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桂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 Hu.),
木兰科,俗称拟含笑,大果白兰、合果木山桂花为云南特有树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快,材质优良,是值得推广的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它还是优良珍贵速生阔叶用材树种,干形通直、圆满,木材结构细,翘曲开裂现象少,耐腐抗虫,为建筑、家具等的优良用材。
形态特征
半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5m,胸径近2m;树干通直、圆满、分枝高;中龄期树皮灰白色,平滑,后期变为黑褐色,浅纵裂,小块状脱落;小枝圆形,具苍白色皮孔,幼时被白色或锈色绒毛。叶革质,全缘,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4~30 cm,宽4~7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上有托叶痕。花单生叶腋,黄白色,芳香,雌蕊群具显著的柄,心皮完全发育,合生或部分连合,结果时完全合生,形成一近圆筒形的肉质聚合果;外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成熟后呈不规则的开裂,外果皮连同内果皮脱落。每聚合果有种子70~110粒;种子扁圆,具红色假种皮。
生长环境
山桂花分布地区的气候为热带和南亚热带类型, 年平均气温17~21.6℃, 最冷月平均气温11~16.2℃,绝对最低气温-3.4℃以上, 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6000一7900℃,
空气相对湿度74-87% , 年降雨量1100-1800毫米。植被类型有热带季节性雨林、过渡性南亚热带山地雨林、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多见于低山丘陵山坡。
分布区的土壤类型有砖红壤性土、
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河岸冲积土等。要求土壤排水良好, 但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不太严格,在山脊土壤瘩薄的地方亦能生长。
分布范围
山桂花在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有产,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我省。其自然分布为西双版纳地区的勐腊、景洪、勐海等海拔600一1700 米;思茅地区的思茅、澜沧、普洱把边江一带海拔900一1500米, 红河地区的金平、绿春等海拔550一960米;临沧县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多为散生和零星分布, 在个别地方亦能成为林分上层的优势树种。
栽培技术
整地
可在山地进行栽植,栽植前于2、3月进行全面的林地清理,清理出的杂物晒干后就地焚烧。以开挖小台地进行栽植比较好,沿等高线开带,带宽1m,然后再挖定植穴,穴规格为40 cm X 40 cm X 40cm。
定植
初植密度以株行距2mX3m比较适宜。采用容器苗定植,容器苗苗高11cm以上,地径0.25 cm以上。定植时施入复合肥150g/穴做底肥,肥料施入后要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再定植苗木。栽植时问为雨季(6-8月),成活率可达90以上,于定植前将塘回填好,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定植即可。
林地抚育及管理
定植好后,当年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进行林地抚育。由于热区杂草生长速度非常快,定植的第二年以后每年需进行2次以上林地抚育,清除林地内杂草、小灌木及藤蔓植物,4a后视幼林郁闭情况减少抚育次数或停止抚育。此外,应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可供建筑、枕木、桥梁、家具、箱盒、室内装修及胶合板等用; 在军工方面, 我们认为可以试制快艇、枪托和手榴弹柄。 产地群众多用作梁、柱、杭、大板、家具等。
以叶、皮人药,名豆瓣香,又名千年矮、豆瓣叶,性平,味甘、苦。具有祛痰止咳、化瘀止血的作用,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跌伤瘀痛、外伤出血。
木材特征
木材一般特征:木材为散孔材,心边材界限明显。 边材黄白色。 心材绿褐色。有光泽。生长轮平均宽5.2 毫米。纹理直,结构细,径切面略具交错纹理,晚材带色深,生长轮明晰。气干容重中等,弦径向干缩比小,木纤维甚韧,木材富于弹性,力学指标比其它容重相近的树种为高。耐腐性强; 加工不难, 切面光滑;油漆及胶粘性质良好。
显微特征: 管孔细,在肉眼下显白点,扩大镜下明晰, 不密集,单独的较复管孔为多。导管穿孔底壁为具少数( 2-7 ) 横闩的复穿孔,相互间的纹孔对列至梯状;通过射线的纹孔大,单纹( 或甚狭的纹孔缘) ,多呈梯状排列,螺旋纹存在。木射线甚细, 1-4 列,异型,单列或部分2 列者少,复列者多2 列或3 列,高至30 个细胞上下。油脂细胞存在。木薄壁组织轮介均明晰, 2 一4 列上下; 散布, 在晚材部分有时亦有之。木纤维具小重纹孔, 开口裂隙状,外展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