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简称NSG,成立于1975年,是一个由拥有核供应能力的国家组成的多国出口控制机制。该组织在国际防核扩散及核出口控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48个成员国。该集团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核出口管制,防止敏感物项出口到未参加《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后,核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一些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掩护下发展核武器。1974年11月,美国敦促六个桑戈委员会成员国加上法国在伦敦成立核供应国集团(又称伦敦俱乐部)。1978年,该集团通过核转让指导准则和相应的出口控制条件,对核出口规定了比桑戈委员会和《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更加严格的控制条件。其触发清单的控制范围包括:①核材料。②核反应堆和设施。③反应堆的非核材料。④处理、浓缩和转换核材料以及制造燃料和生产重水的工厂和设施。⑤和上述各项目相关的技术。规定向任何国家(不论其是否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转让清单上的项目,接受国必须保证:不把转让项目或有关技术用于核爆炸;对转运的核材料和核设施提供实物保护,防止非授权使用和处理;对敏感材料(钚和浓缩铀)、设施(后处理厂、铀浓缩厂和重水生产设施)和核技术的出口进行特别控制;未经原输出国同意,不得向第三国转让核材料、设备和技术,除非该国同意接受在使用、复制和输出方面的限制。由于
海湾战争后发现伊拉克的核武器计划主要是通过引进两用材料、装备和技术秘密进行的,因此,1992年核供应国集团作出两个决定:①通过第二个指导准则,对军民两用的67个项目(装备、材料、软件和相关技术)的出口作了进一步限制。②进口国必须无条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保障监督。该集团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准则”和“清单”执行情况。2004年5月27日,集团全会决定接纳中国为成员国,6月10日中国成员国资格生效。截至2016年12月,核供应国集团共有48个成员国。
组织宗旨
集团通过《核转让准则》进行控制。准则规定转让准则触发清单中的物项须提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保障监督;严格控制敏感物项(如后处理、铀浓缩和重水生产)的出口。其宗旨是确保主要核供应国协调和加强核出口控制,防止核领域敏感物项的扩散。
议事规则
集团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准则”和“清单”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议。需要时,集团也召开专家会议,就专门问题交换意见。集团议事规则采取“协商一致”方式。 1992年,集团通过了一项与核有关的两用设备、材料和相关技术的转让准则和清单,并提出核供应国以进口国接受全面保障监督为核出口条件。“准则”和“清单”一俟当事国书面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表示接受即对该国产生约束力。
主要成员
备注:*核供应国集团在2004年5月27日的全天代表会议上,接纳爱沙尼亚、立陶宛、马耳他和中国提交的加入成为参与国的要求。根据核供应国集团发出的新闻公报,这些国家的参与国身分会在2004年6月10日互换照会而生效。
截至2019年4月,成员数量增至48个成员国。
中国加入
中国反对核武器扩散,致力于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核出口管制条例》、《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通过法制手段对核及其两用品和相关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后,根据“核供应国集团”出口准则,中国对上述两条例做了相应修订,将进口国接受全面保障监督作为核出口条件,并引入了全面控制原则。中国将继续深入参与“核供应国集团”各项工作,并同各成员国保持沟通与合作。
为了世界的和平和中国自身的安全,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包括核供应国集团在内的国际防核扩散的努力和相关体系的建设。
中国于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并于1988年与机构签订了保障监督协定,自愿将本国的有关民用核设施置于该机构的保障监督之下。
1992年,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承担了核武器国家所应承担的各项不扩散义务。
1997年中国加入旨在协调国际核出口控制原则与条件的“桑戈委员会”。
1998年签署了关于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附加议定书,并于2002年3月生效。
2004年1月26日,中国驻维也纳代表团大使张炎分别致函NSG主席和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正式申请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同年5月28日,在
瑞典哥德堡举行的核供应国集团年会上,经全会审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华祝说,作为一个有核武器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中国一贯支持和积极参与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合作,致力于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建设,积极履行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的扩散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中国自身的安全。因此,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包括核供应国集团在内的国际防核扩散的努力和相关体系的建设。
中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是对国际防核扩散努力的重要贡献,不仅有利于加强国际防核扩散机制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全球防核扩散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与中国情况
中国与加入集团问题
2016年9月13日,中印在新德里举行新一轮军控磋商。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王群、印度外交部裁军与国际安全司司长阿曼迪普·吉尔共同主持磋商。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在印方关切的核供应国集团扩员问题上,中方向印方介绍了集团内部的相关讨论情况,也介绍了中方对此的原则立场和主张。同时,中方也听取了印方对“非NPT缔约国”加入集团问题的看法,表示将向集团成员国转达。希望上述看法将有助于集团内的相关讨论。
双方认识到,“非NPT缔约国”加入集团本质上是一个多边问题,要靠集团全体成员协商一致才能解决。双边层面的沟通应服务于促进集团内部的有关讨论。
中方指出,“非NPT缔约国”申请加入集团,新形势下集团面临的新问题,症结是“非NPT缔约国”现行政策和做法与以NPT为基石的现行国际防扩散规则之间的矛盾。中方支持集团根据首尔全会的授权,尽早启动公开、透明的政府间进程,就“非NPT缔约国”加入集团所涉各方面的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的讨论。中方目前尚未就这类国家中任何具体国家的加入问题形成立场。中方主张集团通过“两步走”的思路处理该问题,即首先讨论并达成非歧视性、适用于所有“非NPT缔约国”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具体“非NPT缔约国”的加入问题。中方愿积极参与集团内上述讨论进程。
中方为核供应国集团年会召开发挥积极作用
2016年6月23日,核供应国集团年会在韩国首尔召开。韩国负责多边和全球事务的副部长崔钟文在接受采访时,积极评价中方为全会顺利召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并高度评价《不扩散核问题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于核供应国集团防扩散机制的重要作用。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罗西大使
2015年9月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会见“核供应国集团”主席、阿根廷驻维也纳代表格罗西大使,就国际防扩散形势、“核供应国集团”扩员问题等交换了意见。
相关事件
解除对印度的核禁运
经过长时间磋商,核供应国集团45成员国于2008年9月6日就取消对印度核出口限制达成了一致。至此,美国和印度成功“攻克”总部在维也纳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两大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NSG,印美核协议离最终生效仅有一步之遥。此举意味着核供应国集团同意解除对印度实施了34年的核禁运,为印度和美国核能合作协议最后提交美国国会审批开了绿灯。
中国代表团团长成竞业在核供应国集团当天的会议上发言指出,中方希望,核供应国集团此举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助于实现防扩散目标及和平利用核能的目标,同时希望核供应国集团全面考虑各方因素,在坚持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提下,平衡对待各方和平利用核能的愿望和要求。
成竞业还表示,中国将根据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与有关各方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
2006年,美印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该协议使印度能够从美国获得核技术及核燃料。然而,因印度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约国,按规定,美国不能向印度出口核技术与核燃料。但根据印美两国达成的核能合作协议,只要印度满足某些条件,就可作为“特例”从美国进口核技术与核燃料。
之前,印度议会已批准了这个协议,2008年8月初,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为印度民用核设施提供核监督保障。印美核能合作协议将在获得核供应国集团认可后,提交美国国会审批。
2008年8月21日和22日,核供应国集团就是否同意取消对印核出口限制在维也纳进行了两天讨论,但未能取得结果。
2008年9月4日,核供应国集团再度就此磋商。为达成一致,美国对美印核能合作草案作出了技术性修改,并在会前广泛游说。由于会议各方分歧依然明显,原计划5日下午结束的会议被一再延长。新西兰、
奥地利、
爱尔兰等国强调,印度必须遵守防扩散承诺。
一致取消对印核出口限制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推动印美核协议向前再迈一步。现在,核协议只需获得美国国会审批即可生效。根据《海德法案》,协议草案需在国会停留至少30天才能进入投票批准程序,而本届国会的会期是2008年9月8日—26日。但是,鉴于
共和党将核协议视为布什政府重要外交功绩,民主党不大可能在大选期间因阻止核协议而得罪印度裔选民,两党都将竭力推动核协议,国会很可能放弃“30天等候期”原则,尽快审批印美核协议。
其次,冲击NSG作为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NSG成立于1975年,其宗旨是通过加强核出口管制,防止向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出口敏感核材料和技术,而1974年印度的首次
核装置试爆是其诞生的直接催生因素。NSG此次违背组织宗旨,同意取消对印核出口限制,实际上是对核不扩散机制权威性的自我否定。在当前伊核、朝核问题尚未解决且可能恶化的情况下,NSG此举无疑有损全球核不扩散机制。
再次,影响美国大选。美民主、共和两党虽一致支持印美核协议,但态度有所不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一贯坚决支持核协议,而
奥巴马则经历了由“质疑”到“支持”的转变。日前,美国会印度小组联合主席、共和党人乔·威尔逊(Joe Wilson)就此大做文章,称“看看两人过去的表现,我们就明白麦凯恩才是印度真正的朋友”。另外,众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霍华德·贝尔曼(Howard Berman)对核协议向来态度保守,曾致信赖斯提出质疑,日前又突然公布“一旦印度进行核试验即终止印美核贸易”的“国务院密信”,引起轩然大波。美籍印度人超过250万,是仅次于
华裔的第二大亚裔群体。如果共和党利用核协议炒作“印美友谊”,势必影响总统大选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