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
贾平凹创作长篇小说
《带灯》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3年1月。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带灯”的女乡镇干部,她原名叫“萤”,即萤火虫,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巡行。这个名字也显示了带灯的命运,拼命地燃烧和照亮,却命里注定地微弱无力,终归尘土。带灯是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她容貌美丽、孤芳自赏却又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鸡毛蒜皮和纠缠麻烦。农村的琐事让人心烦又让人同情,带灯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她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带灯从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她有丰富的内心和丰沛的情感,她更愿意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短向上飞升,带灯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她把精神理想寄托放在了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乡人元天亮成了她在浊世中的精神寄托,她在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所以,带灯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带灯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理想。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一直以来,贾平凹和社会基层鲜活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割断过联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接地气”。《古炉》后,贾平凹往基层跑,他去了陕西南部,走了七八个县城和十几个村镇,又去关中平原北部一带,再去了一趟甘肃的定西,收获很大,看到了很多中国基层社会的现实。结识了西安山区一位乡镇干部,近距离接触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看到了基层的很多委屈,忧心忡忡。于是就想把所听所看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创作了《带灯》。
人物介绍
带灯
书中女主人公,作为接待上访人员的乡镇干部,她善良又有个性,总是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带灯》的主角是一名樱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她所身处的环境正是中国基层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贾平凹在书中所描述的樱镇完整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貌,小到邻里之间为争一棵柿子树,大到干部作风、贪污腐败等问题都让“带灯”处于漩涡的中心,他借“带灯”之口把中国基层生活中的问题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带灯》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贾平凹文学上的独特造诣,他把视角瞄准中国的基层,关注的是一群基数庞大却轻易就被人忽略的角色。“带灯”的命运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这一大群人、一大群活生生的生命所正在遭受的命运。
艺术特色
《带灯》摆脱了之前作品中把现实与奇异的夸张和变形纠结在一起的特征,在保留原来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显得更为明快和流畅,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带灯》的开篇追叙了带灯来到樱镇之前的故事,通过“高速路修进秦岭”“元天亮当上了省政府副秘书长”“樱镇废干部”“王后生把人活成了人物”等几个小节,既回溯了樱镇的当代建设史,又暗示了影响樱镇下一步治理的关键因素,比如元天亮高升、村民王后生捣乱等,为正面描写樱镇恶劣的治理生态埋下了伏笔。在语言风格上,《带灯》氤氲着浓厚的抒情特征。“黑鹰窝村的老伙计不行了”一节,写带灯的老伙计范库荣躺在床上非要等带灯来才闭眼才蹬腿,其凄凉与悲惨,直追萧红《生死场》里那个“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月英。
作品影响
2013年4月23日,《带灯》入围“2013中国好书”。
2014年3月22日,贾平凹作品《带灯》获得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年度长篇小说金奖。
2017年10月11日,贾平凹作品《带灯》英译本亮相2017法兰克福书展。
作品评价
评论家、《带灯》的第一读者潘凯雄:贾氏过往的长篇小说中固然有现实的因素,但像《带灯》这样充满了如此现实关切的则惟此所独占。社会转型时期,高度关照现实的作品正在成为中国出版界的关注热点,2012年,书名带中国的书特别多。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很多人提出了“现代意识”的问题,但表达时往往用意识流、时空倒错等形式来表达。而在《带灯》中,贾平凹的现代意识是最中国化的表达。
程永新:跟贾平凹以往作品相比,《带灯》虽然依旧将场景放在了陕西这块土地上,但地方方言特点少了一些,语言色彩更明快、透明。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著有《贾平凹文集》二十巻。《满月儿》获1978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爱的踪迹》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贾平凹长篇散文选》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和2006年香港首届“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3:5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