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目录学是介于档案学与目录学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目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档案目录,是记录档案文献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档案二次信息系统,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条目组合,是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文献进行实体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基本工具,也是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利用者管理、检索和利用档案资源的重要手段。
档案目录学是以档案目录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档案著录和档案目录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讨档案目录、档案目录工作的历史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档案目录”的,而不是研究图书目录,也不是研究情报目录的。档案目录工作(也称编目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档案编目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各国的
档案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档案目录和目录编制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早在1896年俄国的Д.Я.萨莫克瓦索夫就发表了
《档案目录》一书,荷兰S.缪勒、J.A.斐斯、R.福罗英合著的
《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也较系统地论述了
档案编目的原理和方法。此后,欧洲的档案学专著中大多都不同程度地阐述了档案编目的内容。1980年加拿大H.A.泰勒所著
《档案材料的整理与编目》一书是近年来研究档案目录学的主要著作,曾作为
国际档案理事会手册丛书之一出版。在中国近代,档案编目工作已有一定经验,如何鲁成的
《档案管理与整理》、殷钟麒的
《中国档案管理新论》都有理论阐述。1957年
王可风所著
《历史档案的整理方法》专门论述了历史档案目录的编制原则和方法。《中国档案分类法》、
《中国档案主题词表》、
《档案著录规则》等的编制和实施,也对档案目录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80年代以来还发表了一些有关论文和专著,如
何嘉荪的 《试论档案的主题标引》 (1981)、
邓绍兴的
《档案检索》(1985) 、孙钢的 《档案目录学原理初探》(1985)和
《档案著录与标引手册》(1986)、
鸣钟的《加强档案馆的目录建设》(1986)、邱晓威等的《模糊运算应用于档案智能编目系统的理论探讨与实验》(1989)、
冯惠玲和李宪的
《档案检索的原理与方法 》 (1990)等。档案目录学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