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灵塔
扬州境内景点
栖灵塔,早在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
基础工程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
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仪式隆重。
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率众僧省吃俭用,募化资金,虔心操劳。
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12月7日正式动工打桩,工程桩柱36根,另有锚固桩9根。
每根桩径为0.9米,桩深25米。
1996年元旦完工。
历史沿革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
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
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
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此塔后,曾在诗中赞叹道:“宝塔凌苍苍 ,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在登栖灵塔后,也有诗歌描述该塔。
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 ,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 ,上到栖灵第九层 ”。
刘禹锡诗写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 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古往今来观光者无不感喟怅惘。
建筑设计
能修法师欲以风采,恢复当年栖灵塔之优峻,专请扬州市建筑设计院精心设计,塔身方形、平面为22米×22米,底层面积484平方米。
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4.00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构楼阁式,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
风格仿唐,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
塔高各层不一,第一层8.20米、第二层6.30米、第三层6.20米、第四层6.15米、第五层6.10米、第六层6.05米、第七层6.00米、第八层5.95米、第九层8.50米,塔尖10.55米,总高度为70.00米。
该塔设计气势雄伟,建成后雄踞蜀冈,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栖灵塔建筑总造价约在一千万元以上,大明寺为重建栖灵塔募化缘起,敬望海内外缁素大众,护法擅越,广种福田,共襄胜举,则功德无量矣!大明寺对募化一千元以上者,在栖灵塔塔廊立石留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6:50
目录
概述
基础工程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