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拼音:biāo xīn lì y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东晋时期,在建康白马寺有一个叫
支道林的和尚。支道林从小聪明机灵,悟性极佳,而且饱读诗书,通晓各家诸子之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领会深奥的哲学道理,因此很受当时的名士们的赏识。支道林曾一度隐居山林,潜心研究佛经,深谙佛经中的义理。25岁出家以后,每次讲经的时候,他的分析都能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为其他僧众所不及。
支道林的许多新奇的言论引起一代名士
谢安的注意。当时其他名士也相继与支道林交往,如王羲之、许询、王洽等。这时候的支道林在与名士的交往中,对《庄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庄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周的代表作,晋代的
向秀和
郭象都曾为《庄子》作注,并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一直以来也是当时名流学士辨析讨论的焦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挖空心思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中包含的道理,但都没有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与一些社会名士在建康白马寺聊天。当他们谈到《
庄子·逍遥游》时,支道林开始只是坐在一边凝神静听,不发一言,后来见众人所谈全都出自郭象和向秀的注解,并无新意,就连连摇头并打断他们,说出了自己对《逍遥游》的见解和体会。
支道林以他独到的见解为《庄子·逍遥游》重新作注,赋予它新意。支道林的《逍遥游》注释大大超出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众人一听,都很惊异,但细想之下,又觉得颇有道理,超出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后来,人们就借用支道林的看法来解释《逍遥游》了。
标新立异其实就是一种改革、一种创新、一种别出心裁。支道林之所以能用新的认识来解释《逍遥游》,并获得众人认同,是因为他饱读诗书,通晓诸子百家之言,这可以说是他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实力。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即使勉强提出一些新想法,也多是稚嫩之作,注定要被实践所淘汰。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以自附于‘风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树一帜,因此也决不标新立异。”
巴金《春》五:“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
“独树一帜”与“标新立异”都有提出新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但有区别:一是含意不同。“独树一帜”偏重在创立新派,自成一家;“标新立异”偏重在显示特点,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标新立异”没有这种意义。二是感情色彩不同。“标新立异”可以含贬义,“独树一帜”一般不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