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科
檀香目下的一科
桑寄生科(学名:Loranth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APG II分类法中分入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半寄生性灌木,稀草本,寄生于木本植物的枝上,少数为寄生于根部的陆生小乔木或灌木。叶对生,稀互生或轮生,通常厚而革质,全缘,有的退化为鳞片叶,无托叶
简介
半寄生灌木,多寄生于木质茎枝上。叶常对生,稀互生或轮生,叶片革质、全缘或退化成鳞片,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具苞片或小苞片;花被3-8,花瓣状或萼片状,镊合状排列,离生或多少合生成冠管;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且对生;子房下位,心皮3-6,常1室,无胚珠,仅具胚囊细胞。果实浆果状或核粟状,果皮具黏胶质。种子无种皮,胚乳常丰富。本科植物常含有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及鞣质等化学成分,如广寄生苷(avicularin)、槲皮苷(quercitrin)、槲寄生新苷(viscumneoside)、高圣草素(homoeriodictyol)等;同时也吸收寄主所含的成分,如寄主有毒,也往往含有毒成分。
形态特征
寄生灌木,叶对生或轮生,少数互生,革质或退化成鳞片,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异被,或因萼片退化而成单被状;花萼与子房合生,环状或不明显;花瓣5-6,镊合状排列,分离或连合成管而单侧裂开;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对生;子房下位,常l室。花柱单生或不存在,胚珠1,着生于子房内壁,多不明显。果实浆果状或核果状。种子不具种皮,外果皮多肉质;花托常有一层黏稠物质,胚乳丰富。染色体:X=8-10,12。
分布情况
本科约65属13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中国约11属59种,分布于南北各地,以南方为多,深圳产5属,6种。已知药用2属30余种。
分类系统
桑寄生科在分类系统上隶属于檀香目,根据花的形态、花粉粒和果的构造不同,分为桑寄生亚科(Loranthoideae)和槲寄生亚科(Viscoideae)。桑寄生亚科包括鞘花族(Elytrantheae)、桑寄生族(Lorantheae);槲寄生亚科包括栗寄生族(Phoradendreae)、油杉寄生族(Arceuthobieae)、槲寄生族(Visceae)。
近代B·A·巴洛根据前者的胚囊发育为蓼型(Polygonum type),后者为葱型(Allium type),以及其他胚胎学资料等,建议恢复为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科,仍置于檀香目。
危害
桑寄生科植物具寄生习性,以吸根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吸取养分,对寄主有危害,某些种类可使板栗梨树、柿树、油茶等减产;云南油杉高山松若受油杉寄生属寄生后,可致枯死;在近代造林、果园、经济林经营中,列为防治植病之一。
价值
该科有些种类可供药用,如桑寄生广寄生槲寄生等。
药用植物
桑寄生Taxillus chinerxsis (DC.) Danser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灰黄色皮,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顶端4裂;雄蕊4;雌蕊子房下位,1室1胚珠。浆果椭圆形,黄绿色,有瘤状突起。常寄生在桑科、山茶科、山毛榉科等植物体上。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参考资料
桑寄生科.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21:28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