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陌听早莺
唐代陶翰诗作
《柳陌听早莺》是唐代诗人陶翰为应科举考试而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托物言志之作,从多个角度描绘陌上早莺的鸣叫声。诗中对早莺的鸣叫声怀有责怨之情,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出外应试的矛盾心态。
作品原文
柳陌听早莺⑴
忽来枝上啭⑵,还似谷中声。
乍使香闺静⑶,偏伤远客情⑷。
间关难辨处⑸,断续若频惊。
玉勒留将久⑹,青楼梦不成⑺。
千门候晓发,万井报春生⑻。
徒有知音赏,惭非皋鹤鸣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柳陌:植柳之路。唐刘禹锡踏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⑵啭(zhuàn):鸟鸣声。
⑶香闺:指青年女子的内室。前蜀韦庄赠姬人》诗:“请看京与洛,谁在旧香闺。”
⑷远方的来客。《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⑸间关: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
⑹玉勒:玉制的马衔,此处代指马。唐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别风嘶玉勒,残日望金茎。”将: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⑺青楼:涂以青漆的豪华楼阁。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⑻万井:千家万户。古时八家为井,井即代指人家、乡里。唐陈子昂《谢赐冬衣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
⑼皋(gāo)鹤:语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白话译文
忽然来到树枝上啼鸣,还是像在谷中鸣叫的声音。
这叫声突然使闺中显得幽静,却偏偏引起远客之幽情。
间关的叫声难以分辨来处,断续的节奏仿佛频频受惊。
玉勒马留待的时间已经很久了,青楼之梦已不成。
千门万户等候清晓的开始,同时通报春天的来临。
这叫声空有知音赏识,遗憾的还不是皋鹤的啼鸣。
创作背景
此诗见于《文苑英华》卷一八五“省试”类。考陶翰并没有落第记载,则此题极有可能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省试诗题。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为托物言志之作,然与它作不同的是,此诗并非一味褒扬、自赞,而是存有自责之意。起首四句,每句都有一个副词,“忽”、“还”、“乍”、“偏”,字面上写莺叫之“早”,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早莺之鸣叫怀有隐约的责怨之情,怪其无端响起,使远客他乡的游子生发幽情。三联乃正面描绘早莺之叫声,用了“间关”、“断续”,前者言其音色,后者言其节奏。四、五两联写早莺鸣叫之声给外界带来的影响。“千门”一联对仗工整,言早莺之鸣叫预示气候季节之变化。末联贬抑早莺鸣叫之价值,言其虽有知音之赏识,却非皋鹤之鸣叫,因为后者除了外表之声音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精神内核。
在作者看来,早莺只是点缀新春和新的一天的装饰品,故首联“谷中声”,次联“远客情”,以及末句“皋鹤鸣”,都暗中表明作者主张早莺应远遁谷中,如鹤鸣于皋,而不应到柳陌上来。结合科举考试看,似乎作者对自己外出应试持矛盾心态:出来了,还有人赏识,但内心不安且自责。当然,这也可能只是表达的策略。
名家点评
清代叶忱《唐诗应试备体》:(首联)起得超忽。(三四联)不减“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句。
作者简介
陶翰,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官宦之家出身,字号不详,生卒年亦不详,约唐玄宗开元中前后在世。开元十八年(730年)擢进士第,次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华阴丞。天宝中入朝任大理评事等,官礼部员外郎。所作诗文,以五言为主,写有一些边塞诗,多古意苍劲的悲壮风格,与当时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诗风相近,为当时所称。仅存文二十篇,诗十七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