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中国当代作家
贾平凹(jiǎ píng wā),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人物经历
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1973年,发表作品《一双袜子》。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从事文学编辑工作。
1982年,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后就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讲述主人公金狗几次人生的大起落。
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商州》,讲述刘成和珍子因互相吸引而相爱的故事。
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讲述杜撰的叫西京的都市,一个文化人与三位女性的故事,但这部作品曾遭到批判。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夜》,以主人公夜郎的生活来展开叙述。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土门》,讲述了一个村庄城市化的过程。
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高老庄》,讲述主人公子路、西夏一路行来所见所闻;11月,出版回忆录《我是农民——在乡下的五年记忆》。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怀念狼》,将神话、民间传说、风俗、历史旧事、现实、人与动物、城市与乡村等等融合。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病相报告》,以两位主人公的一生来演绎一个爱情故事。
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描写清风街人们的生活状况、心理心态。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表达了对农民的一贯关注。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故事讲述“文革”时期一个贫瘠、偏僻的小村庄中,一群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同年,凭借该小说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2013年,出席中德作家论坛;同年,出版长篇小说《带灯》,从一个女乡镇干部的视角透视当下的中国社会。
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表达对社会历史感悟。
2016年1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被澳门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以女主人公陆菊人与涡镇枭雄井宗秀之间的命运纠缠为主线;7月,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2019年4月20日,凭借散文集《贾平凹灵性散文》获得第二届三毛散文奖;7月29日,出席“贾平凹:从商州走向世界”文学对谈活动,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授予人民文学出版社“荣誉作家”奖牌;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
2021年9月19日,参演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中国上映。
2022年8月25日,担任金沙书院散文奖评委会顾问。
2023年,担任第四届金沙书院散文奖评委。
2024年4月,受聘为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咨询委员会成员。
2024年4月,贾平凹的作品《河山传》,荣获《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23年度长篇五佳作品。
个人生活
1978年农历腊月24日,贾平凹与韩俊芳在自己的单身宿舍结婚了。
女儿:贾浅浅
贾平凹爱人怀孕时,他给未生之人起名字,颇费神思。这名字一定要脱俗,要起得有味道、大气、幽默,又要上口。张敏在《初恋贾平凹和贾平凹的初恋》一文中写道:“忽一日,贾平凹梦醒之后告诉我,名字想出来了,绝对非同一般!”我急于知道,他又卖关子,疯疯颠颠地笑着,用手蘸了茶水,在桌面上写道:“贾浅”。“言为心声”贾平凹非常疼爱掌上明珠贾浅,不知多少回写在他的美文中。
1997年,郭梅给贾平凹生了一个女孩-贾若若。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集
(参考资料:)
散文集
(参考资料:)
回忆录
(参考资料:)
参演电影
出版图书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关注现实
贾平凹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大多都是描写现实的,如《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土门》讲述了一个村庄城市化的过程,对城市当中腐朽的生存方式和乡村的保守心态进行了双重批判;《高老庄》讲述了大学教授高子路回到高老庄与往昔故人之间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体现了乡村的封闭守旧和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白夜》以主人公夜郎无以附着的精神游荡为主线,表现了作为普通人的男男女女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态;《秦腔》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刻写了乡土中国的变迁,伴随对现实关注的是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
关注个体
关怀个体生存,叩问个体人生,是贾平凹小说的重要主题。无论金狗、成义,还是高子路、黑氏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身上都浸透了贾平凹对人性的探究、对个体生存的意义及实现途径的思考。在书写形式上,为了更好地探究各色人等的精神命运和存在境遇,他往往从生活出发,采用了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执着地追寻人之为人的存在意义,为个体生存探寻着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
传统思想
贾平凹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作家,受儒道释的影响较多,他自己将之融入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体悟中。贾平凹将儒家文化伦理观念的核心“仁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还将家庭伦理道德与人物的日常行为、思想自然贴合。贾平凹的小说还常用道家的眼光来阐述哲理,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新奇别致的艺术世界。如《古堡》中的麝,《远山野情》中太岁的象征,《山坳》中的狐狸,《浮躁》中金狗出生时的预兆、金狗胸前墨针的“看山狗”图像、金狗与小水的名讳等,都暗含《周易》文化的密码,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意蕴。他将这些意象与农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既符合乡土中国的实际,也表达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
土地情结
贾平凹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结,他在小说中反复张扬的主题之一就是土地是农民的生命,是农民的生存支柱。如大部分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如才才、山山、仁厚村人都是以土地为生的忠厚农民,他们在土地上精心耕耘,精心收获。金狗离开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土地情结是他斩不断的根。作为商州文化传承者与人文精神开拓者,贾平凹在很大程度上因袭着对土地的深沉感情。
艺术手法
描绘自然
贾平凹生动的笔调描绘了独具特色的商州自然景象。商州多是山地,商州山水的美,是有着清远、朴素特征的奇崛之美。比如,他写路的崎岖:“山坡上的路多是沿畔,虽一边靠崖,崖却不贴身,一边临沟,望之便要头晕,毛道上车辆不能通,交通工具就只有扁担、背篓。”他写山的雄奇:“车开始上坡,山越来越近,似乎要一直爬上去,但陡然路落在沟底,贴着山根七歪八拐地往里钻,阴森森的,冷得入骨。”他写丹江的突变:“丹江从秦岭东坡发源,冒出时是在一丛毛柳树下滴着点儿,流过商县三百里路,也不见成什么气候,只是到了龙驹寨,北边接纳了留仙坪过来的老君河,南边接纳了寺坪过来的大峪河,三水相汇,河面冲开,南山到北山距离七里八里,甚至十里,丹江便有了吼声。”他写石门河的激荡:“这石门河原来是一流莹亮的玻璃,河底的一颗石子都藏不住,偏偏在一处叫尖角的地方,就与混浊不堪的洛河相遇了。清浊交汇,流量骤然增大,又偏偏右有石崖,左有石崖,相搏相激的水声就惊涛裂岸,爆发出极大的仇恨。”虽然自然景象的描写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往往是作为背景来铺垫的,但贾平凹注重将人与景有机融合,将人汇入景的流动中,景中亦有了人的思想,从而使景象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然叙述
贾平凹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这一特点,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对小说叙述者或叙事人的隐藏,故事情节的淡化以至生活对故事的置换,和具体叙述时力图做到自然呈现、不用人力等。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的这一特点,缘于贾平凹深受中国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古代说话艺术和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等的影响。
神秘主义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自“商州小说”创作开始,便开始了对神秘性的探讨。如《商州初录》中记载了老医生给狼治病和狼的报恩故事;《土门》中瘫痪的云林爷在疯病好后成为神医,他甚至能治现代医术都很难治好的疑难杂症;《远山野情》中的吴三大抱着娘的拐杖到城隍庙,送娘的魂灵到阎王处报到,之后娘才闭上了眼睛;《浮躁》中民间对阴阳风水的讲究。韩文举卜卦观天象,夜梦土地神,和尚谈玄讲空,小水左眼跳金狗果然到等;《高老庄》里石头的画、飞碟、白云湫,显示了贾平凹对神秘感和死亡体验等超验事物的追索。这种对神秘意识和神秘现象的描写,既突出了商州地域文化的特有风貌和神韵,又升华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蕴。
语言特色
贾平凹在作品中不断探索新的语言艺术。新时期以来,他注重从故乡商州汲取语言的营养,逐渐形成了文言、方言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的语言特色。他的语言有自然、平易、质朴、清新、含蓄、简炼、幽默、玄幽、怪拙和空灵的特点。其中,“玄”是奥秘,“幽”是深藏,“怪”是奇异,“拙”是熟涩、朴讷而大巧若拙,“空”是多意而有想象的空间,“灵”是流动、意境和神来之笔。进入21世纪,贾平凹对语言的探索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力求更本色、传神,最大程度保持文学语言的生活化,以达到原汁原味地还原凡人俗事,刻画人物形象,他采用乡土化的写作,将文言、口语、方言、现代汉语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地域化、民族化、音乐化的语言特色。
散文艺术
贾平凹在散文中往往创造风格独异的境界。境界是贾平凹散文创作刻意追求的个性化的艺术品性,它体现了贾平凹融内情与外景所达到的艺术造诣。贾平凹的散文中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唤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哲理,得到心灵净化的美感。在贾平凹看来,散文重在有境界,这是散文力度之所在。
书法艺术
贾平凹的书法虽然没有多少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功力、技巧可言,但却别有一番味道。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表示,他的字很像是由深山老林里那些横七竖八的粗木棍子组合而成的,但这些棍子不是死木疙瘩,都是有生机、有灵性的,所以组合起来丝毫感觉不到死板和暮气。透过其作品能够看出,他并非刻意地去写去画,而是属于“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的类型,书画对他来讲,如古代文人们所说的“从于心”“适吾意”“陶写性情之事”。
人物形象
追求自由
追求自由的形象是贾平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在这些形象中,以《浮躁》中的金狗最为典型。他为了出人头地,依附权势,抛弃了自己爱恋的小水。进城后的金狗,自卑又自强,精神世界的空无加上城市物质生活的诱引,开始了和石华的颓废生活,最后,在繁华浮世和追求内心安静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回到了双岔镇,重操行船旧业。金狗的选择是人的各种潜意识的最自然、最彻底的表露,反映了人物的“内心真实”。他执着地追求自由,竭力用自己的生存勇气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走向了自由之路。
儒者形象
贾平凹小说中不仅塑造了许多带有儒家风范的人物形象,如《腊月·正月》塑造了一个传统文人形象——韩玄子,他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商州地区的代表者,是一个集传统道德的优长和惰性于一身的退休教师,而且人名、地名也多有儒家印迹;而《高老庄》中的子路,是颇有侠义气而又经世有方的形象。
妇女形象
在贾平凹笔下,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妇女形象比比皆是。如《浮躁》中的小水,漂亮又柔情,她是全村最美的女人,她自始至终只喜欢金狗一个人,即使无奈嫁给了她感激的福运,心里并未放下过金狗,后来在福运死后又投入了金狗的怀抱;她善良又勤劳,英英是她的同学,却用卑鄙的手段抢走了她的金狗,而且对小水进行作践侮辱,可小水并没有怨恨英英;她保守又纯洁,在内心她与金狗一样渴望从身体上拥有对方,可是传统的贞操观念却影响着她,使她不敢越雷池半步。正因为她的这些特征:漂亮又柔情,善良又勤劳、保守又纯洁,她在金狗、福运及田中正等人的心目中称为了神圣的女神形象;《秦腔》中的白雪漂亮稳重、知书达理、孝敬父辈、心地善良、坚强自重,是近于完美的人物漂亮,作品中甚至通过引生的眼看到白雪背后有佛光,对白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神化。
散文人物
贾平凹在散文中塑造出一个大写的智者——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故此,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人物影响
国内影响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1973年至今,他的笔触始终不离故土、故情、故人,他的目光始终关注国运、民生、世像。他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纳精髓与经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探索、精耕细作,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佳作,形成了正向积极的精神风貌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贾平凹研究资料汇编》是贾平凹专题研究最重要的学术整理和学术成果,为国际文坛研究中国文学提供了重要索引,也为国内学术界整理研究中国文学,特别是百年来中国文学的思潮、风格、流派、文本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文学史上的专人研究提供了精彩范例,意义重大、影响非凡。
国际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文学》就陆续刊登贾平凹作品的英译,先后有《七巧儿》(Qi qiao`er)《端阳》(Duan Yang)《一棵小桃树》(A Little Peach Tree)等,其后由该杂志收录的一些作品被作为单行本出版,即著名的“熊猫丛书”。作家的一些中短篇小说通过该丛书的译介走向了其他国家的读者。20世纪80年代后,贾平凹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越等文字。
人物评价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半岛晨报》 评)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评)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中国新闻网评)
轶事趣闻
贾平凹创作喜欢精益求精,他每晚都熬夜写作到凌晨,怕打扰同宿舍人休息,每次都是晚饭后就洗脸洗脚。一边泡脚一边构思内容,灵感来了就记录在烟盒上,经常会记录完灵感,洗脚水已经变得冰凉。有位资深的编辑,将贾平凹写在烟盒上的美文发表后,还引起了轰动。
上世纪 70 年代的西安,“田夫书屋” 颇具名气。一天晚饭后,贾平凹帮田夫售书,鲁迁前来买书挑了几册名著交给贾平凹,贾平凹因口头算账不太灵光(当时无计算器),让鲁迁按书后价格自行计价。交款时鲁迁给了三张拾元人民币,贾平凹还打趣说让鲁老师说找多少钱就找多少钱。彼时西北大学校友、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调侃贾平凹这是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呢。之后大伙儿送田夫时,贾平凹把卖书所得的一沓沓钱全交给田夫,田夫也未清点,就放心地装起来,蹬着三轮车乐呵呵地走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5:5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