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栋
原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秘书
梅大栋(1901-1957),又名梅养天,安徽省旌德县三都梅村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家乡建立皖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31年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4年保释后继续参加革命斗争。解放后,留居四川,被安置在彭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1957年反右运动中去世,享年56岁。
人物生平
宣师求学
梅大栋,又名梅养天,化名陈铁如,1901年出生于皖南旌德县三都梅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是家中长子,兄妹三人,弟弟大梁、妹妹竹娥。父亲早丧,缠着小脚的母亲不仅把他兄妹仨拉扯长大,还把大栋兄弟培养成乡里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双双师范毕业。可是兄弟俩都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优越生活,走上了一条为天下贫苦人求解放的充满荆棘的风险之路。梅大梁牺牲时,年仅19岁,哥哥梅大栋正是他的人生领路人。
梅大栋8岁入私塾,15岁考入龙川小学。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至旌德山城时,他正在城内凫山书院读书,为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他与学校的进步师生一道游行示威,作演说、散传单、拒日货,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同年秋,梅大栋考入安徽省立宣城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省教育厅先后3次委派反动军阀和旧官僚到校担任校长,但都遭到宣师学生的坚决抵制,这就是宣师校史上著名的“易师择长”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梅大栋积极参与,成为主要骨干,在宣师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先后来宣师任教的恽代英萧楚女的影响,梅大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二人在宣师开展思想启蒙活动的重要助手。1922年春,梅大栋和宣师同学吴化之等人在宣师秘密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为皖南最早的团组织创建人之一。同年12月,梅大栋宣师毕业,留宣师附小任教。
安源取经
1923年10月,经恽代英介绍,梅大栋到安源路矿学习工运,兼任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教师。此时,安源路矿的工人运动如火如荼,有“东方小莫斯科”之称。1924年1月,梅大栋由宣师同学李延瑞、吴化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工人俱乐部秘书,直接受俱乐部主任刘少奇领导。不久,萧劲光从苏联莫斯科留学归国来到安源,并随身携带共产国际交他转送中国共产党的一尊银质马克思胸像。同年10月,安源党组织委派梅大栋、萧劲光等前往湖南长沙,参加了由毛泽东李维汉等主持召开的国民党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梅大栋返回安源,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9月,江西省军阀在安源路矿制造了“九月惨案”,路矿党组织遭到破坏。为保存革命力量,安源党组织指示外地干部疏散隐蔽,同时嘱咐梅大栋妥善保管好由萧劲光从共产国际带回的马克思银质胸像。1925年10月底,梅大栋躲过层层盘查,带着使命,平安地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自此梅家祖孙三代,冒着白色恐怖的危险,不顾身家性命,想尽各种办法藏匿保护梅大栋带回的马克思银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完好无损地献给了国家。
皖南建党
梅大栋回乡后,效仿安源工运经验,在三都村创办了一所农民补习学校。他以教书为掩护,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他白天教孩子们读书,晚上教农民读《平民千字课本》,唱自己编写的《八平歌》《农夫四季歌》等革命歌曲,提出“平贪官”“平军阀”“平洋人”“平钱财”等“八平”主张。学校受到农民的欢迎,学员很快发展到40多人。
1925年11月下旬的一个深夜,就在这地处皖南偏僻山区的旌德三都农民学校的教室里,一盏油灯闪烁着温暖的光亮,讲台上安放着梅大栋秘密带回的马克思银质胸像,墙上挂着一面有镰刀斧头图案组成的红旗,由梅大栋介绍主持,学员梅大梁、王士桢、张照谟等7人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皖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宣告成立。支部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梅大栋为支部负责人。
1925年农历十月初十(公历11月25日),旌德县城城隍庙举行庙会,四乡群众云集。趁此机会,梅大栋率领40多名补习学校学员,扛着鲜红的党旗,高唱“八平歌”,高喊“马克思主义万岁”“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穿街游行。当队伍行至城隍庙时,梅大栋登台演讲。他的演讲,在山城民众中产生了共鸣,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警觉。1926年3月,反动县政府查封了补习学校,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梅大栋在旌德县城租赁了一个上下两层的门面,开设辅仁书店,明面上出售一般书籍,实际上是党组织的秘密机关。书店向各乡青年密售《共产党宣言》、《独秀文存》、《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不到半年销售3000余册。梅大栋以书店为依托,在城区和各乡建立了联络点。1926年4月,梅大栋介绍梅大梁到东乡山区仕川小学任教,筹办平民学校,联络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开展革命活动。7月,在上海法政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谭梓生毕业回乡,成为支部负责人之一。在梅大栋、梅大梁和谭梓生的努力下,旌德党组织很快发展了30多名党员,党的影响在革命农民、知识分子和店员工人中不断扩大。一个小小的山城,竟出现上百名青年向往革命的“群体现象”,吸引了上级党组织甚至是党中央注意的目光,多次发文予以指导。
1926年5月,党支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帮助国民党发展地方组织的指示,先后在仕川、县城、三都、三溪、朱旺、下洋建立了国民党区党部,还成立了旌德县党部筹备委员会。此外,梅大栋还奔赴各地,在东、西、北乡建立了农协和农民自卫军,农民运动蓬勃发展,8月底全县有农民自卫军800余人。
旌德暴动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11月,梅大栋奉命前往武汉安徽党务干部训练班学习,后调任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秘书。经梅大栋介绍,旌德县先后有4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前往武汉受训和工作。
1927年1月,梅大栋在武汉召开了旌德县在鄂党员会议,商讨推翻反动县知事黎在符的办法,决定派共产党员谭梓生返回旌德加强党的工作,以配合北伐军在旌德建立民主政权。2月,北伐军第2军第6师挺进皖南,6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委任谭梓生为旌德县县长。接着,县工会、农会、商会等相继成立。减租、减息、游斗土豪劣绅、禁赌禁烟、剪辫放足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普遍开展,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旌德。在武汉的梅大栋先后派党员王庭甫、喻世良等人返回旌德,于5月16日组织了约800名农民武装攻城暴动。由于缺少经验,计划不周,暴动遭国民党新军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暴动总指挥王庭甫等10多名党员骨干壮烈牺牲,旌德党组织暂停活动。旌德暴动虽然未能实现预定计划,却是安徽党史上的一次创举。
两次被捕
1927年8月,中共旌德特支成立。11月,梅大栋再次回到旌德。他奔走四方,在重点村镇恢复党组织,在教育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同时,到各地慰问暴动中死难烈士的家属,了解农会和自卫军等情况。1928年6月,梅大栋主持召开了全县党员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成立旌德县平民教育促进会,发起了揭露县教育局反动局长江养吾贪污教育经费的“倒江运动”。同年11月18日,梅大栋等11人被捕入狱。梅大栋和弟弟梅大梁被反动当局判处死刑。12月2日深夜,他在狱友的帮助下越狱逃走。
1929年1月,梅大栋辗转来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被组织分配到上海总工会沪西分会工作。未几,奉命入东亚大学读书,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党的联络工作。1930年8月,梅大栋从东亚大学历史系毕业,调至四川北路党中央主办的红旗日报社任编辑。为了方便工作,其妻朱少白(共产党员)也被组织上从旌德调至上海,与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一起负责党的秘密机关后勤和档案文件保管工作。1931年1月18日晚,因叛徒出卖,梅大栋等30余人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由于朱少白及时转移了中央文件,为党避免更大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梅大栋被判刑5年,先囚于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后被送至苏州反省院。1934年7月,经人保释出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参考资料
梅大栋 忠心耿耿为革命.安徽市场星报社官网.2011-07-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0 13: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