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鳍鼠海豚(学名:Phocoena spinipinnis)体长1.5~1.9m,重64~73kg。头小而尖。全身黑色。
背鳍形状特殊,前缘直或略凹,后缘略突,位于体中间略后。鳍肢桨状,末端半卵形,
尾鳍狭。背鳍
前方有许多小针状或鳞状突起。背鳍与肛门之后都有明显的棱状皮肤嵴。齿式14~16/17~19。在
乌拉圭水域,二月下或三月上收集到临产的胎儿,长440mm。分布于南
美东西两岸,东岸从
乌拉圭到巴塔戈尼亚.西岸从派塔到
智利的瓦尔的维亚。
棘鳍鼠海豚栖居在
南美洲南部沿海附近,可能是该处数量最多的小型鲸豚类动物。似乎喜爱在寒冷的浅水海域,以及接近海岸的河口活动。但是
生性非常害羞,很容易被忽略,所以资料甚少。小巧的体型以及向后的背鳍是鉴别的最佳特征。尽管可供佐证的资讯相当有限,但栖居在
大西洋沿岸的棘鳍鼠海豚,体型应比太平洋的族群大。太平洋沿岸的族群数量则多于大西洋。
鼠海豚有很多与海豚不同的地方。它们都没有吻突(或者叫喙),而这是大部分海豚都有的特征。除了江豚以外所有鼠海豚的背鳍都很小,呈三角形。除了道尔鼠海豚以外的所有鼠海豚的背鳍(或者江豚的背脊)上都有数排奇怪的隆起,位于背鳍的主边缘。鼠海豚的牙齿十分扁平,呈竹片状或铲状,不像海豚的牙齿那样为圆锥形。海豚和鼠海豚的牙齿都是用来咬住猎物的,而不是撕咬或者咀嚼,但是我们还不清楚为什么这两个科的动物会进化出不同形态的牙齿。鼠海豚头骨的前颌骨上有突出的“瘤”。成年鼠海豚的头上有很多特征显然属于幼年鼠海豚的特征,如短的喙,大而圆的脑壳,以及头盖骨缝的推迟融合。
现代的6种鼠海豚出现在几百万年前,但就在那段相对比较短的时期内,它们为了利用各种不同的环境而产生了相应的进化。江豚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海滨,在河口以及主要河系的中心地带也有发现,包括中国的长江。
港湾鼠海豚、棘鳍鼠海豚和
加湾鼠海豚主要是沿海种类,后者的地理分布是所有鲸类中最狭小的,只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北部。道尔鼠海豚和
黑眶鼠海豚是远洋种类,分别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和极地地区的南大洋。
唇线往上扬。下颚的牙齿数目一直比上颚多。
喷水孔处有浅的刻痕。胸鳍大,基部宽;胸鳍末端圆钝。低矮背鳍向后倾(有些个体背鳍的顶端可能呈尖形)。背鳍前缘长而平直(可能有2~4排小结节);后缘稍向内凹。尾干下方变粗(老年者尤其显著)。尾鳍末端稍尖,尾鳍中央有小凹刻。体色呈深灰或黑色,在特定的光线下看起来仿佛是棕色。腹部有较淡的色块(有个体差异)。
近种区别:该种分布范围与许多小型鲸豚类重叠,至少在太平洋沿岸就可能与
智利矮海豚混淆。然而,智利矮海豚背部中央稍后方的浑圆背鳍应该相当显著。
棘鳍鼠海豚通常栖息于深度不超过150米的浅水海域,但也常进入
河流与河口。
浮升水面时几乎水波不兴,但是移动得相当突然。就像其他
鼠海豚,可能很少
跃身击浪(或根本不会)。根据有限的观察可知,它们生性非常害羞,有记录显示受到惊吓或船只接近时,小群队可能会四散逃亡,随后再重新聚集。在入夜后,可能会游到非常接近岸边的水域。
分布范围从火地岛(南美洲的极南端)一路向北延伸至秘鲁北部的太平洋沿岸,以及
巴西南部的大洋沿岸。虽然没有足够的观察资料可以佐证,但是分布情况可能呈不连续性。也可能出现在
福克兰群岛附近。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数据缺乏(DD),2008年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