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斑杜鹃(学名:Cacomantis sonneratii)为杜鹃科
八声杜鹃属的鸟类,俗名波斑杜鹃。多见于山林或其他密林中的开阔场所、有时到耕地附近的树丛中以及常久停于秃枝顶上。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食鳞翅目幼虫和白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前额和头顶前部缀有白色斑点和横斑,其余上体红褐色,具黑褐色横斑。中央尾羽黑色,具白色尖端和黑色亚端斑;两侧具红褐色缺刻形斑,致使黑色形成不完整的横斑状。从中央往两侧,尾羽上的红褐色范围逐渐增加,而黑色范围逐渐缩小,因而红褐色横斑愈来愈宽,而黑色横斑愈来愈窄。外侧尾羽末端也为白色,或白色沾棕,且具黑色亚端斑。两翅与背同色,但初级飞羽端部无褐色横斑,基部外侧边缘仅有细的点状斑。眼先、耳羽混杂有白色、褐色和棕色。头侧、颈侧和下体白色或棕白色,满布以波状褐色横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或皮黄白色,具细的褐色波状横斑。
大小量度:体重♂29.5克,♀30克;体长♂250毫米,♀242毫米;嘴峰♂19毫米,♀23毫米;翅♂126毫米,♀125毫米;尾♂130毫米,♀125毫米;跗跖♂18毫米,♀18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于开阔的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区,有时也活动手耕地附近的树丛内,常长时间的站在树顶秃枝上鸣叫。鸣声特异,带有颤音,其声似“bo-kota-ko”声。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食鳞翅目幼虫和白蚁。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留鸟,在中国数量稀少,应注意保护。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