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壁镇,隶属
山西省临汾市
永和县,位于
永和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接隰县阳头升乡,南毗大宁县太德乡,西连交口乡、芝河镇,北依坡头乡。行政区域面积183.3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永和县第四区。
1950年,属永和县第二区。
1953年,置桑壁乡,属第二区。
1958年,属吕梁县红星公社。
1961年,属永和县红星公社,同年8月,红星公社更名桑壁公社。
1984年12月,桑壁公社改桑壁镇。
2001年,署益乡并入桑壁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辖前龙石腰、兴义、后河里、桑壁、护国、侯家庄6生产大队。
1984年12月,增设东索基村民委员会,改辖7村民委员会。
2001年,增设署益、堡则、长索里、南寨、后河、新乡、郑家塬7村民委员会,辖14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桑壁、署益、前龙石腰、兴义、护国、侯家庄、东索基、长索、堡则、后河、南寨、郑家塬、新乡13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桑壁镇辖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桑壁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桑壁镇地处永和县东南部,东接隰县阳头升乡,南毗大宁县太德乡,西连交口乡、芝河镇,北依坡头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83.39平方千米。
水文
桑壁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桑壁河1条,从南至北流经境内桑壁、岔上沟、李原沟等村,长24.7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桑壁镇辖区总人口547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67人,城镇化率25%。总人口中,男性2889人占52.8%;女性2582人占47.2%。总人口全部为汉族。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6.92‰,人口死亡率2.77‰,人口自然增长率4.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9人。
2017年,桑壁镇常住人口为5701人。
截至2018年末,桑壁镇户籍人口为60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桑壁镇农业总产值5134万元,比上年增长35.8%,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7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集市贸易成交额12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
2018年,桑壁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4个。
农业
2011年,桑壁镇耕地面积48382.35亩,人均8.84亩。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生产粮食14591吨,人均2667千克,其中玉米12881.8吨,谷子1101.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300亩,产量318吨。
桑壁镇以饲养生猪、绒山羊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300头,年末存栏3700头;羊饲养量2.16万只,年末存栏1.79万只。生产肉类650吨;畜牧业总产值110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5%。
截至2011年末,森林面积2.02万亩,有林地面积19.50万亩,其中防护林11.55万亩,经济林6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3万株,林木覆盖率19%,活立木蓄积量6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1108吨,主要品种有核桃、苹果。
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21台。
商业
2011年末,桑壁镇有商业网点61个,从业人员61人。
邮电业
2011年末,桑壁镇邮政业务收入1000元,电信业务收入2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末,桑壁镇248省道过境。县乡级公路7条,总长62.4千米。镇区道路总长度1.95千米。
2011年末,桑壁镇有桥梁2座,总长度35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桑壁镇有流动电影放映队1个,年放映27场次,观众达1300人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5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
2011年,桑壁镇有广播喇叭1000只,通响率90%。广播综合覆盖率98%,有中央、省、市、县等65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9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桑壁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8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2所,在校生159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桑壁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03人,经营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18人,农村实用人才7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桑壁镇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桑壁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专业人员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3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桑壁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1户,人数241人,支出40.4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人,支出4.17万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医疗救助4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1人次,共支出14.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村临时救助90人次,支出0.9万元,比上年增长5.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桑壁镇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2.5千米,投递点4个,乡村通邮率94%;征订报纸3000份、期刊1200册,固定电话用户110户,移动电话用户9000户。
风景名胜
双锁山位于永和县城东南15公里处,因两山对峙而得名双锁山,民间俗称石门山,海拔高度1520多米,山势雄伟壮观,更因南唐巾帼名将刘金定在此安营扎寨,抗辽保国而闻名天下。
双锁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有刘金定庙、观音石窟、打子屋、财神庙、招亲树、点将台、天桥、放哨台、饮马槽等,特别是观音石窟是唐代所建,十六罗汉像栩栩如生,观音菩萨端庄秀美,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双锁山庙会。
著名人物
刘训、刘和父子二人,唐代太卫,据家族后人相传,已有38代人。父子二人在任职期间,为官正直,一身正气,敢和奸臣做无情斗争,所以在朝中得罪了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为官不正、挑拨是非,在背后策划,伪造事实,被奸臣陷害,由于他的为人正直,有好多文武官员给他告密,偷偷逃出朝中,定居桑壁镇刘家河村(现长索村),后来时间长了,被朝中查出,朝廷派出官臣捉拿,走到半路正好遇见刘训的家人,问时,刘家河在哪里?他说:这里没有刘家河,前面是长索村。他们以为没有找到,回朝复禀。又隔多年,第二次秘密而来,将刘家剿杀,将刘训人头带朝中复命,这时只逃出兄弟三人,一人定居陕西青间县,一人定居石楼县,一人定居离石县至,后来朝廷查出,是一桩错案冤案,下令平反昭雪,进行厚葬,并招聘能工巧匠制作金头和本人相葬,埋在桑壁村大墓垣,占地100亩。
候永宁,明代在京左卫、正千户候,葬于桑壁镇护国村,墓被盗,朝廷为了追认为官清正,功大无比,将葬身之地命名为“国村”。
邱志高(1913年—1985年),中共党员,原籍四川省洛山县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参军,爬过
雪山,走过草地,经过25000里长征,在长征中肩担中央重要文件、机要文件,负过多处伤,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因战多病急,不能与部队随战。将他退任安置在桑壁定居,此人忠诚老实,不居功自傲,安分守己,自信其力,再大的困难也不向国家要钱要物,是全村的典型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