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陕西省
咸阳市辖县,位于咸阳市西部,东接
礼泉县,南连
兴平市、
武功县,西邻宝鸡市
扶风县,北靠
永寿县、
麟游县,区域面积1002.7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乾县辖1个街道、15个镇。截至2023年末,乾县户籍总人口575499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活。
夏,为雍州之域。
商初,仍属雍州。商末,为岐周之地。
西周,属王畿。
西周亡,被犬戎占据。
春秋战国初,乾地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乾地初置好畤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好畤县属内史管辖。秦末,项羽分内史地,章邯王咸阳以西,为雍国,好畤县为其辖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置雍国。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置中地郡。西汉高祖九年(前198年),罢郡复为内史,好畤县属之。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置右内史,治京西之地。后又分右内史之西部,置主爵都尉,好畤县归其所属。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好畤县自此属右扶风。新朝,好畤县被更名为好邑。东汉建武初年,好邑复名好畤县。东汉建武六年(31年),撤销好畤县,以其地并入池阳县,属司隶左冯翊领辖。
三国初期,池阳归魏,初属司隶冯翊郡。三国中期以后,改属扶风郡。
西晋泰始初年,改扶风郡为秦国。西晋元康中,分池阳西部之地,再置好畤县,属秦国改置之京兆郡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呈割据局面。这一时期,行政制度无常,好畤县曾一度撤销。乾地先后归前秦、后秦等国统辖。
南北朝时期。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池阳为宁夷县,属雍州咸阳郡,而复设立好畤县为扶风郡治。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分好峙县西部置漠西县,隶属岐州武功郡(分扶风郡置)。西魏时,分咸阳郡地置宁夷郡、宁夷县属之。好畤县、漠西县统属武功郡(扶风郡废)。此时乾境仍分属三县。北周建德二年(573年)以前,宁夷郡曾改置为秦郡,宁夷县仍归其所辖,好畤、漠西县属武功郡未变。北周建德二年(573年),撤销秦郡,并入咸阳郡,宁夷县即属咸阳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并好畤入漠西县,漠西县再属扶风郡。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漠西为上宜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宁夷为醴泉县,并分上宜置好畤县。此时乾地仍分属三县,隶属京畿之雍州(咸阳、扶风等郡废后所置)。隋大业三年(607年),复废好畤,并入上宜县。是时乾境东归醴泉县,西属上宜县,隶雍州改置之京兆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醴泉置好畤县。是年,境内之好畤、上宜两县隶属雍州(京兆郡改置)。唐武德三年(620年),好畤改属稷州。唐贞观元年(627年),稷州废,好畤又隶属雍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废上宜入岐州之岐阳县。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撤销好畤、岐阳,复置上宜县。不久又更上宜曰好畤,隶属关内道雍州。唐文明元年(684年),分好畤、醴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地设立奉天县,以奉乾陵。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奉天、好畤二县改属稷州。武周大足元年(701年),还属雍州。唐开元中,改关内道置京畿道。改雍州为京兆府,奉天、好畤县属之。唐兴元元年(784年),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接管辖。唐乾宁二年(895年),以奉天县置乾州,领奉天一县,隶京兆府。同年,建威胜军,领四县,好畤县属之。
五代时期,道一级废。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又升乾州为威胜军,领奉天、好畤等五县,上属京兆府改置之雍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裁威胜军,复为乾州,领奉天一县,隶复置之京兆府;好畤县别属凤翔府。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好畤亦归属京兆府。
北宋初年至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奉天县仍隶属乾州,好畤县仍归京兆府,陕西路统管。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乾州废,奉天、好畤均隶永兴军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于奉天县置醴州,领一县,好畤县改隶凤翔府。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醴州废,奉天还隶京兆府。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复置乾州,领奉天、好畤县。隶属凤翔府未变。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乾州更名醴州,上隶环庆路,下辖奉天、好畤、永寿、武功、醴泉五县。
金初,置京兆府路,醴州属之。金天德三年(1151年),复改醴州为乾州,领奉天、好畤、醴泉、武亭(武功)四县(是时永寿属邠州)。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乾州归蒙古。元至元元年(1264年)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先后撤销奉天、好畤两县,其境域并入乾州。是时,永寿复归乾州,州亦领辖三县:永寿、醴泉、武功。元皇庆(1312年)前,乾州上隶陕西行中书省安西路;元皇庆(1312年)后,归属安西路改置之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乾州属之,州仍领三县。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割醴泉县直属西安府。从此乾州只领永寿、武功二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乾州直属陕西布政使司,仍辖永寿、武功二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乾州为乾县,隶属关中道,不再辖永寿、武功二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乾县直属陕西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立行政督察区,乾县隶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乾县由二等县编为三等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乾县解放,归属陕甘宁边区彬县分区。
1950年5月,乾县划归宝鸡专区。
1956年10月,撤销宝鸡专区,改由省直辖。
1959年1月,乾县、永寿、礼泉三县合一,县名乾县,直属省辖。
1961年10月,恢复原三县旧制,乾县改属咸阳专区。
1968年9月,咸阳专区改为咸阳地区,乾县属咸阳地区。
1984年,咸阳地区改置为咸阳市,乾县为咸阳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乾县辖1个街道、15个镇:
城关街道、
薛录镇、
梁村镇、
临平镇、
姜村镇、
王村镇、
马连镇、
阳峪镇、
峰阳镇、
注泔镇、
灵源镇、
阳洪镇、
梁山镇、
周城镇、
新阳镇、
大杨镇。乾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乾县,位于
咸阳市西部,介于地处北纬34°19′~34°45′、东经108°00′~108°24′之间,东接
礼泉县,南连
兴平市、
武功县,西邻宝鸡市
扶风县,北靠
永寿县、
麟游县,区域面积1002.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乾县境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黄土高原和河谷阶地。按地形可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为浅山丘陵沟壑区,海拔650~1467米,约占乾县总面积的49%;南部为黄土台原区,地势较平坦,稍有波皱起伏,并有较多的宽浅洼地,海拔520~650米,约占乾县总面积的51%。
气候
乾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为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冬季干燥寒冷,常有冬旱。春季气温渐高,为冷暖交替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大,雨水不均。夏季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但降水分布不均,亦常有夏旱伏旱。秋季温和、湿润,多连阴雨。由于境内地貌特点、气候差异等原因,气温东南稍高,西北偏低。
水文
土壤
乾县境内土壤分为垆土、黄土、黑垆土、潮土、褐土5大类。有油土、褐土、灰土、黄土、黏黑垆土、潮土、垫垒土、脱潮土、普通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红胶土12个亚类,21个土属,48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乾县水资源年均总量为15799.10万立方米,有大中小型水库22座。其中地表水年均量为5294.67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13402.41万立方米。按区域分:南部为富水区,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610.08万立方米;中部为浅水区,水资源年均总量4907.17万立方米;北部为贫水区,水资源年均总量6282.48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乾县境内石灰石储量3亿立方米,属国家优质矿石,易于开采。
人口
截至2023年末,乾县总户数166018,户籍总人口575499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乾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2.52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7.96亿元,同比下降0.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1.86亿元,同比增长3.2%。
2023年,乾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5284亿元,同比增长7.7%。房地产开发完成16.48亿元,同比下降54.8%。
2023年,乾县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43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2亿元,同比增长8%。
第一产业
2023年,乾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74亿元,同比增长2.89%。夏粮种植面积55.52万亩,同比增长0.2%,秋粮种植面积25.98万亩,与去年保持一致。粮食总产27.48万吨,同比增长0.04%。2023年乾县油料种植面积4万亩,油料总产5805吨,同比增长3.64%。2023年乾县出栏猪140050头,同比增长9.73%,出栏牛17800头,同比增长6.67%。出栏羊43574只,同比下降0.49%。奶类产量108452吨,同比增长3.23%。
第二产业
2023年,乾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75.12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7%。轻工业产值43.94亿元,同比增长8.92%,重工业产值31.18亿元,同比下降7.23%。工业品销售状况平稳,工业销售产值达到96亿元,同比增长1.21%。
第三产业
2023年,乾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99.27亿元,同比增长5.9%。按消费形态划分,商品零售实现12.71亿元,同比增长5.9%,餐饮收入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36.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实现13.71万元,同比增长9%,农村实现0.54亿元,同比下降2.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以来,乾县乾陵初中、黉学门小学、高庙小学、逸夫小学、注泔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与西安高新第二学校、西安高新一小、咸阳秦都健康花城小学、渭南小学、咸阳建设路小学等地市名校牵手结盟,已组建“名校+”联盟30个,城区义务段学校“名校+”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薄弱学校“名校+”已在初步开展实施,并组织培训32次,受益教师960余人,开展教研80余次,同课异构活动200余节,参与教师1200余人。
2023年以来,黄廷方项目组组织乾县卓越教师、名校长先后赴西安、浙江、北京等地外出研修培训、开展论坛活动共4次,北师大、陕师大专家团队来乾开展送培诊断和实地指导2次,受益校长教师560余人。三是名校+教研教改。共开展“线上+线下”教研主题研讨60余次、同课异构活动130余节,参与教师900余人次。
文化事业
2023年,乾县开展了2023年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建立了乾县图书馆第一广场市民阅读空间。举办“福兔迎新春暖咸阳”庆新春线上书画展系列活动、“4.23”世界读书日、“5▪23”文学创作讲座、“全民艺术普及书画艺术进校园”、“习语润咸理惠乾州”六一儿童节书画艺术、“聚焦新发展·影动新乾县”摄影作品展、“四季村晚”等活动;开展了书法、瑜伽、钢琴、国画、舞蹈等公益培训100多次。
体育事业
2023年以来,乾县体育场共组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30余场次,活动参与人数达6万人以上。
社会保障
2023年,乾县城乡居民养老、机关事业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5万人、17749人、28132人、27705人。
交通运输
乾县境内有312国道、福银高速公路、西平铁路、银西高速铁路、西法城际铁路、107省道、108省道等道路。
历史文化
文物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大周皇帝武则天合葬陵墓,位于乾县梁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陵园,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
弦板腔是流传于乾县的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形成于清代初年,最早为一人左手摇“呆呆子”(二板子),右手掌结子(即蚱板子)的说唱形式,经过发展形成了皮影与舞台演出相兼的演出形式。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发源于乾县,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州四宝,指“锅盔、挂面、豆腐脑、钗酥”。“锅盔、挂面、豆腐脑”传说是修乾陵时,修陵官兵们发明的饮食品种。“钗酥”是唐代宫中祭祀食品,后传至民间。
乾州布玩具
乾州布玩具是流传于乾县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县布玩具主要以节日和婚礼装饰品为主,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淳朴,轻巧实用。
风景名胜
弥陀寺生态观光旅游区
弥陀寺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乾县阳洪镇三坳村泔河水库南岸,是以乾县弥陀寺为主体,修造的一个容佛事活动,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水上乐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宗教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区。
地方特产
漠西大葱
漠西大葱,是乾县特产,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漠西大葱葱白长、无丝、细腻、不辣、口感好。
乾县香菜
乾县香菜,是乾县特产,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乾县香菜叶簇半立,根粗茎直,叶大油绿,香味浓郁。
著名人物
王炳南,1908年出生,乾县阳洪镇好畤村人,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陈生玺,乾县临平镇陈家村人,原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史学家。
吕剑人(1908——2002),乾县大墙社区西天堡村人。中共党员,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原陕西省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范紫东,名凝绩,字紫东,陕西乾县人,秦腔剧作家。曾任西北及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安市剧目修审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