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晚报创刊于1995年12月28日,是一份有相当影响力的都市类的主流报纸,由
柳州日报社主办。发行量16万份,是柳州发行量最大的媒体。
办刊历史
1995年12月28日
《柳州晚报》正式创刊发行
○○马宏威 现任柳州日报评论部主任
1995年12月28日,《柳州晚报》正式创刊发行,我时任新闻部负责人。新闻部承担一版采编业务。一版主要刊发时政、经济、社会、文教、法治、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要闻,报道形式多样。
一版是报纸的“门面”,必须全力支撑好。时任柳州晚报总编辑陈颖给出的“支架”只有5个字:新、短、快、活、强。
“新”,即强调新闻性。“短”,陈总要求一版信息量要大,连文带图至少要发14至16条新闻稿件。由于创刊时《柳州晚报》还只是四开小报,所以文字必须精短——消息一般在二三百字之间,最短的甚至只有几十个字,最长不能超过500字;通讯超过600字的必须转版;言论不能超过350字。“快”,一版有“今日快讯”、“要闻快餐”(简讯)、“能人快语”等几个带着快字的栏目,旨在强调新闻时效性;其中“今日快讯”要求每天抓一条当天新闻,上午采编下午见报,这对业务人员非常最具有挑战性。“活”,最典型的是“新闻漫画”栏目,不定期推出,使版面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强”,主要指思想性,一般通过评论栏目“都乐言”来体现。
……
转眼21年过去了,尽管办报条件、方式、手段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新短快活强”这一办报理念的精神实质,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2001年2月26日
柳州晚报开出第一辆“新闻快车”
○○李书厚 柳州晚报助理首席记者
2001年2月26日,柳州晚报历史上第一辆“新闻快车”正式开动。“一呼即应,招手即停”成为“新闻快车”的响亮口号。从那天起,市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辆车身、车头标有“新闻快车”字样的五菱高顶篷出现在大街小巷、新闻现场。
“新闻快车”以接受读者报料、捕捉突发新闻、机动服务为主要任务,广大读者报料的突发事、新鲜事、烦心事、稀奇事,一经见报,都可以获得奖励。
第一批“快车司机”为记者时冬芸、杨衍霖;第二批“快车司机”潘贵华、宋学先;第三批“快车司机”张志军;第四批“快车司机”就是我和晚报快车组的小伙伴。
2011年,“新闻快车”更名为“小李快车”,而“新闻快车”采访车已由最初的五菱高顶篷,更新换代成了五菱宏光;报料电话也由小灵通改为天翼4G号码并一直沿用至今。
十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改版、更新,尽管“新闻快车”的栏目名、采访车和报料电话都发生了变化,尽管我们身边的新闻传播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但在媒体转型融合的背景下,“小李快车”始终不变的是,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各个突发新闻现场,坚持向读者朋友奉上最鲜活、最可读的新闻。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有许许多多追求真相的小伙伴……
2005年3月21日
柳州晚报扩版早出
○○唐卿 柳州晚报原记者部主任
2005年3月21日,《柳州晚报》在创刊近十周年之际,毅然实施了“扩版早出”的办报模式重大改革。其中,“扩版”算是它十年来的第4次——此前在1996年、2001年及2004年,晚报就有过3次扩版,从最初4开4版、周六刊的“薄报”,变成了每周一至周五有24块版、周六和周日8块版的“天天报”。此次再扩后,双休日都达到了24块版,平时则至少32块,有时还多达四五十块版,成为一沓“厚报”;至于“早出”,更直接颠覆了晚报的“晚”字,它不再是每天下午以后才与读者见面,而改为同《柳州日报》一样,都在清早出报发行。这是晚报的采编、排校和发行一众同仁响应报社领导决定,自加压力,顺应受众和时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一场改革。
当时,让晚报弃“晚”而改“早出”,主动丢掉与日报、早报的抢新闻“时间差”优势,许多人想不通,也包括我。报社从2003到2004年,先后派出多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到东北、华东、西北等地考察,发现大多数都市类报纸已纷纷进入了“厚报时代”;其中除几家老品牌晚报继续坚持“晚出”外,多数已都改为了“早出”;而坚持“晚出”的,日子也并不都好过。
2005年1月,报社领导班子终于做出决定:从3月21日起,晚报扩版早出,周一至周五均由24个版扩至至少32个版,每天与日报一起清早出版发行。齐心带来合力,合力好创奇迹。结果3月21日那天清早,上街的《柳州晚报》竟多达112个版,合叠成厚厚的、沉甸甸的5沓,令读者普遍惊喜,也为晚报这一重大改革很好地造了势。
2005年4月23日
“柳州晚报小记者”诞生
○○黄子君 柳州晚报首席编辑
11年前,一个美好的日子,一个美好的团队——“柳州晚报小记者”诞生了!说句真心话,它真像我的另一个孩子,我对它的关爱,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
2005年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小记者”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书香结缘,与时代同步。她是柳州晚报、团市委、市青少年宫联合主办的公益品牌。“小记者”不仅是柳州日报社的优质平台,还是柳州市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11年春华秋实,11载栉风沐雨,目前,小记者已有4万多人,迄今为止,已有222个小记者校园团,遍布在全市(包括郊县)所有的中小学校。
2012年9月,小记者优秀作品集《童眼看世界》出版了。“小记者”还乘上网络的快车。2014年8月26日,“小记者公众微信”开通。同年9月5日,“柳州新闻网小记者频道”开通。如今,“小记者”有了自己的队歌《小记者之歌》,还有了自己的艺术团。
除了免费培训,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三四十个社会实践活动。
11年以来,从晚报小记者团这个摇篮里,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小记者。几年来,安云龙、吴桐、唐敏学等小记者考上了清华大学,钟煜考上了浙江大学,莫亚倩考上了
北京大学医学部,小记者徐境篷考上了
中国人民大学……
2011年7月,“柳州晚报小记者”团被中国青少年广播影视网评为“中国新媒体小记者联盟柳州站”。2013年底,“小记者”获得柳州市首届慈善奖之“爱心团体奖”。除此以外,“柳州晚报小记者”声名远扬区内外,曾先后有十几家媒体前来取经。
2005年11月4日
柳州晚报读者俱乐部成立
○○喻芬 柳州晚报首席记者
白领之约、万人交友、走进社区、百家年夜饭、创业者俱乐部、女性沙龙、同姓同名一家亲、快乐亲子行、聚会……从成立至今,柳州晚报读者俱乐部以服务读者、营造快乐为宗旨,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覆盖面广,惠及柳州市民,被誉为“个十百千万工程”——
◆ “个”数相加无限大
以女性读者为主角的女性沙龙、为个体老板服务的创业者俱乐部、以姓氏来安排的同姓同名一家亲、以单个家庭为单位参加的“快乐亲子行”,通过一个俱乐部的一次活动,把有着不同需求的读者连在了一起,成功地营造了读者的“娘家”。
◆ “十佳评选”彰显品质
2008年10月,柳州晚报与团市委一起联合开展2008“柳州十大创业之星”评选活动。2009年,柳州晚报和柳州市慈善会联合开展了“十大慈善人物评选”,为倡导慈善、鼓励慈善,营造仁爱济世的人间大爱。
近几年来,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十佳评选”活动涉及我市各行各业,成为一个彰显品质、树立榜样的优质平台。
◆ “百”家活动情系百姓
从2006年起,每年除夕,柳州晚报举办“岁末关爱大行动@百家年夜饭”,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联系饭店,让贫困居民上饭店过除夕。
◆ “千”人拔河气壮山河
从2009年起,柳州晚报开辟了“千人拔河”群众体育活动,至今坚持了8届,每届参与群众数千人。
◆“万”人交友名扬四方
在柳州,提起“万人交友”人们就会想到柳州晚报,想到柳州晚报单身读者俱乐部。从2007年5月至今,柳州晚报总共举办了25次“万人交友”,每次都非常火暴,少的几千人,多的上万人;而且每次万人交友的余温都要持续一个多月。
2008年8月
“柳州晚报创业者俱乐部”成立
○○喻芬 柳州晚报首席记者
2006年,《柳州晚报》开辟了一个以扶持创业者为宗旨的公益专栏“创业故事”,通过讲述创业者的经历、感悟,让读者从中获取创业经验——由于引导力显著,专栏推出后,社会效果良好,因而聚拢了一大批有志创业的读者。两年后,2008年8月,“柳州晚报创业者俱乐部”正式成立。城乡创业者踊跃入会,“创业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欣然加入俱乐部。柳州晚报也成了这些个体老板们的“娘家”,他们走过路过,都要进报社来看看、坐坐。
相较于当今网络世界的QQ群、微信群、论坛等各种虚拟人际圈子,柳州晚报创业者俱乐部这个现实的社交平台,更容易经营得充满亲和度和凝聚力。个体老板们每天都为打理自己的生意而忙碌,很多人身心疲惫,渴望有一个放松自己、与同行交流、寻求合作、学习提高的真实环境。柳州晚报创业者俱乐部成立以来,不断努力打造和完善这样一个平台,坚持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年年有创新。
每个月,俱乐部组织会员集体过生日。当蜡烛点燃,大家一起围着寿星们唱生日歌时,很多会员感动地流下了热泪,都说创业者俱乐部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季度,创业者俱乐部都有一两次大型活动,比如泼水漂流、创业论坛、气排球赛、聚餐等。每年初的迎春晚会更是俱乐部的盛宴,会员们自编自演,用歌舞、小品等形式演绎了一个个“有家的感觉真好”的真实故事。
2013年6月18日
柳州晚报慈善分会成立
○○喻芬 柳州晚报首席记者
11月28日,也是柳州日报社搬迁到报业大厦的第一天,柳州晚报慈善分会发起了“冬日暖晶慈善大行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短短半个月,通过柳州日报社全媒体平台的不断报道和推送,为患癌症的“孝心女”许晶募集善款60多万元用于治疗……
2013年6月18日,经
柳州市民政局备案、柳州市慈善会同意,柳州市慈善会柳州晚报分会正式成立——至此,我们形成了以报纸+新媒体组成的全媒体矩阵作为支撑的公益平台,更深入、更宽广、更有效地服务读者。与此同时,依托柳州晚报慈善分会,“柳州公益慈善联盟”应运而生。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柳州公益慈善联盟就聚集、融合了龙城四五百家爱心企业、社团等多方慈善力量,利用柳州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主流、权威、公正的优势,建设更专业、更透明的社会公益组织,形成了强大的公益联动,共同践行社会责任。
目前,柳州晚报慈善分会是柳州市慈善会批准并直管的三个分会之一。
柳州晚报慈善分会成立不久,就发起了“一杯水清凉一座城市”的大型公益活动,该活动每年盛夏启动一次,目前,全市已经有超过1000个免费为环卫工人、户外作业者续水的“爱心饮水点”,遍布城乡各地,最远的“爱心饮水点”设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如今,“一杯水清凉一座城市”和“岁末温暖大行动”形成柳州晚报慈善分会“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的重点品牌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参与。
柳州晚报创刊之日起,就以“一张温暖的报纸”为己任,21年来,直接或间接帮助的对象逾2万人次。2014年,柳州晚报和柳州晚报小记者团队双双获得首届柳州慈善奖。
2014年4月30日
柳州晚报和柳州新闻网报网融合
○○陈熠 柳州新闻网常务副总监
2014年4月30日,我正式脱离记者岗位,一头栽进新媒体的大坑里,用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进行报网融合的先锋探索,用更时尚的解读,那就是“互联网+平面媒体”。
然而,接下来的两年里,互联网所+的玩意儿,我是万万没想到的。我首先成了老干部、老司机、大叔、老师,凡是和年头有关的称谓,都一股脑加在了我头上。原因很简单,我是70后,陆续新加入的员工,大多数是90后;在他们的脑洞面前,我被黑得惨绝人寰惨无人道惨惨凄凄切切。
然而正是这样的代际差异,正是年轻员工不同于我的工作、消费、行为等习惯,让我切实意识到,这个世界,很多玩法真的变了。
于是,柳州日报社成了全广西首个开启报网融合管理模式的传统媒体,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矩阵、网站、视听产品、电商尝试……在短短两年内,全媒体矩阵初步成型,并拥有了160万用户,当然,这里头仍旧包括报纸。
这也就是转型融合的效应,今天,我们可以坦然面对报纸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我们相信纸质阅读仍旧会是大家最基础的需要,我们更有信心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渠道,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互动体验。玩法变了,时代变了,但有些东西,永远不变。
办刊条件
主要栏目
爱心档案、小李快车、情感故事、伟哥发现、独立调查、创业故事、社区新闻、小巷人物等
办刊成果
发行信息
《柳州日报》和《柳州晚报》的发行量在当地多份报刊激烈的发行竞争中,稳居排头一兵地位,收入每年大幅增长,在市报中名列第一。柳州市区平均10人就拥有一份《柳州日报》或《柳州晚报》。
报刊影响
柳州晚报创刊于1995年12月28日,是一份有相当影响力的都市类的主流报纸,由
柳州日报社主办。发行量16万份,是柳州发行量最大的媒体。柳州晚报在“策划办报、活动办报、开门办报”的理念指导下,在报纸可读性上加强品牌策划与包装,从采编思路上提出了晚报社会新闻的“
故事汇”整体包装,开始了新闻故事化的探索。作为柳州的主流媒体,柳州晚报是柳州政治、经济和窗口,是柳州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报纸,是柳州及外地厂商在柳州发展事业、拓展经营业务首选和必选的传播媒体。晚报为四开十六版。报纸主要在柳州四城区及柳江、
柳城、
鹿寨、三江、融水、
融安六个县发行,覆盖340多万人口。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大中城市
党报,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柳州日报》是惟一获奖、《柳州晚报》是获奖档次最高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