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
中央邦博帕尔附近桑吉村的
桑吉佛教遗址是举世闻名的佛教
文物建筑,包括巨石柱、
宫殿、
庙宇和
寺院,相传公元前3世纪由
阿育王建造。第17号哥普特
寺庙被认为是
印度建筑风格中最具逻辑设计思维的经典之作。这个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公元12世纪前一直是
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桑吉
佛教建筑
遗址就没有后来的
印度建筑艺术的发展。
“波”是
古代印度特有的
佛教建筑类型之一,主要用于供奉和安置
佛祖及
圣僧的遗骨(
舍利)、
经文、
法物。波的外形是一座圆冢,也可称作
佛塔。公元前3世纪流行于印度
孔雀王朝,是当时的重要
建筑。相传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
阿育王斥巨资建起84000座波,将
佛祖释迦牟尼的骨灰分成84000份,分藏于各波,其中八座建在今印度
中央邦博帕尔附近桑吉村。在2000多年岁月风雨的荡涤下,八座中仅存三座,其中桑几波是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
佛塔。
桑吉波的造型借鉴了
古印度北方竹编抹泥的半球形房舍。它的中央是覆钵形的半球体坟冢,冢体由砖石砌成,表面镶贴着一层红色砂石,后来加砌了砖石,顶部增修了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华盖,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波的东西南北四方各建有沙石塔门
牌坊,
建筑形式吸收了
波斯、
希腊的建筑和
雕刻风格,装饰繁缛富丽。左右对称的
浮雕嵌板和优美的人物雕像多取材于
佛传图及佛本故事,堪称稀世之珍。整座波雄浑古朴,庄严秀丽。庞大的规模加上砖石砌体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和重量感,使整个
建筑具有很强的纪念性。轮廓复杂、
雕刻精巧的栏杆和
牌坊,与其身后简洁、粗犷的半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烘托出主体坟冢的庄严、肃穆。
桑吉
佛塔遗址附近有个砂岩
寺庙建筑仍是当年未竣工的模样,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里仍保存着
阿育王的一份诏书。该诏书主要内容是:任何有害
佛教文化交流的行为都是不可以的,否则将受到国王的制裁。桑吉山附近不到10千米方圆的范围内还有很多遗址,例如第17号哥普特寺庙被认为是印度
建筑风格中最具逻辑设计思维的经典之作、公元5世纪修建的
石窟、龙哈吉山上的
遗迹,它们和
桑吉佛教遗址一样都是伟大的
历史名胜古迹。
桑吉波充分体现了
印度宗教建筑的独特风格,即把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融为一体的
功能主义。它着重表现天与地、
建筑与
自然间的密切关系,强调这种无形的力量远胜于单纯形式美的原则。随着
佛教的广泛传播,桑吉波的造型和风格在
亚洲广泛流传,并在流传中有所变革,以适应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中国
元代流行的覆钵式
喇嘛塔、
缅甸大金塔、
泰国锥形塔等,无不深受桑吉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