朗起来。放弃很困难,但,一旦放弃了,便会得到更多。——林静宜《狮身人面十八载》(18岁)
□巷依旧是巷,只不过巷比昨日的巷老了一点;我依旧是我,只不过我也比刚才的我老了一点。但我再怎么老也老不过巷。巷很苍老,因为他把看到的历史全都刻在了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不懂得忘却。巷听得懂苍天的哭泣,这到底是老者对老者的诉说。巷之所以是巷而不是人,因为巷只能看到而无法改变。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巷,因为人只能改变所看得到的。——林静宜《巷陌》(17岁)
作品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
是林静宜的见证十年典藏作品,系中短篇小说精选集,于2014年1月出版,书名采用的是其中一篇作品的题目。《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创作于林静宜17岁时,在网络上有相当高的人气,转载率从2002年起开始飙升。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经由《萌芽》发表之后,林静宜的人气迅速上升,影响深广,其网络转载率仍然居高不下。该文以深入人心的语言博得高涨的人气,蕴蓄着林静宜后续成为专栏作家的情感能量。
【书讯】
【社会评价】
福建难得有小说家,女小说家更是凤毛麟角,
冰心之后跃出林静宜这样一个名字。静宜的作品“隐隐有凌厉的暗涌藏而不露”;静宜的笔“天马行空”又“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作家总是比旁人早熟,早就有能力体验人生,感受生命,参与社会。“凌厉”原本就不易,“藏而不露”就更难了。福建人会为你感到骄傲。
静宜把自己的眼睛,高挂在情窦初开的十字路口,把自己细腻的心,安放在作品的边边角角,一种洞察力,一种想象力,像盛夏夜空的星星,闪烁在年轻人的心里。让他们在品味爱情甘甜和苦涩的角色转换中,如何对待青春,评论自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种深爱也好,“寻寻觅觅凄凄切切”那种浓愁也罢,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情窦初开路上的形形色色。
——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导演,中国当代著名词作家
邹友开在文字构筑的现实与浪漫胶着的背后,是静宜对自己、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冷静审视,对自己下笔亦不肯温柔,才能成就耀眼的静宜。作品之外,静宜也用行为诠释了一部正能量奋斗史。一路见证,共勉!
——首届“
明日之星”大赛冠军、影视明星、主持人
郑罗茜《蝶葬》
【预告】
在一座遭遇到莫名雾灾的城市里,大二女孩林曦媛为寻找蝶殇灾难的源头而陷入预谋者高崎舞策划的绝境,并被凶手视为残酷对付的对象。
凶手高崎舞是一个优秀而美丽的女子,之所以要毁掉一座城,为的只不过是找到爱人,但她为了无私的小爱而去自私地残害无辜的生灵,变成一个邪恶的幽灵。
从此,一场借蝶杀人的人间灾难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同一个关于蝶的怪梦开始干扰着曦媛的注意力和判断力,令曦媛寝食难安形容憔悴。从此,掺杂着蝴蝶鳞粉的冰霜每夜在F城放肆地飞舞,ARDS病症流传人间,引发了一系列难以用科学解释的惨案,整个F城时时处在险象环生的异境之中……
为何高崎舞会从一个温柔贤淑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变成荼毒人类的恶灵?为何深爱着林京道的曼莎会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个通往长平坊尽头古旧宅院的八音盒里?为何在混有毒鳞粉的白雾消散之后,《映蝶阁》剧组的工作人员却又相继死亡?
灾难来临,人性都被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因爱而生的恨,因嫉妒而蓄谋的诡计,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令这个荒唐的世间本末倒置。
【书讯】
2010年,
华文出版社,重磅打造林静宜超现实主义长篇戏剧小说《
蝶葬》。
【社会评价】
《蝶葬》是超验状态下的灵性产物,是全息想象与原创精神勾兑的低度
清酒,足以刺激你的中枢神经,让你在莫名的忧虑和兴奋中将心弦绷紧。当你闭上眼睛作更进一步的联想时,你会发现它的每一个章节都像一樽冰冷的
夜光杯,那残月一样迷蒙的杯盏中,始终倒影着死亡的幻像,始终漂浮着一串串无法被日常生活印证的暗物质。因此,《蝶葬》还释放着一种沉郁的,阴冷的,夸张的美。
《蝶葬》的文体意识是理性而又前卫的,它的思维同样是锐利而又奔放的,它不仅用横空出世的姿态葬埋了那些陈旧的、习以为常的小说法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用灵性的触须,触痛了中国传统小说贫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那些躺在粗糙的文字成果和一成不变的白描水准线上的前辈作家们,拉响了尖利刺耳的防空警报。
——何蔚《灵性的触须》
《逆时钟》
【预告】
艺校女孩琦漫与男友北岸在爱情最为璀璨的时刻,被一个恶意制造的误会导致分手。最终,琦漫留下一束凋零的百合花,远走美国。几年后,琦漫作为驻美记者出现在上海,在
陆家嘴地铁站重遇北岸。
一切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如果当初再勇敢一点,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如果当时再多点坚持,回忆是否会不一样? 有一个地方,你没有去过,却信它存在 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生命如随时可以静止的时钟,爱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
逆时钟》是林静宜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具有21世纪初期校园小说朴实无华的特点。本书曾在《萌芽》增刊选载,受到无数学生群体的狂爱。书名意在回顾往事,就仿佛倒拨时针,让时光回到从前。林静宜用真实的激情,写出了带着心跳的文字,抚慰了成长的创痛。
【书讯】
【社会评价】
发奋当在年少,写字何须年高。众所周知,王勃写《
滕王阁序》时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谁又敢说《
逆时钟》不会像老舍的《茶馆》那样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呢,而它也恰恰拥有成为经典的所有要件,需要的或许只是等待时间来为它证明。——豆瓣网
林静宜的文字干练、准确,连铺陈都毫不拖泥带水,隐隐有凌厉的暗涌藏而不露。她就像一个很聪明的导演,在控制节奏的同时牢牢地抓住读者欲罢不能的心。——
榕树下网上总有人说艺术的女生如何如何,一开始我当然不信了,看了这本书书,虽然有点夸张吧,但是,至少很现实,看完以后感觉很冷,社会的拜金主义。我一直清者自清,感觉很是颓废,不说了,一句话,这是一本很棒的小说!!!——新浪读书频道
中短篇小说
以下大部分篇目已收录进林静宜《
当心情透明的时候》一书
疗心系散文
杂文评论
早期作品
出版图书
主要获誉
腾讯网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文学新星之一
萌芽网2005年度十大写手
第六届“中华杯” 全国新概念文学大赛二等奖
10岁时习作《
小白兔》获“中国少年儿童美术文学大赛”文学类三等奖,并被授予“小作家”称号,该文发在《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上,为林静宜第一次发表的文章
影响评价
人物影响
“情节曲折,情感细腻。”——这是林静宜的文风留给读者们的印象,而她的作品也一度受到著名导演
黄健中、艺术家
罗锦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陆文虎(
军艺院长)、
丁汝骏(海政文工团电视节目中心导演)、戏剧评论家
廖全京(四川剧协主席)、作家
何开四、编剧
陈祖继、作家马平、樊星、何蔚等人的好评。更甚有资深戏剧评论家在林静宜的
作品研讨会上说:“在70后、80后出现之前,大多数中国小说家们,实际上一直都是在干着‘搜集整理人’的差事,如果不是先锋小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绝’的攻势,如果不是像林静宜这样一些朝气蓬勃的新鲜面孔,果敢地站出来掀翻了论资排辈的桌子,中国小说的老龄化、单一化、平面化与僵化的趋势,也许远远要比现在严重得多。”
评价
祝贺林静宜在《
时尚先生》“
报喜鸟”第四届新锐艺术人物盛典,取得的好消息。福建难得有小说家,女小说家更是凤毛麟角,
冰心之后跃出林静宜这样一个名字,19岁就发表长篇小说。我读过你的两部长篇小说《
逆时钟》和《
蝶葬》。人家对你的点评很到位:你的作品“隐隐有凌厉的暗涌藏而不露”;你的笔“天马行空”又“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福建人会为你感到骄傲。期待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期待我们的合作。
林静宜是中国文学新势力的代表,她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她的文字爆发力强,也很从容淡定,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人们要坚强地面对每一天,她已具备了成为文学新天后的潜质。
——CCTV电视剧《
火蓝刀锋》、《
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热门电视剧编剧
冯骥作为青年作家,林静宜的才能和热情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的想象力。一路下来,她的文字功底,她的艺术感觉,都令人称道的成为她无形的推进器。林静宜似乎天生有一种相当好的语感,这种语感让语言显得敏捷而流利。
静宜秉承了原有的细腻和怀旧善感的风韵,一反80后“散文小说”的文风,寄托于“戏剧小说”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读文如看电影。沉浸在青春灵动,浪漫,唯美与温情的气氛里,所到“煽情之处”与读者产生共同的心灵震撼。
——《长江第一漂》编剧、影视“
金鹰奖”、“
飞天奖”获得者
陈祖继林静宜的文字干练、准确,连铺陈都毫不拖泥带水,隐隐有凌厉的暗涌藏而不露。她用笔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如同高高悬挂在月亮稍上的爱情梦,令女孩无限向往却不由望而却步。她就像一个很聪明的导演,在控制节奏的同时牢牢地抓住读者欲罢不能的心,偶尔插入一节周星驰“含笑半步癫”的广告片在众小说当中并不多见,而她描写事物的时候大都能够天马行空,形象而生动地进行叙述。
——
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千龙网文化新闻部主编
吕晶林静宜的文字是优美细腻的,甚至隐约弥漫着一种民国时期的哀婉伤乐。写小说的人,对起名是很有讲究的,林静宜给书中人物的起名就很见功底,让人过目不忘,甚至可以完整地改成一部悬疑电影。
静宜作品最大的优点,我一直认为是想象力丰富,情节设置悬念迭起、紧张精彩而又凹凸有致、张弛有度,说是具有醒目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不为过。作者的所作所为全是为情节服务,如何通过故事情节的灵活设置与人物关系的巧妙构架来吸引读者的心,是她在写作上用力最多的地方。
——主持人 冯耀
她倾向于用现代的心灵去怀旧,并为自己温和的表情,精心设计出古典的美丽与伤感。令作者一再痴迷和向往的那些“有选择性”的“旧”,无不具有新明的唯美特性和朦胧的小资情调,那些“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都是新生事物沉睡后的又一次苏醒,它们飘忽不定的神采中,分明浮现着一道又一道富有现代感的压纹。
——《作家与读者》主编 何蔚
媒体采访
关于创作
《
图书馆报》:你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说说你最初和文学或书有关的事吧?
静宜:我很难界定自己喜欢上文学的时间,应该是启蒙时期的环境影响了我。我出生于福州的一个书香家庭,幼年时代,爷爷常躺在摇椅上看书,读的都是外国的原版文学名著,寒暑假时表姐姑丈他们会在我家玩,因为姑丈是中学校长,表姐们也放大假,他们就日夜呆我家,大片时间躺在床上看书,没人陪我玩,那时候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快点认识字,也能和他们一样摆着相同的POSE翻纸张,那时觉得看书是特有范儿的事。
差不多是在学龄前,姑姑就把两个表姐的语文课本送给我,她们的功课都很优秀,有个表姐16岁不到就保送上中科大了,另一个表姐后来考上厦门大学,她们常常拿语文书来诱惑我,我学的第一首古诗《鹅》就是她们教我的,我不知道那是诗歌,只觉得那是儿歌。那种环境,令我对看书产生好感。后来父亲在机关也编过《省物价志》,似乎都和写、编脱不了关系,小时候老师常常让我们写学期计划、学期总结,我有很多响亮的口号都是从爸爸的文革日记里摘抄出来的。
《生活+》:据说《蝶葬》从构思到完成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你得到的最欣慰的反馈是?
静宜:让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把主人公的形象亲自手绘上了书的封面,我很久以来都很想把自己画的东西搬上自己的书作里,这样感觉更原创嘛。我对《
蝶葬》有过一番设计,风格完全是东方古典有些神秘的味道,像是那种起源于中国又被日本结合到动漫游戏里的字画设计风格。后来出版公司让他们的合作方来设计,保留了我的手绘人像。好在读者反馈还不错,图书签售时人很多,出乎我的想象,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自己画封面或插图。
《生活+》:《蝶葬》包含了悬疑,穿越等时下流行的商业文化元素,是否意味着你比较认同
文学商业化这样一种现状,会将它做为以后自己写作的一个方向吗?
静宜:我写《
蝶葬》的时候还不知道穿越题材为何物,是我心中有这么个题材,就把它给表达出来了。说到商业,其实商业化不代表不注重作品的质量。好莱坞出了很多商业电影,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它们的社会影响力与艺术价值都不容否认,甚至还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负责任的作者会关注当下,关注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并用情节带动人们对社会的思考。
《生活+》:你通常带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写作呢,谈一谈《蝶葬》吧?
静宜:我创作的时候没有太复杂的目的,没有非要去揭露什么,表现什么,最后写成了一部讲述爱情和人性的作品,也都是顺其自然的。(《蝶葬》内容:在一座遭遇到莫名雾灾的城市里,一个坚强的女孩寻找灾难的源头而陷入预谋者策划的绝境,并被凶手视为残酷对付的对象。那个凶手其实是一个优秀而美丽的女子,之所以要毁掉一座城,为的只不过是找到爱人,但她为了无私的小爱而去自私地残害无辜的生灵,变成一个邪恶的幽灵。)
《生活+》:在一些视频资料里了解到你很喜欢画画,甚至想当成未来的职业,但是最后你没有如愿,是吗?
静宜:因为小时候父母管得严,被要求专注于学习,所以我画画经常会被家里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有时会以“画”为贯穿事件的素材,其实多少也承载着我少年时的梦。
《生活+》:你是怎么和
黄健中导演合作上《栖镇故事》的?
静宜:当时是一个影视公司的制片人找到我,叫我写这样一个题材,制片人说是黄健中导演亲自点名让我来写的,我觉得格外的受宠若惊,就欣然接了这个剧本。黄健中导演后来跟我说,制片人提供了许多脚本,他都不是很满意,后来他在机场书店翻阅一本访谈录,觉得我可以写好它,于是就让影视公司来找我,这件事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毕竟
黄健中导演是个经验丰富,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导演,之前我在给学生讲《
世界电影史》的时候,每个学期都会讲到黄导的作品,特别是《笑傲江湖》和《小花》,因为大家都很熟悉。
关于工作
《京九晚报》:很多人都说你是80后美女作家,你怎么看?
静宜:一个中性词而已。就像在广东人们只要见到男性,不分老幼都叫“靓仔”一样。在“作家”之前加这样一个定语,那是上个世纪末的产物。上个世纪末有的书商借用“美女作家”来定位作者,当时令人望而生畏。现在这种观念已经逐渐过去,文明、治世和时尚从来都是急火攻心的,有时突然流行起来还真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时尚先生ESQUIRE》:你赞同文学的创新吗?为什么?
静宜:赞同。文学形式的演变,往往与时代的发展心照不宣,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时代需要的并不单纯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种催人向上的积极影响。有许多名著是
历史文化遗产,是昨天留给今天的经典,但不是今天产生的经典。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思想内涵符合时代精神需求,而思想这东西永远都在变,如果不能对今天人的思想起到引导作用,甚至有负作用,昨天的经典就未必是今天的精神食粮。
《时尚先生ESQUIRE》:你认为中国的文学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作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责任感?
静宜:只有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的魅力才能征服世界,曾经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只能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昨天。文学创作者的责任感,不应只为把历史上某一经典题材传承与后,更应对这个时代的生命注入顺应自然规律的、健康的、正面的精神养分。现在的创作者,都比较注重把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性
人文精神的新文化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去,这样让世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能量。
《宁夏广播电视报》:第四届新锐艺术人物评选到目前为止,你的人气很高。我们看到你通过微博发动粉丝拉票,帖子于发表当日打入新浪热门微博排行榜TOP20,微博温度3874℃,目前转载率高达近2500,评论近百条。谈谈你对人气的看法。
静宜:从全国投票
区域分析饼图来看,我的人气分布得很匀称,这个投票率,广大网友和长期关注我的粉丝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这说明,全国各地都有人在支持我,在我举办过签售、讲座与活动的地方尤甚,人气高,我可以把它看做是共鸣的体现,我相信一部作品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必然因为它的实质内涵符合这个时代人的精神需求,自己的作品能与广大网友、读者、粉丝产生共鸣,碰撞出火花,就是对我的努力最好的肯定,也是对我最大的鼓舞,我从心底感谢大家。
关于生活
成传媒《生活+》:你心中慢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静宜:科技是忙出来的,艺术是闲 出来的。
慢生活和慢创作,应该是一个人在慢节奏中的的那种有感而发。
成传媒《生活+》:听说你是一个超级宅女,很好奇,一天24小时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静宜:我的“宅”其实是指喜欢静静呆着,一边放点音乐一边做事,我是一个对桌椅沙发情有独钟的人。但其实并不是说一年到头都能宅,毕竟写作这事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做出东西的,有时候你要出门走一走,到不同机构与不同类型的人聊天谈事做调查收集资料,这就要和外界保持联系,而且对自己的工作也必须有所规划。前期该调查、该收集的工作都做好了,到了创作阶段,就必须闭门造车了,不得有半点分心,我创作的情况下都是特别专注的。
成传媒《
生活+》:前阵子参加湖南卫视的《
越策越开心》,你说自己是“瞌睡女”,和我们讲讲吧?
静宜:因为我有“认床”情结,换床睡觉就会失眠,特别又是那种特软的床,有阵在湖南巡回讲座的时候我失眠比较厉害。
《
京九晚报》:之前的作品描述的都是唯美的爱情故事,对自己的爱情有什么样的向往呢?
静宜:我愿意过一种清静的生活,把未来的另一半当做闺蜜那样的朋友,无所求,尊重对方,但心灵要有所碰撞和共鸣,也希望对方平安快乐,自己也就幸福着。两个人互相尊重,就要像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一样,它们不会因为关系密切而互相没礼貌地争夺什么,撞伤彼此,它们只是静静地呆在属于自己的那点空间里用点头来传递感情。我写下的故事并不一定是我所憧憬的那种爱情,而更像是我对过去发生在我身上或母亲、朋友身上的经历进行的思考。
网友采访
看待社会活动
网友:我个人觉得活动都是次要的,作品是一种属于自己并且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多陪它,你觉得呢?
林静宜:主要看怎么去调配时间了,跟社会接触有益创作,但过多会干扰创作。
网友:双面性。
林静宜:对,如果一个作者会因为做活动而耽误创作,只能说明他还没有适应社会。
网友:作家是独立的。
林静宜:其实一个好的创作者,也应该很好的适应社会。我觉得吧,如果把自己关起来闭门造车,那干脆不要出书了,而且不能把写作当职业,不然对不住看书的人,作者太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满自私的。
网友:交流特重要,特容易发起一点话题,你觉得呢?
林静宜:嗯,所以当我不工作的时候,很珍惜和大家的交流,毕竟作者也需要汲取养分,光读书,那养分就是过期变质的,转化成的能量也是不能与时俱进的能量。
看待商业文艺
读者:你怎么看待商业与文艺、现代与传统?
静宜:商业与文艺的区别,商业的意义在于探寻什么是光明;文艺的意义在于探寻什么是耻辱。现代与传统的区别,现代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怎样进步,传统的目的在于历史怎样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