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哈阳灌区查哈阳灌区位于嫩江支流诺敏河右岸的甘南县境内,属垦区齐齐哈尔分局查哈 阳农场管辖,灌区总面积58.12千公顷,设计灌溉面积38.9千公顷,2005年实灌面积34.7 千公 顷。黑龙江省最大灌区,与辽宁省的盘锦、吉林省的梨树和前郭共称东北四大灌区。灌区水源 主要是引诺敏河的水,其次是由修建在黄蒿沟上游的太平湖水库补充。
位置境域
查哈阳灌区,为大(Ⅱ)型灌区,位于嫩江支流诺敏河右岸的
甘南县境内,属垦区齐齐哈尔分局
查哈阳农场管辖,灌区总面积58.12千公顷,设计灌溉面积38.9千公顷,2005年实灌面积34.7 千公顷。黑龙江省最大灌区,与辽宁省的盘锦、吉林省的梨树和前郭共称东北四大灌区。灌区水源主要是引
诺敏河的水,其次是由修建在
黄蒿沟上游的太平湖水库补充。
灌区工程
其灌区工程包括:
渠首枢纽
指建于诺敏河中游的引水渠首枢纽工程;渠首引水枢纽包括右岸6孔总宽30米渠首进水闸、渠首9孔泄洪闸、 主河床堆石坝、固滩工程和四方山以东土堤等主要工程。
渠首工程位于甘南县查哈阳镇东北,诺敏河中游,是引诺敏河水进行灌溉唯一的三级工程。它由进水闸、泄洪闸、主河床石坝、固滩,四方山以东土坝组成;中等干旱年(P=80%)可从诺敏河(年径流为123立方米/秒,总水量为39亿立方米)引入查哈阳灌区40立方米/秒。
进水闸:建于日伪时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42米,共6孔,每孔高3米,宽5米,闸门用钢板制成,用电力或手摇均可起闭。按远景规划,确定利用5孔,每孔最大引水流量为72立方米/秒;设计每孔引49立方米/秒。现仅利用4孔可引196立方米/秒根据工程设计情况,保证率在80%,中等干旱年可引入40立方米/秒。 泄洪闸:在日伪时期遗留的2孔(未完)、9孔基础上续建成9孔泄洪闸。每孔宽8米,闸宽3.8米,每孔泄量为180立方米/秒,9孔为1620立方米/秒,闸门高度为9.2米,闸全长96米,公路桥宽5米,工作桥宽4米,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为5,500立方米/秒,按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为7,500立方米/秒。
主河床石坝:坝长209.1米,堤顶作公路,堤结构中间填砂砾石,堤坡用块石护砌。
固滩工程:为泄洪水用。结构为
钢筋混凝土沉箱型,壁厚0.6米,高3米,宽3.5米,中间填砂砾石,上部钢筋混凝土顶厚1米。固滩迎水面干砌面6米。固滩全长725米。当出现二百年一遇洪水时,固滩泄量为5.480立方米/秒;当诺敏河洪水达到1,000立方米/秒时,固滩就开始过水;当超过5,480立方米/秒时,最大水深可达2米。
四方山以东土堤:主要作用是防止河道变迁。全长3.460米;上宽3米,兼作公路;道坡为1:2——2:5,迎水面有草筏子护坡;堤高平均3——4米。
太平湖水库
太平湖水库,位于嫩江支流黄蒿沟上游,原名黄蒿沟蓄水池,水库控制面积683 平方公里, 总库容15333 万立方米,是一座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鱼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 库。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和输水洞三部分组成,工程规模原按100 年一遇洪水设计, 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现按100 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工程为二等二级。是查哈阳灌区兴利防洪的控制性工程,是灌区安全渡过渴水期的保证水源,灌 区枯水期可补水灌溉水田10.4万亩。水库保护下游耕地43.2万亩,草原22.9万亩,3 个乡镇, 77个自然村屯,4.77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灌排渠系
灌区内灌排渠系和 配套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灌区系统由六级渠系组成,即: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工程总计为6,188条,总长度为5,186公里。
排水系统由五级渠系组成,即: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毛沟。
总干渠:1条,全长28.5公里。
干渠:4条,全长共75.4公里。
干排:3条,全长共76.5公里。
支渠:67条,全长共437公里。
其它:斗渠153条、农渠668条、毛渠5,292条,合计4,569公里。
干渠以上基本状况尚好;支、斗、农三级一般可使用,但因断面狭小,淤积严重,有的已不能使用;田间末级渠系,只有水田状态良好,灌排自如,其余的均已排灌不畅,不能使用。
各类构造物
水源及干渠以上构造物101座,工程基本配套;支、斗、农、毛四级构造物1,133座,已不配套,其中有不少毁坏严重。
灌区水系
诺敏河,嫩江西岸支流。下游位于甘南县东北部。古称“屈利水”、“越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东侧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游流经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甘南县,在甘南县辉龙图附近注入嫩江。全长466公里,两省区交界流长54公里。河宽60—170米,水深1.5—3米。流域总面积25966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1666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
黄蒿沟,嫩江西岸支流。位于甘南县北部。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岔子山,流经孤山子,越过金代东北路界壕进入甘南县境,流经宝山乡北境,通过查哈阳农场,在东阳镇东北注入嫩江。全长100公里,河宽4—28米,水深0.4—2.5米,流域面积683平方公里。上中游为山溪性河流,中游建有大型太平湖水库,总库容1.16亿立方米。在20年一遇洪水时,保障下游18万亩耕地免除涝灾。下游进入平原农业区,河道经过开挖已成排水干渠。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
建设维护
查哈阳灌区始建于日伪时期的1939年,日本侵略军为解决东北“百万关东军”的军粮,从日本向查哈阳地区殖入10 个集团性“开拓团”和1个“勤劳奉士”队,又从东北、山东和河北抓来10余万名中国“劳工”,在诺敏河和阿伦河之间,开拓建立水稻基地,开始修建查哈阳灌区。到1945 年日本投降,灌区已建的工程有黄蒿沟贮水池(今太平湖水库属病险库)、渠首6孔进水闸(只有5孔能运行)、9孔泄洪闸只完成2孔、灌区的总干渠1条(长28.5公里)、干渠3条和支斗渠50 余条、各类配套建筑物70座。解放后,嫩江省政府一直重视查哈阳灌区的修复和续建工作,1948 年在渠首上游修建柳石拦河坝2处,成立了查哈阳灌区水利工程处,负责灌区维修和续建工作。1951年黑龙江省政府曾组织甘南、龙江、讷河3 个县,2期共3 800人,为灌区开挖东干渠工程。1954年因灌区田间地下水位高,影响机械作业,采纳苏联专家建议,将田间渠系由原来南北方向统改为东西方向。1963—1966年黑龙江省组织有关部门对太平湖水库大坝、泄洪洞及溢洪道进行了整修、加固和改建,并补建了渠首枢纽及9 孔泄洪闸。1968年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查哈阳灌区由地方划归垦区,兵团五师曾两次组织万人大会战,进行灌区的田间改渠、缩格及清淤工程,把1954年改向的斗、农渠又由东西向改回南北向。1976年农垦总局成立后,从1977年开始每年投入小水资金100万元进行灌区工程配套,新开发建设28个方条田区,修建配套建筑物176 座,打补水井24 眼,建小抽水站3处,并结合跌水工程修建了联合水电站和新立水电站。整个灌区处于巩固发展中,年种植水稻面积13.3千公顷以上,20世纪80年代又重点发展了喷灌,购置大型喷灌机44台,喷灌控制面积达8.8万亩。
1998年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灌区毁坏严重,自1999年灌区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项目,至2000年共投资10 503万元,完成了水毁建筑物修复和渠道防渗等工程。1999年水利部松辽委批复,又对太平湖水库进行了消险加固,2003年竣工验收。为进一步合理利用灌区的水土资源,1992年5 月农垦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查哈阳灌区整修续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水利部松辽委以松辽建管[1993]38号文件进行了批复,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4万亩(其中农场24.9万亩,地方6.5万亩)。1999年5月农垦勘测设计院在1992年已批复的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初步设计,对灌区灌溉面积进行了调整,设计水田灌溉面积达到了48.5万亩(其中农场42万亩,地方6.5万亩),旱田灌溉面积调整到17.0万亩,设计总灌溉面积65.5万亩。至此查哈阳灌区工程建设日趋完善,灌溉面积稳定发展,2005年水田灌溉面积已达37.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