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杜鹃属(学名:Cacomantis):共有7个
物种,代表物种
八声杜鹃。小型
鸟类,体长21-25厘米。嘴形侧扁、尖削。雄鸟头、颈和上胸灰色,背至尾暗灰色,尾具白色端斑。胸以下淡棕栗色,上下体均无横斑。叫声为八声一度。雌鸟通体为灰黑色和栗色相间。相似种棕腹杜鹃体型较大,尾具黑色横斑和红褐色端斑,胸、腹棕栗色,腹以下白色,区别甚明显,野外不难辨别。
八声杜鹃属的鸟类是一些形体较小的
杜鹃,体长21-28厘米,体重22-34克。外形似鸽,但稍细长。嘴强,嘴峰稍向下曲。翅具10枚初级飞羽。尾长阔,呈凸尾状,有8-10尾羽。脚短弱,具4趾,第1、4趾向后,趾不相并。雌雄外形大体相似,幼鸟羽色与成鸟不同。代表物种:
八声杜鹃:雄鸟整个头、颈和上胸灰色,背至尾上覆羽暗灰褐色。肩和两翅表面褐色而具青铜色反光。翼缘白色。外侧翼上覆羽杂以白色横斑;初级飞羽内侧具一斜形斑;尾淡黑色,具白色端斑,外侧尾羽外缘具一系列白色横斑。下胸以下及翼下覆羽淡棕栗色。尾下覆羽黑色,密被窄的白色横斑。雌鸟上体为褐色和栗色相间横斑;颏、喉和胸淡栗色,被以褐色狭形横斑。其余下体近白色,具极细的暗灰色横斑。虹膜红褐色,雌鸟围以灰色和黄色。嘴褐色(冬季)或角褐色,下嘴基部橙色(夏季)。脚黄色,雌鸟深黄色。
灌丛杜鹃:雄鸟整个头、颈深灰色,背至尾上覆羽暗灰褐色。肩和两翅表面褐色而具青铜色反光。外侧翼上覆羽杂以白色横斑;尾淡黑色,具白色端斑,外侧尾羽外缘具一系列白色横斑。胸、腹至臀部淡棕栗色。尾下覆羽黑色,密被窄的白色横斑。雌鸟上体为褐色和栗色相间横斑;颏、喉和胸淡栗色,被以褐色狭形横斑。其余下体近白色,具极细的暗灰色横斑。
虹膜深褐色,有红棕色眼圈。嘴深褐色至灰黑色,下嘴基部橙色(夏季)。脚黄色,雌鸟深黄色。
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不断地在树枝间飞来飞去。飞行迅速,常低飞。每次飞翔距离较远。无固定栖息地。常在一个地方栖息几天又迁至它处。常躲藏在茂密的枝叶丛中鸣叫。尤以清晨和黄昏或繁殖期间鸣叫频繁,鸣声清脆有力。不断反复鸣叫。有时也边飞边叫。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中国、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所罗门群岛、东帝汶和帕劳。
八声杜鹃属均是寄生鸟类。它们主要寄生在森林中鹪莺属、尾莺属和缝叶莺属的鸟巢里。所有这些物种通常营建或多或少的封闭巢,巢侧具有相当窄的入口。据推断,该属杜鹃不得不用喙推动自己的卵,使之能摆放入寄主的鸟巢。
八声杜鹃属的繁殖季节从6-9月,这与寄生物种的繁殖季节一致。卵长椭圆形,末端尖。颜色是可变的,总是试图模仿寄主鸟卵的颜色。平均大小20×14毫米。它们将卵产在寄主的巢中,肯定不会被识别和拒绝。因为,它们进行了非常有效的选择,并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在印度海得拉巴的市区,它们将卵产在印度
灰山鹪莺的巢中,这些卵的外壳是均匀的红砖色。而在几公里之外,在农村,它们寄生于长尾缝叶莺的鸟巢中,卵有偏红或偏蓝及白色和红褐色图案。与寄主的卵很相似。八声杜鹃属的雏鸟孵化后一般均要大于寄主的雏鸟,时而会发生将寄主的雏鸟推出鸟巢摔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