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镇,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地处乾县北部。东与
阳峪镇接壤,南与城关街道隔沟相望,西连
永寿县仪井镇,北与永寿县
监军街道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10.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5千米,总面积113.2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境内有历史名地梁山坊而得名。
明、清时属大羊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归关头联保,后改关头乡。
1949年后,属关头区(八区)。
1956年,成立梁山乡、吴店乡,归阳峪区。
1958年4月,由吴店乡分出关头乡。
1958年9月,梁山、吴店2乡合建幸福公社,关头乡改为春风公社(后改关头公社)。
1961年,成立梁山公社、吴店公社。
1984年,改梁山乡、吴店乡、关头乡。
2001年,撤销吴店乡并入梁山乡。
2011年,撤销关头乡、梁山乡合并设立梁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辖瓦屋、梁兴、方里、齐南、山峰、吴店、三兴、先锋、官地、三合、杨家、邵村、柿园、桥南、桥北、永久、佛头、鹞子、淡村19个行政村;下设1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梁山镇下辖10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官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梁山镇地处乾县北部。东与
阳峪镇接壤,南与城关街道隔沟相望,西连
永寿县仪井镇,北与永寿县监军街道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10.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5千米,总面积113.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梁山镇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貌分为:南部的黄土台塬区、中部的带状平原区,北部的丘陵沟壑区三个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梁山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年平均为211天,年平均降水量583.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自然灾害
梁山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2007年8月8日,境内发生特大暴雨洪灾,导致全镇3000多户群众受灾,161户群众房屋全塌,倒塌房屋、窑洞1000间(孔)。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辖区总人口2860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30人,城镇化率7.8%。总人口中,男性14675人,占51.3%;女性13933人,占48.7%。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28519人,占99.7%。人门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0.55人。
截至2018年,梁山镇户籍人口2913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梁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178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梁山镇农业总产值11040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耕地面积87230.8亩,人均3.2亩,几乎没有水浇地,以种植小麦、果树、油菜、西瓜、烤娴等为主,是全县最大的西瓜、甜瓜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2011年,梁山镇粮食生产40000吨,人均1398.2千克。经济作物形成粮、果、瓜、油、杂、畜六大支柱产业。其中小麦面积3万亩,苹果种植面积1.8万亩,西瓜种植面积3000亩,油菜种植面积8500亩,杂果种植面积1000多亩,、果业生产中完成旧园改造2000亩、新建果园4000亩,全镇果树总面积3万亩,果实套袋率达到90%。畜牧业以饲养奶山羊、生猪、肉兔、秦川牛为主,2011年奶山羊存栏5000只,生猪存栏6000头,秦川牛、奶牛存栏达到4000头。肉兔存栏达3000只。2011年,梁山镇生产肉类160吨;畜牧业总产值6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6%。
第二产业
2018年,梁山镇有工业企业5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商业网点260多个,从业人员2560多人。2011年,梁山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9%。
2018年,梁山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3个。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完成4.2千米通村公路建设。有县级公路1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文化站1个,图书室19个,藏书4.5万余册。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260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9所,在校生1065人,专任教师1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762人,专任教师8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升初升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梁山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卫生院2个,病床72张,专业卫生人员48人。2011年,梁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583人次,住院手术24台次,出院病人642人次。2011年,梁山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梁山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25户,人数3168人,支出342.1万元,月人均90元;农村五保供养56人,支出20.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72人次,支出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