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兰(Chamerion angustifolium (L.) Holub)是柳叶菜科柳兰属的多年粗壮草本植物,别名铁筷子、火烧兰。其根状茎呈木质化圆柱形;叶螺旋状互生,茎下部的近膜质,披针状长圆形至倒卵状,中上部的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花序直立无毛,花蕾倒卵状,子房淡红色或紫红色,萼片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花药长圆形;蒴果密被白灰色柔毛;种子狭倒卵状;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多年粗壮草本,直立,丛生;
根状茎广泛匍匐于表土层,长达2米,粗达2厘米,木质化,自茎基部生出强壮的越冬根出条。茎高20-130厘米,粗2-10毫米,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圆柱状,无毛,下部多少木质化,表皮撕裂状脱落。叶螺旋状互生,稀近基部
对生,无柄,茎下部的近膜至,披针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0.5-2厘米,常枯萎,褐色,中上部的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7-14(-19)厘米,宽(0.3-)0.7-1.3(-2.5)厘米,先端渐狭,基部钝圆或有时宽楔形,上面绿色或淡绿,两面无毛,边缘近全缘或稀疏浅小齿,稍微反卷,
侧脉常不明显,每侧10-25条,近平展或稍上斜出至近边缘处网结。花序总状,直立,长5-40厘米,无毛;苞片下部的叶状,长2-4厘米,上部的很小,三角状披针形,长不及1厘米。
花在芽时下垂,到开放时直立展开;
花蕾倒卵状,长6-12毫米,径4-6毫米;子房淡红色或紫红色,长0.6-2厘米,被贴生灰白色柔毛;
花梗长安0.5-1.8厘米;花管缺,花盘深0.5-1毫米,径2-4毫米;萼片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长6-1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渐狭渐尖,被灰白柔毛;粉红至紫红色,稀白色,稍不等大,上面二枚较长大,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9-15(-19)毫米,宽3-9(-11)毫米,全缘或先端具浅凹缺;花药长圆形,长2-2.5毫米,初期红色,开裂时变紫红色,产生带蓝色的花粉,花粉粒常3孔,径平均67.7微米,
花丝长7-14毫米;花柱8-14毫米,开放时强烈反折,后恢复直立,下部被长柔毛;柱头白色,深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0.6-1毫米,上面密生小乳突。
蒴果长4-8厘米,密被贴生的白灰色柔毛;果梗长0.5-1.9厘米。种子狭倒卵状,长0.9-1毫米,径0.35-0.45毫米,先端短渐尖,具短喙,褐色,表面近光滑但具不规则的细网纹;种缨丰富长10-17毫米,灰白色,不易脱落。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主要亚种
毛脉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 subsp. circumvagum Mosquin)与柳兰的区别:茎中上部周围被曲柔毛;叶多少具短柄(长2-7毫米),长9-23厘米,宽1-3.5厘米,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基部楔形,边缘具浅牙齿;花粉粒常较大(平均径85微米),有三分之一具4或5孔;花瓣较大,长12-23毫米,宽7-13毫米;地理分布较南或与柳兰生长同一山上海拔较低地带。花期6-9月,果期7-10月。染色体数n=36。分布于中国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
昆仑山)、河南西部、陕西、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江西(庐山)、湖北西部、四川、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与南部。在北方生于海拔(50-)500-1700(-2800)米,在西南部生于海拔(550-)1100-3600米。生境与柳兰类似。在亚洲也分布于
堪察加南部、萨哈林南向日本、朝鲜半岛,向西经喜马拉雅达高加索与土耳其;在北美洲也广为分布。
生长环境
生长在中国北方500-3100米、西南2900-4700米山区半开旷或开旷较湿润草坡灌丛、火烧迹地、高山草甸、河滩、砾石坡。柳兰是喜光植物,不耐炎热;耐寒性强,稍耐荫;适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方生长健康。
分布范围
本属8种,中国有4种。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也广布于北温带与寒带地区,欧洲、小亚细亚东经喜马拉雅至日本,高加索经西伯利亚东至蒙古、朝鲜半岛,以及北美。
生长习性
在原产地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发芽,5月进行生长,展叶,形成花序;始花期6月,盛花期6月中下旬-8月;果实成熟9-10月。在栽培地区一般4月上旬开始发芽,4月中下旬进行生长,展叶,形成花序;始花期5月下旬,盛花期6月上旬至9月;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扦插、分株繁殖。
播种
每年10-11月,柳兰蒴果成熟即可采集,把蒴果剪掉,放在地上,太阳一晒,蒴果开裂,种子出来,去掉杂质,将种子收集起来,即柳兰播种材料。柳兰的种子极其细小,只有1100-1150微米长,千粒重仅为0.1026g,每千克有种子3846万粒。种子可干藏,翌年播种,播前温水浸种12小时,催芽5-7天,在20-25℃条件下约1周出苗。对播种繁殖的技术要求很严格,必须细致整地,土壤颗粒越小越好,并且必须保持经常湿润,一旦干燥就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西宁地区,柳兰多在早春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每公顷播种量为7.5,必须浅播,播完后,上面薄薄的盖上土,种子易萌发。幼苗高5-6厘米时分苗,经过1次分苗后于5月初定植露地。
分株
由于有性繁殖种子萌发倒植株开花需要时间长,柳兰可采用分株繁殖。在早春雨季时移栽成活率较高,春季将地下横走根状茎挖出,切割成若干段埋入地下,即可长成新的植株。采用分株法繁殖时虽然成活不是问题,但繁殖系数极其有限,不可能满足扩大栽培的需要,同时,大量挖掘野生植株破坏了柳兰野生种群结构及其生态环境,这是不可取的挖东墙补西墙做法。
扦插
扦插繁殖只能在生长季节扦插嫩枝,取材时间受到限制,操作和育苗条件要求较高,否则,扦插成活率不高。此外,扦插繁殖亦可缩短繁殖到开花的时间。主要作法是在生长季摘取带顶芽的嫩苗,蘸到生根粉后正插于基质中,放置于荫棚中管理,生根时间约为2周,约1个月可移到苗圃地上或上盆种植。
组培
以当年生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清洗消毒后剪成0.5-1.0厘米含有一个芽的小茎段,将其直插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顶部和基部产生愈伤组织,15天后侧芽部位及茎段基部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芽。当芽苗长至2-3厘米高时,剪下嫩茎转入生根培养基上长出根系,一个月后,试管苗可移栽入盆,成活率为95%。
栽培技术
播种苗5月份定植,扦插苗9月或翌年春季定植。需要说明的是若大面积采扦插枝时母株需施入充足的肥料,1株母株一年以采3次为宜,每次采后母株呈3倍分枝,连采3次后植株瘦弱,需加强水肥管理以利越冬。扦插用素面沙和隔年普通培养土各5成拌匀,并掺人适量杀虫和土壤灭菌农药,做成长1米,宽0.5米的畦。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上支60%遮阴网。扦插枝用0.2%
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10-20分钟,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扦插,插后用喷壶浇透水。夏季15-20天生根,春、秋季时间稍长。柳兰喜光、喜凉爽及湿润气候,栽培时要注意浇透水,有利于生长发育。柳兰喜排水良好、肥沃和湿润的土壤,需定期施肥及灌水。定植后,可每10-15浇水1次,施足基肥,在其生长期可追施稀薄人粪尿1-2次,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要适时浇水。柳兰通常不分枝,可于花序形成前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每一侧枝顶端均可形成花序,可以矮化株形,大大增加其观赏价值。开花后剪去上部花枝,促进新生分枝,可形成新花芽,继续开花。
柳兰的管理较为简单、粗放。苗高达10厘米时结合中耕锄草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含氮磷二元、复合肥25千克,此次
施肥以促进植株座蕾开花,植株强壮,抗倒伏;同时每隔10天喷1次叶面肥,由于柳兰喜肥,叶面肥使用可按说明加大剂量25-30%,连续3次。7月初,畦面需培土固床及畦四周立桩,周围用绳围起,否则易倒伏。
主要价值
药用
柳兰的根茎味辛、苦,性平,据《湖北中草药志》记载,其有活血祛瘀、接骨、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伤肿、骨折、风湿痹痛、痛经等症状。
生态
柳兰为火烧后先锋植物与重要密源植物。
食用
嫩苗可作沙拉食用。
饲用
茎叶可作猪饲料。
经济
全草含鞣质,可制考胶。
观赏
柳兰花色艳美,是较为理想的夏花植物。其地下根茎生长能力极强,易形成大片群体,开花时壮观,其植株较高,适宜做花境的背景材料,也可用于插花。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