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 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原名“安徽省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2013 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定名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5.3 平方公里。先后荣获“ 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环保装备)”“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安徽省央企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数字化转型先进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2018-2020年连续三年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开发区30强,2021、2022年连续两年跻身 20 强,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首次进入全国百强,位列83位,较上年前进70位,中部地区列28位,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列第5位。
桐城市情
简介
目前全区注册登记企业3700余家,四上企业383家,其中外资企业15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各1个。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47个,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1家,安徽省院士工作站1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各类省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 33家,省级创业孵化器 2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5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
园区大力发展包装印刷、机械电子、家纺服装、医药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机电装备、绿色包装两大首位产业。现已形成“两新一同(医)”为代表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能源、稳定同位素(医工医药)。
产业优势
桐城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是历史有名的“桐城派”故里,也是远近闻名的黄梅戏之乡,1996年8月撤县设市。当代桐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成就显著,拥有百年以上级示范中学两所(桐城中学和天城中学),遍布海内外桐城籍博士达3000人。市域经济形成了以塑料加工、包装印刷、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五大优势产业,全市
个体私营企业15000多家。
历史大事件
2001年9月7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安徽省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
2002年5月28日,安徽省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授牌暨开工典礼举行。
2002年8月19日,进区企业开始陆续动工。
2002年8月30日,桐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决定》
(桐发[2002]18号文件)。
2002年9月17日,桐城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
2002年12月25日,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视察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
2002年12月30日,桐城市政府作出“关于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2003年2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方兆祥来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考察调研。
2003年3月15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金山视察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2003年3月18日,华盛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扩建工程竣工投产。
2003年3月24日,桐城市政府作出《关于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投资优惠政策的批复》。
2003年4月16日,副省长文海英来桐调研民营经济工作,深入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视察。
2003年5月18日,首批进区高新企业
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竣工投产。
2003年6月18日,
开发区管委会举行入区企业恳谈会。
2003年6月28日,皖江精品玉雕城正式启动建设。
2003年7月1日,桐城市政府与美国金利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2003年7月5日,开发区网站正式开通。
2003年7月8日,省委办公厅老干部一行40余人视察开发区。
2003年7月18日,钱庄小学迁入新校区。
2003年7月31日,香港泰德公司考察开发区。
2003年8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昌期来区考察。
2003年8月8日,富林包装印刷公司举行开工典礼。
2003年8月18日,雨润集团纸品包装印刷基地落户开发区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9月8日,桐城开发区发展公司、香港泰德公司、上海沃林公司合作项目签字暨工程奠基。
2003年9月10日,开发区党员大会隆重召开,选举刘一平、李高兴为出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2003年9月20日,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省委秘书长张学平视察开发区。
2003年9月20日,澳大利亚客商理查德一行4人来开发区考察。
2003年10月12日,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分会40多位专家参观考察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14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在省文化厅厅长赵世对、省广播电视局局长郎涛的陪同下视察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安庆市委副书记程继兵,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小祥陪同参观考察。
2003年10月24日,
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全省印刷包装企业老总一行30余人专程考察开发区。
2003年11月2日,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来开发区考察调研。
2003年11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桐的省、安庆市和我市的三级部分人大代表在开发区进行集中视察。
2003年12月5日,怀宁县党政考察团一行70余人来我区参观。
2003年12月30日,开发区公交线路正式开通。
2004年1月6日,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用电管理办公室成立。
2004年3月15日,原南演街道桃园村、高桥镇大王村行政区域成建制划归开发区。至此,开发区规划区域现辖4个行政村。
2004年3月22~26日,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董宏业和李晨、刘一平、项宗敏等领导赴
蒙牛乳业集团考察。
2004年4月21日,全国政协常委、原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在市领导董宏业、卓晓静、陈谋德等陪同下视察开发区。
2004年5月11日,来自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地的15位客商组成的商务考察团参观考察开发区。市领导卓晓静、李晨、盛晓明会见了考察团一行,并在管委会会议厅举办了桐城市投资情况介绍会。
2004年6月7日,湖北省大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志坚一行8人来我区参观考察。
2004年6月23日,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在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学平,安庆市领导何小祥、孙爱民的陪同下视察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董宏业,市长卓晓静陪同。
2004年6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岳忠、朱维芳和秘书长耿光宽带领在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一行17人,深入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视察。安庆市及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有关领导陪同视察。
2004年7月31日,香港《文汇报》记者在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进行采访。
2004年8月26日,省人大工作研究会副会长邵明、陈瑞鼎率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视察开发区及养和公司、恒昌公司,市领导董宏业、胡先泽、汪泽毓等陪同调研。
2004年 10月20日,04中国桐城包装印刷技术交流暨经贸洽谈会举行。中国包协培训中心主任、
深圳市丰盛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钧一行参观考察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
2004年11月5日, 由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组织我市离休老干部100余人视察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
2004年11月12日,阜阳市政协领导及省政协委员一行20人来我区参观考察。
2011年度大事件
1月16日 由人民网、中国城市发展促进会、中国品牌建设与管理协会举办的“辉煌十一五·中国品牌(特色)市/县/镇/开发区”评选活动中,我区荣膺“中国最具特色产业开发区”。
2月16日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陈柏光来区考察。
5月18日 百鑫公司、国豪服饰、美腾电缆、海蓝蓝船舶、润安建材、意茜瑞服饰、惟适日用品、屿州交通工程、盛达汽保、华盛彩印、晨曦印务、品茗研磨等十二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5月31日 安庆市市长肖超英来区调研。
6月16日 省委副秘书长丁海中率省人大调研组来区调研。
7月1日 华祥工业园一期竣工投产。
7月8日 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破土动工。
9月13日 省政协主席王明方来区调研。
10月12日 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来区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11月18日 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安徽万信光电科技园举行奠基仪式。
12月19日 桐城玉雕文化产业园开工建设。
12月24日 开发区老年书画院成立。
12月25日 新瑞环保设备公司与省机械工业设计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度大事记
1月10日 安庆市招商引资考核组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
2月17日 龙腾路两边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会召开
2月23日 天紫五星级大酒店隆重举行开工庆典
3月9日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炯来我区调研指导工作
3月10日 安徽百鑫公司举行投产庆典
3月29日 安徽苏博伦服饰有限公司隆重开业
4月8日 安徽飞腾国际物流园举行开园仪式
4月23日 安徽鑫美芝LED照明系列产品生产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5月28日 开发区10周年庆典暨盛运科技产业园等18个入区项目集中开工
5月28日 开发区第二届企业文化节隆重开幕
6月12日 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来区调研
6月27日 突玛丽斯大酒店开业
7月4日 安庆市副市长董磊来区调研
7月9日 合肥市党政代表团来区考察
7月13日 区内49家企业组团参加“2012年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
7月16日 区“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
7月19日 巢湖市党政代表团来区考察
8月1日 吴三九市长来区调研“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活动开展情况
9月8日 我区参加在厦门举办的第16届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0月8日 安庆市代市长虞爱华来区调研
10月19日 全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报告会在我区举行
11月9日 全椒县县长曹付忠来区考察
11月22日 “鸿润”获工信部“重点跟踪和培育的100个自主品牌”
11月27日 安庆政法委书记陈冰冰来区调研
12月14日 金田集团投资2.5亿元的第二条双向拉伸BOPP新材料生产线启动安装
发展规划
总体规划
规划背景
2001年9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桐城设立了全省唯一的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批准文件:皖政秘[2001]135号).2001年由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安徽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由于桐城市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加上行业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了许多省内外高新技术项目争相进区,出现了开发促招商,招商促开发的良性循环,使得开发区建设速度比预计的大加快,因此必须尽快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要求
桐城市委、市政府为贯彻执行省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于2002年8月30日做出了《关于加快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决定》:开发区管委会要坚持与时俱进、自我加压,要用5-8年的时间,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民营经济的示范区和桐城的新城区。要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大变样,八年成规模”的要求,在2003年底前全部完成开发区起步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到2005年全面完成开发区近期建设任务,并基本拉开开发区整体框架,初步显现新城区的形象。力争到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及财政收入达全市总量的20%以上,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期发展目标
近期
2003年至2005年,合九铁路以东,沿桐纵公路以东,沿桐纵公路由两侧向纵深发展,全面完成开发区建设任务,并基本拉开开发区整体框架,初步显现新城的形象。占地面积4―5km。
中期
2006年至2010年,实施开发工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沿桐纵公路两侧向沪蓉高速桐城出口处方向发展,占地面积为6―7 km逐步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民营经济开发区。
远期
2011年至2020年,实施三期工程,在一二期基础上继续向纵深发展,占地面积为10 km左右,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民营经济的示范区和桐城的新城区。
规划范围
安徽省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是2001年9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唯一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批准文件:皖政秘[2001]135号)总体规划范围为合九铁路与沪蓉高速公路之间,沿省道桐纵公路两侧展开的块状地带,总体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现有农业人口8000人。随着开发区建设的推进,应对该部分人口妥善安排。
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区的各项教育事业,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结合我区的实际,特制定我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基本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突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桐城教育发展,为桐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和智力基础。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10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5%以内,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3――4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0%以上。全区建立起中心幼儿园。普及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
三、规划实施重点建议项目
3、完成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
4、争创安庆市示范小学一所。
四、主要任务
1、全力促进全区改革与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启动新一轮老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对全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力度。采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等措施,切实解决失学、辍学问题。
2、大力振兴职业教育。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统筹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以“学校+企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支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强企业职工、农民的实用技术的培训及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培养。
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重视海峡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千方百计扩大招生,拓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全面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
3、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对教师、校长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以继续教育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改革学校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施“名师工程”,积极开展评选“教坛新星”、“
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催化青年教师快速成材。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和脱产进修等各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力争到2010年,全区幼儿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70%、90%以上。推行聘任制,建立、健全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完善学校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奖励、监督等相关的制度体系。
4、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深化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基本道德教育入手,在学校持续开展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改革学校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础的建设和管理,努力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实施“课程建设计划”,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重点抓好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确保新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快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进一步加快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
5、加速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于2007年,全区100%以上学业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促使教师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各个学样的教学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五、实现全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和保障体系
1、转变教育以观念,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和重视教育。
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加强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领导对教育发展的责任,一心一意谋教育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继续动员全社会关心和重视教育。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全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积极探索
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行政许可证》,探索建立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
逐步规范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度、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方面的职能,依法保障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建立对各村教育工作的综合性督导评估,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各村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重在依据。强化依法治教,依法行征。推进行征体制改革,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的教育行征管理新体制。
3、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继续坚持管委会对教育的主渠道投入,实现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依法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区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了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根据我区民营经济发达的实际情况,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杠杆吸引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教育田;落实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
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和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我区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强化教育投入的监督、审计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首道,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筹、融资办学的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加强生均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4.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法工作。切实加强改进学校党建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和教育行风建设,切实纠正招生、考试、收费等方面的不正之风,遏制和惩治教育腐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究,强化“科研兴教”的氛围;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管理,学校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作用;健全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实行决策听证制度,增强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生态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市区居民文教区(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域)执行一级标准,混合区维持二级标准,工业集中区执行三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标准
按不同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标准。
居民文教昼间50dBA,夜间dBA;
商业集中昼间60 dBA,夜间50 dBA;
工业集中区昼间65 dBA,夜间55 dBA;
龙腾路两侧昼间65 dBA,夜间55 dBA。
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规划
1、产业发展方向
市区水源紧张,矿产资源贫乏,能源紧张,农业需求较大,人口增长也快,全已受到大气污染。因此,只适宜发展节水,低耗能、无污染的机械行业和加工型工业,向高新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发展,控制污染行业发展。
2、功能分区
(1)逐步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市区内的零星工业用地只宜布置无污染的一类工业。
(2)所有工业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自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工业区统一规划,有条件的实行集中供热,污染物集中处理,尽可能降低成本。
3、绿化布局
(1)废气防治: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行政办公区间,设置隔离防护林带(种植抗解毒能力强树种)。在生活中、行政办公区内设置净化能力强树种。
(2)粉尘污染防治:粉尘污染区与生活区、办公区间设置高大乔木林带,阻挡吸滞粉尘。
(3)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污染区周围设置较宽防护林,与生活区之间设置几条窄林带,较宽隔声带。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 建立卫生合理的街道清扫制度,严禁干扫漫扬,提高清运率。
2、 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间规划防护林带,采用透风式、并透风式和密闭式三种混合布置的形式。
3、 工业废水经企业应内部自行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
4、
医疗卫生机构含有病原体的污水需经处理和严格消毒后方可排放。
5、 新区开发和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6、 加强城区道路功能分类管理,按照噪声区划的要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
7、 城区内禁鸣喇叭,禁止拖拉机进城,减小城区噪声污染,远期城区噪音达标区覆盖面积达到100%。
8、 城区生活垃圾近期要求不再随意堆放,通过垃圾箱收集后运到远离城区的垃圾堆放场作填埋处理。
9、 对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应尽量充分利用,暂不能利用的部分,在进行贮存和填埋处理时应考虑。
土地总体规划
开发区城市结构
开发区城市结构为“一横、两纵、五区”
一横
开发区是桐城市三大片中东部片区的主体部分,龙腾路既是城市向东空间的发展轴也是开发区的主要发展轴线,主要承担开发区对外生产服务功能。
考虑到龙腾路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功能,市级生产服务中心和商业批发中心规划分别在龙腾路东西两端的北侧布置,避免交通穿越龙腾路。龙腾路南侧沿主要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布局大中型企业的厂前区和门市部。
两纵
是指向纵深发展的两条南北向次要轴线,主要承担开发区内部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同瑞路、龙池路作为生产、生活服务轴,南段靠近厂区部分作为企业的厂前区,北段靠近生活区部分以商业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为主。
五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开发区用地分为
――一类工业区;
――二类工业区;
――研发服务中心区;
――管理服务中心区;
――生活区:分别位于南北部。
各类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
根据高压走廊和城市干道结合不同类别工业对用地使用要求,将工业用地划分为以下五个工业小区:
1、 综合一类工业区
位于依托现有国家粮食储备库、大米公司和安庆强大饲料桐城有限公司,发展以粮油、饲料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一类工业小区。现有机砖厂、预制厂和村庄搬迁。占地面积约为80公顷。
2、 综合二类工业区
位于开发区东北部,靠近规划的污水处理厂,便于污水排放,同时其东、南方向均为高压走廊,可利用作为卫生防护绿地。适合布置机械加工、橡塑制品、精细化工、建材等二类工业。占地面积约为88公顷。
3、 电子、服装工业区
位于开发区东南部,布置以服装成品加工、电子、精密仪器及其它高新技术为主的一类工业。占地面积为147公顷。
4、 印刷、包装工业区
位于龙腾路南侧,以印刷包装工业为主,为一类工业用地。现有华星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和华盛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为130公顷。
5、 机械为一区
位于开发区西南部,该区西邻规划的城市中心区、南靠近教育科研及生活区,为一类工业用地,以工艺品制造、食品加工工业为主。占地面积为57公顷。
仓储用地
在开发区西北片,现有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市燃料公司铁路煤厂等两家仓储单位,均有铁路专用线。
其中:铁路煤厂经营效益不佳,规划将铁路煤厂调整为粮食储备库发展用地,南演粮站,占地面积范围较大、经营效益不佳,不能有效发挥土地使用效益,规划予以搬迁。在合九铁路东侧,结合现有铁路专用线,规划一处货场,为整个开发区服务。仓储用地总面积为47.7公顷。
居住用地
桐城经济开发区紧靠城市建成区,可以依托城市现有居住区,为开发区服务。居住用地,主要用于现状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搬迁安置和职工宿舍,北部布置少量的高档居住小区。村民拆迁安置用地应根据现状村庄分布,分南北两片相对集中布局。
公共设施用地
在龙腾路北侧和开发大道两侧布置开发区行政办公、市场、文化娱乐以及商业、金融和邮电设施等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为75.4公顷。
1、 行政办公和地
开发区管委会,布置在龙腾路与同祥路交叉口处,该处位于开发区的东部,有利带动开发区今后沿龙腾路向东发展,同时管委会与龙腾路有一定的距离,能减少快速路交通对办公区的干扰,创造安静优美的办公环境。在管委会办公区的东北部,规划一块管委会附属行政办公用地。
2、 文化娱乐用地
在开发大道北段,利用两个高压走廊之间的用地,规划一处文化、休闲、娱乐用地、布置文化馆、棋牌室、歌舞厅、健身房以及桑拿、美容护理等设施。为开发区投资商和职工提供高、中档次的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场所。
3、 商业、金融用地
在龙腾路的北侧沿街规划金融、商业用地。
4、 教育科研用地
在开发区大道北段,规划一处研发中心用地,该中心的建设可与大城市或大企业的科研机构联合,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为开发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产品中试服务。
5、 市场用地
开发区东入口处,龙腾路的北侧,规划为市场用地。主要布置工业品市场及小商品市场。把桐城的民营企业产品充分展示。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经济发展规划
桐城经济开发区到2010年将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20亿元,税收2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0.4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其中出口3.5亿美元。未来工业发展重点依托已形成的包装印刷、汽车零配件及机械加工,电子、医药医疗器械、针纺服装、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经济和配套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同时发展以中介资询、会展、教育、物流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工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之家,年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10家。
交通规划
道路网规划开发区道路网与
城市道路网相互衔接,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共同构成开发区道路网骨架。开发区支路采用方格网加环状道路系统。规划道路及红线宽度见表。
开发区主、次干道一览表
开发区现状地形有岗地、水面和农田,地形起伏较大,修建道路时,尽量将填挖土方量隆到最低,同时按规范满足道路排水、最大和
最小纵坡要求。
大型企业若需征用若干地块,其用地布局、内部交通组织要根据特有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规划,为保持其用地的完整性,可在用地范围内取消支路的部分路段。但必须报开发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统筹安排,避免影响开发区的交通系统。
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在开发区管委会北建一处社会停车场。龙腾路北市场建一处加油站。在龙腾路与开发大道交叉口东北角规划一处公共交通用地。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4日,在安徽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胜出”,受到安徽省政府表彰。
2022年4月,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