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
园林景观样式
枯山水一般是指由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所构成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偶尔也包含苔藓、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并没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现,而“山”通常用石块表现。有时也会在沙子的表面画上纹路来表现水的流动。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为“干枯的景观”或“干枯的山与水”,通常出现在室町时代桃山时代以及江户时代的庭园中。
自律精神
13世纪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寓意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空间特征
庭园与建筑的联系极为密切,两者在空间上互相渗透、延伸,小面积的庭园内容极简约。以沙代水,以石代山,往往是一组或者若干组石景,白沙或者绿苔铺地,配置少量的乔灌木,此外别无他物,人不能进入庭院,只可以从旁观赏犹如大型盆景,即后期的枯山水,石景的平面布局大体上按照直线与三角形相综合的规律.立体构成则以三石一组为基本单元。无论石景的总体或者局部的石组.,都具有明确的主客之势、韵律之感的构图美。而这些构图美同时也表现了宗教的种种象征寓意。譬如:达摩石为达摩面壁的象征。佛盆石寓意佛说法的故事.桥石则寓意于心往彼岸世界的接引桥等等。
元素:细细耙制的细沙,石组、石灯笼、常绿树、苔藓等静止不变的元素。
历史起源
关于枯山水的起源,学界有两种观点:
说法一:受中国水墨画和禅宗文化影响
对日本枯山水庭园文化形成根源的探究,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公元 545 年,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由日本派出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传入日本,使禅宗思想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浓墨枯笔的中国山水画在日本给枯山水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因此大量以修习禅定为主的庭园在日本兴建。
说法二:原型来自日本远古时代,后受政治、禅宗、宋代山水画、盆景等因素影响逐渐发展演变。
日本《造园用语辞典》将枯山水定义为:“日本特有的庭园样式之一,在平庭内以置石为主喻山,以白砂喻水。”经文献典籍查阅可知,13世纪兴起的禅宗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赋予枯山水浓郁的禅意色彩,并作为禅师参禅的重要工具一直沿用。
结构
15世纪
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而这里的“石庭”,据说是最具深意的一幅写意抽象画,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名为“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会看不到其中一颗石头,只有身处主持的位置,方可将15尊石头尽收眼底。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交相调谐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似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运动韵律
岩石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技巧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庭园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住的圣火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文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3:56
目录
概述
自律精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