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斗科锥属植物
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是壳斗科,锥属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达80厘米,枝、叶均无毛。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稀卵形,顶部短尖或渐尖,基部近于圆或宽楔形,中脉在叶面凹陷或上半段凹陷,下半段平坦,叶背的蜡鳞层颇厚且呈粉末状,嫩叶的为红褐色,雄花穗状或圆锥花序,花单朵密生于花序轴上,壳斗通常圆球形或宽卵形,不规则瓣裂,淡褐红,每壳斗有1坚果;坚果圆锥形,无毛,果脐在坚果底部。4-6月开花,也有8-10月开花,次年同期果成熟。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30米,胸径20-80厘米,树皮浅纵裂,芽鳞、嫩枝顶部及嫩叶叶柄均被与叶背相同但较早脱落的红锈色细片状蜡鳞,枝、叶均无毛。
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稀卵形,长7-15厘米,宽2-5厘米,稀更短或较宽,顶部短尖或渐尖,基部近于圆或宽楔形,有时一侧稍短且偏斜,全缘或有时在近顶部边缘有少数浅裂齿,或二者兼有,中脉在叶面凹陷或上半段凹陷,下半段平坦,侧脉每边11-15条,支脉通常不显,或隐约可见,叶背的蜡鳞层颇厚且呈粉末状,嫩叶的为红褐色,成长叶的为黄棕色,或淡棕黄色,很少因蜡鳞早脱落而呈淡黄绿色;叶柄长1-2厘米,嫩叶叶柄长约5毫米。
雄花穗状或圆锥花序,花单朵密生于花序轴上,雄蕊10枚;雌花序轴通常无毛,亦无蜡鳞,雌花单朵散生于长有时达30厘米的花序轴上,花柱长约1/2毫米。果序轴横切面径1.5-3毫米。
壳斗通常圆球形或宽卵形,连刺径25-30毫米,稀更大,不规则瓣裂,壳壁厚约1毫米,刺长8-10毫米,基部合生或很少合生至中部成刺束,若彼此分离,则刺粗而短且外壁明显可见,壳壁及刺被白灰色或淡棕色微柔毛,或被淡褐红色蜡鳞及甚稀疏微柔毛,每壳斗有1坚果;坚果圆锥形,高略过于宽,高1-1.5厘米,横径8-12毫米,或近于圆球形,径8-14毫米,无毛,果脐在坚果底部。
花期4-6月,也有8-10月开花时,果次年同期成熟。
该种各部形态变异较大,分布于台湾及东南和南部沿海各地的其叶通常全缘,粉末状蜡鳞褐红色,壳斗及刺被淡棕灰色或灰色微柔毛,刺较长,通常在基部合生成刺束;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及贵州西北部的,其叶的上部叶缘多具裂齿,叶背的蜡鳞层较薄,颜色较浅,常为棕黄色,或淡黄绿色,壳斗的刺较稀疏,长短不一;分布于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贵州南部的,其叶片质地较厚,宽而短,叶背颜色最深红,壳斗的刺通常粗而略短,彼此离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金平县以东),其壳斗的刺较稀疏而长,壳壁及刺被淡褐色蜡鳞及甚稀疏的微柔毛,他们与产于越南中部的C.harmandiiHick.etA.Camus极近似。
生长环境
该种在中国湖南广布于海拔200-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常与米槠、青冈栎、木荷、杜英、马尾松、枫香等混生,在林中往往为优势或建群树种。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深根性,生长快,萌芽性强。栲中性偏喜光,宽冠幅,枝叶浓密,幼苗耐荫,成林需光量大,喜生于高温多雨,湿度大的山区。天然林下更新不良,稍大幼树仅见于林缘或林中空地上。
栲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在肥沃的山地黄壤上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西南至云南东南部,西至四川西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繁殖方法
种子生产
结实大小年明显,一般每隔2-3年出现1次,11月份成熟,壳斗开裂,种子掉落,由地上拾取种子或用竹竿敲落,采种应选健壮母树,拾取的种子,经水选除去杂质、空粒及有病虫的种子,凉干后即可贮藏,切忌暴晒。种子含水量高,必须湿藏保持种子含水量,一般用河沙贮藏,沙的湿度以手触有湿感,握能成团,松开即散为度;无沙时也可用木屑代替,贮藏时一层种子(厚约2-3厘米)一层沙子;沙的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少量种子可放木箱、盆器内,大批种子可分层堆放地上。长途调运种子,要用湿木屑拌匀保湿再装袋运输。湿藏种子还有催芽作用,能促进种子提前发芽。
苗木培育
苗木质量,特别是根系的发育是决定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栲主根发达,先长根,幼芽出土迟缓,易遭灼伤,所以育苗地宜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便于排水的稻田。
筑高床,一般在25厘米以上。春播比秋播鼠兽害少。沟状条播,行距15厘米,播种沟每米播40-50粒,每667平方米播种量约200-250千克。覆土厚度不超过2厘米,播后盖草以保湿保温及抑制杂草。小苗出土三分之一时可揭草。圃地管理无特殊要求。但间苗应迟些.一般到5-6月份,幼苗成活稳定且密集拥挤时才开始间苗,以免日灼,经两次间苗每亩产苗量4-5万株。
为了提高幼苗的质量,可以对幼苗进行施肥处理,此时施肥以施氮肥为主,大田育苗时,施肥量为尿素150可/平方米+钾肥100-150克/平方米,施肥每月一次,施肥从出苗5厘米以后开始,每年追施肥料2-3次。
苗木主根发达,须根很少,造林成活率低。为了促进侧根生长,可在幼苗刚出土至展叶2-3叶时切断主根。在幼苗刚出土时,应从主根5厘米处切断,切后不久在伤口长出数条(多为8条)根系继续向下长,如在展叶2-3叶时切根,则应从15-20厘米处切断,促使多长侧根。
1年生苗木高度近30厘米,选取壮苗进行造林,细小的苗木可留圃1年。经移植,促使侧根发育。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在光照较强的圃地应在幼苗出土时搭荫棚,有严霜的地方冬季应用薄膜等覆盖,但在日照较短的山边田育苗,以及冬季无严霜地段育苗则无需搭棚遮盖。
栽培技术
整地
在采伐迹地或荒山荒地上造林时,将林地上的杂灌、枯枝落叶等集中清理,可以采用粉碎填埋的方式,也可采用炼山的方式进行,炼山时要注意对周围林木的保护,减少炼山对林分和林地质量的影响。
造林地清理及整地,一般多采用穴垦整地,规格60厘米×60厘米×50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挖明穴、回表土。栲顶端优势明显,冠幅大,在造林成活率有保证的前提下,造林密度纯林每667平方米100-120株;营造混交林应视伴生树种的特性确定比例,栲与伴生树种混交比例7-8:3-2,栲每667平方米70-80株。
整地时,可以配合使用基肥(尿素75千克/667平方米、磷肥100千克/667平方米、钾肥50千克/667平方米)。
栽植
苗木选择:栲幼苗造林成活率高,一般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多采用1-2年生幼苗,造林时可用容器苗也可用裸根苗,最好选用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的苗木进行造林。
栲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苛。一般杂木林采伐迹地、大芒地、竹山及凡可栽杉的立地条件均可种栲,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坡中、上部亦可栽植。造林季节,以冬末春初最好,一般从12月到1、2月均可,但未切根的小苗主根发达须根少,造林较难成活,应在下过透雨,利用阴天进行造林,以利成活。由于幼树头几年生长缓慢,成活率也较不稳定,所以应适当密植,每667平方米栽200-300株。
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直播造林。造林多采用植苗造林,苗木枝叶先行修剪,剪去2/3的叶片和过长的主根,要做到随起苗,随修剪、浆根、随造林;调运苗木必须仔细包装,严防风吹日晒。栽植要做到根系舒展、打紧,适当深栽。
造林时间以冬至到立春为宜,但造林天气必须严格掌握,土壤湿透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气最为理想,切忌土壤未湿透或连续晴天造林。
抚育
幼林抚育:栲树造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开始加快生长,纯林6-7年开始郁闭;幼林抚育前3年每年锄草2次,第4年全面深翻1次,第5年再锄草1次。修枝:在头2-5年及时剪除树根处的萌发枝、树干上的霸王枝,确保主茎的生长。
病虫防治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为害当年新叶,在幼林中普遍发生,严重病株叶片焦枯脱落。叶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后逐渐扩大,边缘似稍隆起,色暗。病斑中段生多数紫色小点。许多病斑联在一起形成不规则棕色大块斑,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穿孔。病菌以菌丝在落叶上越冬,次春分生袍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在阴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在发病比较严重的幼林中,可结合抚育清除病叶或在初春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新叶不受侵染。
象鼻虫
种实象鼻虫:以幼虫蛀食坚果为害,引起早期落果,被害坚果种仁大半被吃去,且易受病菌侵入而霉烂。
成虫补充营养时,用喙刺入嫩枝皮层、嫩芽、叶子、幼果吸取液汁。成虫依靠爬行和短距离的飞翔活动上树,卵产于幼果内。
防治方法:①采用1:100白僵菌液喷洒成虫,具有较好效果。②在化蛹盛期,结合抚育全面翻土灭蛹。③采用45℃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50℃温水浸15分钟,可杀死种实内幼虫。④成虫上树后,产卵以前采用杀虫烟雾剂施放一、二次,每667平方米用药1-2千克。
天牛
天牛:防治方法:在抚育和采伐时,应清除衰老木和害虫感染木。也可用敌敌畏800倍液灌注虫孔,或用毒纤塞入洞口进行毒杀。
主要价值
木材淡棕黄色至黄白色,材质远次于红锥类。
该种木材纹理直、结构略粗糙,坚实耐用,比重较轻是良好的建筑、家具用材。同时种实味甜,含淀粉45%左右,是中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种实可生食,也可酿酒或其他副食产品;树皮和壳斗含鞣质,可提取栲胶;枝桠朽木可用来培养香菇和木耳等菌类食品,是非常优良的多用途树种。栲落叶丰富,根系深且发达,枯枝落叶易腐烂,能显著的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和水分状况,木材易干燥,燃烧火力旺盛,是重要的薪炭林树种。
参考资料
.中国自然标本馆.
.植物智.
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湖南省林业厅.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