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鸡属
鸡形目雉科下的一属
榛鸡属(学名:Tetrastes):是雉科中的一属,共有3个物种花尾榛鸡斑尾榛鸡披肩榛鸡。体长30-47厘米,体重320-750克。体羽棕灰,具暗色斑纹;雌雄羽色差异极小。头上具羽冠。腿上也被有松软的细细的柔软的羽毛,覆盖在脚踝之间,灰蓝色的爪是裸露的。在秋天,沿着松弛的脚趾的外边缘生长了许多牢固的突起,类似果胶
形态特征
榛鸡属的鸟类体形适中。体长30-47厘米,体重320-750克。体羽棕灰,具暗色斑纹;雌雄羽色差异极小。翅短圆;组成翅尖的为第4枚初级飞羽;第1枚较第2枚短甚,长度介于第7与第8枚之间。腋羽稍长,呈黑白相杂状或具黑白二色相间的横斑。尾羽16枚,外侧尾羽稍短于中央。跗蹠被羽2/3,各趾两侧具栉状突。
具有蓬松的羽毛,主要特征是雄鸟头顶有短羽冠,具方形尾巴,其具有朝向尖端的宽阔的黑色带,呈扇形展开。羽毛从前额延伸到具棕色的弯曲的鸟喙上。腿上也被有松软的细细的柔软的羽毛,覆盖在脚踝之间,灰蓝色的爪是裸露的。在秋天,沿着松弛的脚趾的外边缘生长了许多牢固的突起,类似果胶
雌雄看起来都非常相似,但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同。例如尾部的图案:雌鸟羽毛的尾带纹不连贯,臀部羽毛各自包含一个白斑,而雄鸟的尾带纹是不间断的,臀部羽毛每个包含多个白点斑。雄鸟通常具有红色或橙色的眼睛梳,就是眼睛上方的彩色贴片,而雌鸟的眼梳不太明显或不存在。
栖息环境
榛鸡属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大都栖住在下木及植被茂盛,浆果丰富的红松、冷杉、云杉等针叶林及柞树、桦树等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分布高度从海拔400米的低山丘陵到1800米左右的较高山地都能见到,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它们特别喜欢栖居山谷或阳坡有浆果的稠密灌丛和山麓潮湿或靠近水域的林内,常常在背风的山坡或倒木旁活动。冬季到落叶桦树林与河流两岸稀树的乔木林地,这里阳光可以直接照射,日照时间也较长,而且具有多芽的枝条,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
生活习性
繁殖季节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有3-4只或6-7只一群,也有多到10余只的。一般在拂晓便开始觅食活动。寻食时榛鸡群分散开,各自找食,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平时多在松树枝杈间隐蔽,有时人们走到附近,仍然不动:在林下灌丛间缓慢走动,受惊时能急跑,急跑几步再起飞,有时也直接起飞,飞行时两翅鼓动很响,飞行迅速,一般飞行2-3米即落于树上低枝处,在人接近时复又起飞。遇惊时,常紧贴树枝上或隐蔽在树枝中。大雪覆盖后的冬季,在树上活动的时间较多,但不在树上栖息,而在地上雪窝里过夜。每天的活动时间和日出、日落时间的长短紧密相关。冬季大多活动在河流两岸及针阔叶混交林内,钻到地面的雪覆盖中过夜,其它季节常在地面有蕨类植物并且稠密的灌木丛的松林和臭松幼林内活动。冬季食物缺乏时,活动范围一般也相应扩大。叫声高而尖,音调相同,特别是在繁殖期鸣叫最为频繁。
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实和种子,特别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杨柳及桦树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种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越橘、羊奶子、稠李等。以及黑豆树、野樱桃、野蔷薇、牙疙瘩、草莓等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食物随季节而异,春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为枝梢及少量葇荑花序,有时也食寄生于树上的苔藓类。有时也吃一些鳞翅目的昆虫、鞘翅目昆虫、蜗牛、蚂蚁和它的卵。在深秋、冬季和早春当地面被雪覆盖时,几乎完全是在树上觅食,与此相适应,它的爪上具有栉状缘,可以抓住冰滑的树枝,这是对冰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特别是夏季。在地上或树上觅食,夏季多在林下地上,冬季多在树上。常分散单独觅食,特别是在树上,很少同群集于一树逐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蒙古、黑山、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
斑尾榛鸡是中国中部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
披肩榛鸡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引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繁殖方式
以一雄一雌的单配制为主,但也存在多配制的倾向。在繁殖季节非常隐蔽,极少活动,4-7月发情交配。繁殖期中,发情的姿态与松鸡科其他鸟类相似,雄鸟张尾如扇,两翅下垂,羽冠耸起,在地上奔跑时翅膀不停地划动,常把地面划成浅沟。发情开始时比较宁静,等巢区基本上都被占据后,雄鸟间常发生格斗,不让其他雄鸟进入自己巢区。雌鸟不参加搏斗,它可以自由地在任一巢区找食。发情时雌雄鸟形影不离,相互鸣叫呼唤。此时雌鸟比较机警;稍有响动,就独自飞走,待安静后再互鸣重聚,一般是雄鸟飞向雌鸟。
交尾后开始营巢,巢筑在山坡阳面林中、地面倒木或树根旁,也隐蔽在下木较多、林相杂乱的林中。巢极为简陋,呈凹洼状。位于有很多树木围绕的凹地处。巢材为枯枝、落叶,内铺以细干树枝、松针、干草。每巢产5-8枚卵。卵光滑而带光泽,卵色淡褐,略具稀疏的红褐色斑点,初产者色较浅,数天后变深,孵卵期25-28天左右,孵卵仅由雌鸟担任,孵卵时从不轻易离巢,每天离巢1-2 次,多在清晨3-5时和晚上18:00-19:30时。雏鸟当绒羽一干就能走动,几天后能独立觅食,三周后能起飞。
下属物种
种群现状
栖息地日趋缩小,被割裂成不连续的岛状或带状,生活于欧洲各国的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经灭绝。长尾林鸮苍鹰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动物是榛鸡的主要天敌。栖息地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而呈碎片化,可以躲避天敌的针叶树环境由于森林砍伐变的极为稀少,因此受天敌的威胁大。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花尾榛鸡去毛、取肉备用,滋肾壮阳。因此被利用而被过度狩猎。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无危(LC)——2种,近危(NT)——1种。
参考资料
Hazel Grouse.IUCN Red 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2 08:0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