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叶枇杷(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er & E. H. Wilson in Sarg.)是
蔷薇科、
枇杷属植物。
常绿小乔木,高4-10米;小枝紫褐色或灰褐色,幼时有绒毛,以后脱落近于无毛。叶片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稀卵形,长7-15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疏生波状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初有柔毛,后近无毛,下面密生灰色绒毛,侧脉10-12对,下面隆起,中脉及侧脉近无毛;
叶柄长1.5-3厘米,有棕灰色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6-10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有棕灰色绒毛;花梗长2-4毫米;苞片和小苞片卵形,长3-4毫米,早落;花直径1-1.5厘米;萼筒杯状,长2-3毫米,萼片长圆卵形,长2-3毫米,先端圆钝,萼筒及萼片外面有柔毛;
花瓣白色,卵形,长4-5毫米,先端深裂,基部具短爪,内面基部有柔毛;雄蕊20,稍短于花瓣;花柱2,稀为3,离生或中部合生,无毛,子房顶端有柔毛。果实卵形至卵球形,直径约6-7毫米,暗褐色;
种子1,子叶肥厚。
大渡河枇杷(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et Wils var. daduheensis H. Z. Zhang)和栎叶枇杷主要区别在于,大渡河枇杷叶缘大多锯齿状,稀波状,叶长10-24厘米,总花梗和花梗绒毛为锈色,花柱3-4、稀5。果实直径1.5-3厘米,花及种子均较大。生长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河边的杂木林中。可作枇杷砧木。
叶片培养在温度22℃时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可达到81.82%;或经过10天黑暗培养处理的叶片,愈伤诱导率整体比适温度处理的有明显提高;在适温度和黑暗培养处理下,培养基配方均为MS+BA0.2毫克/升+KT0.2毫克/升+2,4-D1.0毫克/升,栎叶枇杷叶片的愈伤诱导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