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Areca catechu L.),是木兰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
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茎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雌雄同株,
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
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
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
近种区别
主要品种
世界已知有36个槟榔品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品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一般按果形分为长椭圆形、椭圆形、球形、卵形、倒卵形和心脏形等6类。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产地生境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
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
斐济、
瓦努阿图以及
密克罗尼西亚,零星分布在皮纳佩岛、美属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槟榔种植仅用作观赏。
生长习性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对种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适应能力强。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槟榔为单株单杆植物,主要靠种子育苗繁殖。棕榈科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属于世界难题,目前仅油棕、海枣获得突破,椰子的组培技术有初步研究。我国针对槟榔离体培养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少。
栽培技术
选种
槟榔科学选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关键环节。过去人们由于技术的落后,认识不到选种对槟榔种植的重要性,导致槟榔种植不具备种子优势,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槟榔植株长势过旺、挂果晚,导致槟榔果生长期短,产量低,经济效益受到巨大损失。
据此,应在选种阶段提高认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选种优势:①母树的选择要选择那些生长期达到20~30年、没有病虫害、茎秆上下长势均匀、花期早且每年的挂果花序都有3个以上;②槟榔果穗不要选择营养不良的,且避免选择第一托;③槟榔果要选择果形呈椭圆或卵圆形,外果皮金黄色、光滑及无斑纹状裂痕,果实大小均匀饱满、果仁分量足、果核硬,每公斤鲜果个数要达到18~22个,并且无任何病虫害。
育苗
目前普遍采用育苗袋法,此方法能够保证有非常高的出芽率,种苗长势强壮,整齐,栽种时极少伤根,保证成活率。
技术要点:准备塑料薄膜袋,袋高20~30 厘米,宽20~25厘米,袋底打孔3~4个。按比例调制好营养土,然后营养土装袋,约2/3,将种果芽点向上,放入土中,然后将土装满,最后上撒一层薄河沙,将育苗袋放置在阴凉的棚下,做好保湿,适量施肥,苗叶长到2~3片时可进行定植。
备地
备地要在开始栽种前1~2个月就备好,地的土壤要疏松肥沃,地势可选择在山坡、谷地,地块选好之后,若地势坡度超过 15°,则要挖环山行,宽1米,环山行行距在2.5~3.0米,株距控制在2.0~2.5米。丘陵或山地在种植密度上要稍大于平地。种植穴面尺寸为:长6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穴底尺寸为:长50厘米,宽50厘米。
备地时有几点需要注意:①种植穴周边预留一些杂草,或者高杆的作物,可以遮阴;②株距和行距设置要合理,避免种植密度过大,造成植株只长茎节,挂果迟,果实数量少;③定植时要提前15天进行回土,回土厚度要高出地面15厘米。
定植
定植需要注意2点:①选苗时要选择心叶未展,叶片数量已有2~3片,苗茎粗壮,这样的苗根系还未突出营养袋外,且根系数量较少,在进行移植时根系不易受到损伤。叶片少,在定植后会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成活率;②掌握好定植时间。选择在3—10月进行,定植当天的天气最好选择在阴雨天,定植时植株根系要泥浆蘸根。
田间管理
中小苗管理
在这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要做好2点:第一,做好幼苗的适度遮阴,以及周边除草。幼苗阶段不宜有强烈光照,否则会损伤幼苗,影响后续生长,甚至死亡。遮阴过度也对幼苗生长不利,会使幼苗发育纤细。定植后的1~2年内,在植株行间适当保留或种植一些矮杆作物,可以防止幼苗受到强烈光照损伤。在定植后的 3年内遮蔽程度要保持 30%~40%,之后可根据植株的长势逐渐减小遮蔽度。保持田间除草,除草季节选择在春秋两季,每年除草次数不低于3次,发现植株根系裸露在地表的要及时进行掩埋;第二,施肥。肥料种类根据植株不同生长阶段选择,有机肥和化肥要适当结合,施肥时肥量要少,次数要多。幼树每年施速效肥 3~4 次,定植 2年后施有机肥1~2次。
结果树管理
第一,要及时施养树肥。槟榔采果结束后,在11—12月份,要对果树施重肥,这个阶段的施肥量基本占全年的一半。每株果树复合肥用量在0.75~1千克、硫酸钾肥0.25千克,重肥的目的是及时补充果树所需养分,促进果树快速恢复,保障果树花序正常分化。第二,及时施壮化肥。在槟榔树开花期,一般在3—4月份,每株果树要施复合肥0.4~0.5千克。第三,及时施壮果肥。此步骤从2方面进行:①幼果期,一般在6—7月份,每株果树要施复合肥 0.5千克、尿素 0.25千克,以促进果实发育;②喷施有机叶面肥,可加入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病虫防治
槟榔树易发生的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疫病、果穗枯萎病、叶细菌性条斑病、芽腐病、黄化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脉穗螟、叶蝉、蚜虫、粉虱,蚧壳虫、红蜘蛛、椰心叶甲等。槟榔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即在治病的同时兼治虫害,在杀虫的同时兼治各种病害,同时,要及时清园,方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蚧壳虫、
叶蝉、
蚜虫、
红蜘蛛等虫害,同时并发烟煤病、炭疽病等,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g+70%甲基托布津20g+200万IU农用链霉素3g对水15kg喷雾,7-10天喷1次。
红脉穗螟咬食心叶及花、
花苞、果实,同时并发果穗枯萎病,造成落花落果,可用锐劲特12毫升+30%爱苗5毫升对水15kg喷雾于心叶、花、花苞、果实等部位,湿透为好。
椰心叶甲虫咬槟榔心,在不影响生长点的情况下,用利刀自下向上斜45°砍除心叶,然后用布包20g敌百虫放在生长点上,滴注杀虫。
疫病、
炭疽病同时有
粉虱、
蚜虫等,可选用30%爱苗10毫升+72%克露可湿性粉剂20g+200万IU农用链霉素3g+10%吡虫啉10g对水15kg喷于叶片及树干。
叶斑病、细菌性条斑病、叶枯病并发,同时有蚜虫、蚧壳虫、粉虱危害时,可用30%爱苗5g+20%叶青双20g+10%吡虫啉20g对水15kg喷雾于叶片,以湿透为宜,间隔10天喷1次。
若发生生理性黄化,如叶斑病、炭疽病、细菌性条斑病,或天气干旱、缺水缺肥等造成的黄叶,或已经染病的植株,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可用根腐硝30g+枯黄超能肽30g对水20kg灌根,促进根系生长,后培塘泥或火烧土,逐步恢复长势。
养护技巧
温度
槟榔树的生长对温度要求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槟榔主要生长在热带的原因。温度在10℃以上,槟榔树就可以保持生长,温度较高有利于树的生长,但过高的温度也不适宜,一般冬季要保持在10℃以上,夏季最好不超过40℃。
光照
槟榔喜光,幼株不宜强烈光照,但成株则要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因此,在平时植株管理当中要让植株有足够的日照,这样才会保证植株茁壮成长。若长期缺少日照,会造成植株体弱,容易生病。
水分
槟榔对环境湿度也有较高要求,空气中需要有足够的湿度,一般槟榔所在的地方都会有充沛的降雨量,当空气干燥或处于降水少的季节时,需要及时补水和喷水。
养分
基肥要足够,追肥可适量。
槟榔危害
医学界认为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下纤维化,进而导致
口腔癌变,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槟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
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2011年《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发表研究称,在流行嚼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世界上槟榔消耗最大的国家是印度,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该国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咀嚼槟榔成风,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医学界已发现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央视亦有报导多例因咀嚼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案例,很多都令人触目惊心。
槟榔危害:
⒈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导致牙齿变红变黑,甚至提前掉牙。
⒉对牙周不好: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周健康。槟榔纤维粗硬,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
⒊对口腔黏膜不好: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重则演变为口腔癌。
⒋对颞下颌关节不好: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槟榔渣也刺激胃壁,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
各国法规
土耳其
2021年8月,土耳其明确将槟榔列为毒品,多位携带槟榔的中国游客因此被捕。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而被认定为
毒品。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发文提醒: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
中国
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级致癌物;
2019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要求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从该年3月7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
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
2021年9月17日,中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2022年9月15日,浙江省义乌市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求商家下架店内槟榔,不得销售。
2022年9月16日,据成都市新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进一步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花桥所开展槟榔制品专项清查行动,共检查便利店、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10家,发现6家食品经营户有销售槟榔的情况,已责令其立即下架。
2022年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通告表示,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对食品经营场所销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立即联系食品经营单位下架,如有违法行为,将依法查处。
2022年11月15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在全区范围内下架停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告诫书》。要求立即下架停售槟榔制品,依法严肃查处违法销售槟榔制品行为。
食物营养成分
主要价值
营养
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
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均与鞣酸集合存在。还有鞣质、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儿茶精、表二茶精、无色花青素、槟榔红色素、皂苷及多种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
药用
槟榔具有驱虫、提神、促进胃肠运动、抗氧化和抗衰老、抗抑郁、抗炎和抑菌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疟疾、抑郁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驱虫作用
槟榔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对绦虫、血吸虫、蛔虫、球虫、钩虫、蠕虫等多种寄生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且与南瓜籽协同驱虫效应显著增强。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槟榔作用在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物质是槟榔碱,槟榔碱具有刺激拟交感神经的作用,可同时刺激M受体和N受体,因此食用槟榔后会产生欣快感,同时伴有出汗、脸红、心悸、身体发热等生理反应,还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槟榔可显著增加血浆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促进远端胃、十二指肠、空肠动力作用,通过肠神经系统—胃肠起搏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络增强胃肠运动。
对心血管的作用
槟榔无水醇提物对心肌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提高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力,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细胞耐低氧能力有关。此外槟榔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而降低冠心病及高血脂症患者的发病率。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保护胰腺,保护β细胞,抑FoxO1的表达,上调胰岛素分泌及糖代谢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促进胰岛素分泌,最终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抗氧化作用
槟榔中的多酚类和黄酮类成分是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成分,且抗氧化能力与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有关。
抗炎、抗过敏作用
槟榔中生物碱、多酚类、多糖均具有抗炎作用。槟榔多酚类物质是抗过敏的有效成分,可减轻食物过敏反应。
抗菌作用
槟榔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的提取液能够显著抑制粘放线菌的生长以及口腔常见的菌群和内氏放线菌的产酸作用,可用于开发口腔护理产品。
抗肿瘤作用
槟榔碱可以通过降低上皮肿瘤细胞存活因子的水平,增加肿瘤抑制因子的水平,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引起细胞凋亡,预防基底细胞癌。
经济
槟榔经济价值高,每公顷可种植1500-2000株左右。中国槟榔品种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30kg左右,经济价值高。中国海南、台湾、湖南等地群众自古就有消费槟榔的习惯,是主要的咀嚼食品。仅加工产值就达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市场潜力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注入,深加工产品种类丰富,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市场前景更好。
植物文化
①历史时期中国槟榔习俗经历过兴衰,但在具体传播与消退过程及其扩散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不同意见。
②汉代中原已有人嗜好槟榔,欲移植之者;晋代,南方的槟榔为应酬及婚礼上的必须品;南北朝时,饭后食槟榔为岭南人的习惯,渍染至中原人士,而贵流子弟已效仿成风;唐宋时期,广州人嗜食槟榔的程度已赶上安南;明代食槟榔的习惯不甚盛行;清代以来,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已作为遗俗来记载。
③在汉魏时,岭南似已深染嚼食槟榔习俗,六朝时则已盛行于长江流域,朝廷以槟榔作赏赐,戚友以槟榔、扶留相馈遗,死者以必供此二物为遗嘱;至隋唐时已经风靡于全中国,史文反少及之者,盖亦如布帛菽粟,既成生活寻常事物,则文士不记;元明以后,似曾遭到政府法禁,其风渐衰,近世,则全国不见此俗。
④在汉武帝时,中原人士初遇槟榔,并从异域移植到上林苑;东汉时期,中国境内已种植和嚼食槟榔,并已知道槟榔的药物功用;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的皇室、 富贵阶层和僧人已流行吃槟榔,一些汉人逐渐养成嚼食槟榔的习惯,槟榔的医药作用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运用;隋唐之后,槟榔习俗进一步扩展到各阶层及各个地区,尤其是地处或邻近槟榔产地的云南、 四川、 两广、 福建、 江浙一带,嚼食的风气更是和南洋、 南亚各地一样。
⑤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境内,有槟榔生产或流通的地区,明确见于记载或是可以推知的,只有岭南(大致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中北部)、 云南、福建、江苏、浙江、湖南、长安、洛阳、敦煌;有嚼食或食用风气的,只见于岭南、云南和福建,其他地区大多是作为药物之用。
⑥最晚到晋代,岭南地区就已经开始嚼食槟榔,嚼食槟榔的习俗在宋代得到快速传播,广州、 福建泉州、 广南西路和云南等地,嚼食槟榔的习气相当兴盛;明代槟榔习俗从广东逐步向外扩展,东至福建省的泉州府、 漳州府,西达广西的桂林府、 浔州府、 柳州府,甚至云南元江地区也有槟榔习俗;清代,不仅在岭南地区有槟榔习俗,湖南省的长沙、 湘潭以及北京等地也有咀嚼槟榔的习俗,但宋明时期嚼食槟榔风气盛行的泉州、 漳州已不见记载;民国以后, 槟榔习俗呈现明显衰减之势,除海南、台湾和湖南少数地方外,其他地方的槟榔嚼食习惯则迅速退却。⑦整个汉朝,槟榔果乃至于槟榔的概念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来说非常陌生,顶多就是某种只闻其名而难见其物的“异方珍奇”而已;随着孙吴对交州的开发和控制以及海外交往的频繁,入晋以后槟榔作为一种佳果在文学作品中得到表达,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推动槟榔逐渐进入士人的生活;至南朝,嚼食槟榔逐渐成为社会风习;隋唐以后,汉族士人对槟榔的嚼食见诸史籍者渐渐减少,槟榔的嚼食习惯可能在士大夫群体中逐渐消失,但药用价值反而在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得到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