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年,
美国约翰·盖拉德在《工业
标准化与应用》一书中对“标准”作了如下定义:“标准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或用任何图解方法,或用模型、样品或其他物理方法确定下来的一种规范,用以在一段时间内限定、规定或详细说明一种计量单位或准则、一个物体、一种动作、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项实际工作、一种能力、一种职能、一项义务、一项权利、一种责任、一项行为、一种态度、一个概念或观念的某些特点。”
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化战略(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
标准的过程,称为
标准化。开放的
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
标准化作为面向
创新2.0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以及技术创新体系、知识社会环境下技术2.0的重要轴心。早在七十年代,
钱学森就站在应对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大力加强
标准、
标准化工作及其科学研究。通过
标准及
标准化工作,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和
产业升级。
标准按其发生经济作用的范围,可分为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地区标准、
行业标准和
企业标准;按照内容可分为兼容性标准、质量标准和减少多样化标准;按照他的产生过程可分为机构标准和事实标准(在
市场竞争中产生的)。
标准化是为了公众的利益,由有关各方面共同进行的、有计划地使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对象
统一化,它不仅能推进经济界、科技界及管理部门的合理化过程提供质量保证,而且有助于人和物的安全以及生活各领域中的质量改善,它不得给个别人带来特殊的
经济利益。
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声誉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产品的
竞争,已经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则是通过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来体现的。企业采用
标准化能够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比如,企业采用
ISO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说明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已经达到的一定的水平。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产品,消费者或用户在这方面的知识短缺,他们选择产品,很大程度上依靠其他消费者或用户的推荐、该企业通过的认证,以及采用
标准化的多少。
标准化可以降低国民经济及企业成本
标准化的采用,提高了企业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减少了由于企业产品之间标准不一致,带来的巨大社会浪费。另外,企业通过
标准化可以避免对某一个
供货商的依赖,因为其他供货商依据公开的标准可以补充市场,于是企业的供货渠道不断增加。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加大了供货商之间的
竞争,从而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也会不断降低。因此
标准化可以减低企业的成本。
标准化有利于企业之间战略同盟的形成
标准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产品和技术规则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战略同盟的形成更加容易。
标准化层面的合作对于企业很重要,因为通过协作效应,成本降低的潜力及成功的可能性都会提高。通过战略同盟的建立,可以为企业带来风险共担、技术共享、
规模经济以及固定成本分摊的作用。
标准化可以打破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贸易壁垒的打破,有利于出口。
发达国家不断通过各种国家或
区域标准设置
技术壁垒,阻止
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
标准是在区域经济内针对其他标准作为一种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武器。如果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通过ISO或
IEC标准,在欧洲市场上通过相应的EN标准,可以很好的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
技术壁垒,提高出口。
与科技创新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开放的
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标准化作为面向下一代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被称之为技术创新体系、知识社会环境下技术2.0的重要轴心;标准化也是现代城市管理区别于传统城市管理、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现代服务业区别于
传统服务业的重要特征[1]。早在七十年代,
钱学森就提出要加强
标准化工作及其科学研究以应对
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2]。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实践的进展,
标准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动态
标准化过程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演进,标准化与
知识产权结合有助于推动
自主创新,标准化进一步与
AIP“
三验”结合带动开放创新。通过
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
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
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制定战略
鉴于
标准及
标准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盟各国都将
标准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借鉴发达
国家标准化战略,我国在标准化战略制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国应该结合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确定我国标准化战略重点。世界各国消费者都重视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而且发达国家以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为由,不断对我国产品设置
技术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应该将战略重点放在公众十分关注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及其他社会热点问题。
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标准化,并为
企业标准化过程提供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标准化作为通向新技术与市场的工具,深刻认识以标准化为目的研究开发的重要性。美国规定:NIST参加ANSI的理事会,对ANSI举办的
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加拿大鼓励在法规中及公众政策的制定中采用
标准。
多年来,以英、法、德为主的西欧国家和美国。一直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国际和
区域标准化活动上,企图长期控制
国际标准化的技术大权,并且不遗余力地把本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才比较匮乏,熟悉ISO/IEC
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更是缺乏。因此我国在
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很难发挥作用,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微乎其微。
标准化的受益者涉及整个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因此,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使得标准能够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