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柔协
正乱名。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舍后有方池,池中
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乐府诗集·鸡鸣》)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所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
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相和歌辞》便为其中的一类,这类诗歌原本是
民间歌谣。而在《相和歌辞·相和曲》里有一篇名为《鸡鸣》,讲述了汉朝望族盛衰无常的生活现状。
这首诗写道,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有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他们作威作福,但是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的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
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在旁奏乐助兴。在他们后花园的池塘之内,有三十六对
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接受酷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轧,丑态百出。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树木都不如!
桃僵李代,李树代桃树而死。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兄弟有情却不可相忘于善意的提醒;桃李相伴,不知部分牺牲,最终将整体受伤。其延伸的涵义在于,发展必然在个别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上有所取舍,有所牺牲,而后才能有所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题材。井边的桃树与李树,尚且知道相依为伴,互相帮助,树木之间兄弟感情都这么深厚,在人类社会中更应如此。
“桃僵李代”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等,多用于
比喻句。
现代·陈娜娅《“三会一课”要成为
党性锻炼的“熔炉”》:落实好这项制度,首先要回归制度初心,突出其政治学习和党性教育的
基本功能,坚持把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始终,切不可为完成上级任务、迎合
个人兴趣而把“三会一课”变成委员的“小集会”、党员的“娱乐场”。其次要坚守制度标准,不走形式、不搞简化、不作变通,严格把每一次会议开真,把每一堂
党课讲实,坚决防止用工作部署、领导讲话“桃僵李代”。最后要压实制度责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
自觉性和
主动性,通过党建
工作述评考、公开评议等方式常念“
紧箍咒”、勤拧“
螺丝钉”,使“三会一课”真正成为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成为基层党组织提升
组织力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