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桑德林爵士(Kurt Sanderling,1912-2011),德国著名指挥家。其指挥风格融合了德国风格的严谨与俄罗斯风格的浪漫。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长期在苏联生活工作,战后常年担任东德地区乐团指挥,与苏联作曲大师
肖斯塔科维奇交往甚密,亦成为肖氏作品在欧洲地区的演绎权威。曾任
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Berlin)首席指挥(1964-1966),并长期担任
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原东柏林交响乐团, Berliner Sinfonia-Orchester)首席指挥(1960-1977)。1977年后,桑德林开始辗转于英国和美国担任客席指挥,后获得
英国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桂冠指挥称号。2002年9月获得英女王颁发的爵士称号。2011年9月,以99岁高龄辞世于柏林。
桑德林一般被认为是前东德地区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也是西方指挥大师中罕见的能容德国与俄罗斯音乐风格于一身的指挥大师。他的犹太身份既带给了他极其敏感和细腻的指挥天赋,也给他带来了背井离乡的苦楚。他常年深耕于东德地区,为乐迷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唱片作品,却也未获得与之相符的名气与声望。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师游历英美指挥,全世界的乐迷才开始认识这一位和蔼低调的德国老人。现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西蒙·拉特爵士曾这样打趣过:一般而言, 大乐团的常任指挥只有到60岁方显峥嵘本色。没错,那些魔术般活到80多岁的老人们无一不是例证:
托斯卡尼尼、
阿巴多、
切利比达凯等指挥大师都是从花甲之年开始迎来指挥生涯的又一个巅峰的。
桑德林生于原东普鲁士的奥日什地区(现属波兰)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桑德林的父亲经营着一家木材厂,母亲是一名现代、开化的女性,为了帮助对音乐颇感兴趣的桑德林圆梦,父母不仅从小为他请钢琴教师,甚至在1928年举家搬到柏林,因为桑德林在16岁这年已展现出音乐方面的傲人天赋。1931年没有丝毫专业背景的桑德林在柏林市歌剧院得到了一个助理指挥的职位,在那段时期里,他曾在
富特文格勒和
埃里希·克莱伯手下担任助手。指挥技艺大涨。
1935年,与政治并无瓜葛的桑德林因为其犹太人的出身和指挥家的身份引起纳粹分子的关注,趁着他在阿尔卑斯山度假之机,当权者取消了他的国籍。而彼时,欧洲能够容身避难的地方已经不多,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桑德林于1936年移民前苏联,并在那里度过了24年的时光。从1940年开始,桑德林开始担任苏联指挥巨擘
穆拉文斯基的助手,与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展开了数十年的合作,并与肖斯塔科维奇结下深厚友谊。
1960年起为新创立的前东
柏林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4年后任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指挥。1977年起辞去东柏林交响乐团之职后,桑德林开始巡游世界、同世界顶级乐团合作演出。从日本到英国,从美国到北欧诸国,这位老者在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乐队的合作中,仍在不断进取,名满天下。
1990年,东西德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桑德林被选出,为庆祝两德合并的音乐会担纲指挥,这不但是桑德林至高的荣誉,也是祖国在多年之后给予他的肯定。2002年5月19日,桑德林生日的前4个月,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举办。当这位老者站在交响乐团正中的指挥台上,挥舞着指挥棒让乐队奏响乐曲时,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对乐谱仍是那样敏感、饱含深情。
桑德林的指挥,融合了德国风格的严谨与俄罗斯风格的浪漫,他指挥德累斯领乐团演绎的德奥从古典到浪漫的作品,有一种既厚重又充满激情的韵味。他对
布拉姆斯、
西贝柳斯及一些俄国作曲家的演绎,都报以好评。他为后人留下的宝贵录音(比如带领柏林和德累斯顿两个乐团录下的勃拉姆斯全集,以及大量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与马勒的作品)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代表作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入选DG公司
大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