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验室于2001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建设时间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
简要概况
研究室主任为刘吉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郝小江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两名。
研究领域
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为:以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运用化学和现代分析手段,开展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生物活性与功能、结构修饰与合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的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创新植物药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新结构、新类型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植物新药及生物农药的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及有效成分分布和演化规律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项目成果
研究室以自身研究实力与区域植物资源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在植物环肽、倍半萜、二萜、三萜、C21和C27甾体及植物各类配糖体的研究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科技部和国家计委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近20余项。2001-2005年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05篇,其中在SCI刊物上发表412篇;编写专著7部;申请专利36项,授权29项;有的专利已转让并获得实际效益。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面,对著名中药材所属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化学分类、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这些植物类群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天然药物的研制方面,以特色传统药物、民族和民间药物资源和化学研究为基础,研究开发出20个植物药。近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老年痴呆症、抗肿瘤、溶栓、抗HIV的新药有的已进入临床研究。在香料、油脂植物资源、农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学术团队
研究室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八十年代以来不断定向派人到国外相关的大学、研究所学习、工作,同时注意吸收能够发展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过的优秀人才来室工作。该室课题组长和研究骨干绝大多数都拥有国内外的博士学位和在国外长期工作的经历,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固定人员队伍和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的导师群体。研究室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所外、尤其院外学者申请的自选课题,或在对外开放招标的课题的申请。为鼓励所外、尤其是国外学者来室工作,随时接受国内外自选课题申请,在学术委员会休会期间由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学委会委员进行函评,获得通过后经实验室主任与研究组协调后即可开展课题研究。自从获得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和学术水平,对运行、管理制度又进行了整理、修改和补充。
交流合作
多年来该研究室开展了以周边国家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科技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主办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同泰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有关机构进行了实质性的科技合作。该研究室在植物环肽领域开展了有创新意义和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两个研究中心之一;在香茶菜属植物的二萜成分研究中,属国际先进水平,在该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在用化学方法测定天然产物结构、半合成和骨架改造等方面,在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和反应方面,开展了高水平研究工作,属当前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新开展的高等真菌活性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研究室在基础化学研究方面将努力继续保持植物配糖体、植物环肽等研究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优势,并组建植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跨学科青年团组,开展植物成分生物合成和协同进化研究;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天然药物研究和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建设和保持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及技术队伍;完善实验室的配套建设。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21 13:30
目录
概述
简要概况
研究领域
项目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