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滩村位于中国
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是一条
客家原居民
乡村,与毗连的
大埔尾村同属
大埔七约中“樟树滩约”的“樟树滩乡”。樟树滩村由于四周树林以
樟树居多而得名。
樟树滩村的樟树由于于日据时期遭大量砍伐,至今仅存数棵,樟树滩村村公所内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称额珠头、白石角、柠檬窝、蕉坑、排门、横巷、店巷、官坑、黄坭块、新屋家、螺壳岘等。
樟树滩村立村的时间可以上溯至
清朝康熙八年(
1669年),清政府准许复界,新旧村民再度迁入大埔,按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编撰的 《新安县志》说明
大埔区内有名为“樟树坦”的村落,大概就是樟树滩村[1]。最早落籍为
温、
廖及骆三姓,现今仅存温氏一族。樟树滩村连同邻近的赤泥坪村以“樟树滩约”的名义于
同治十二年(
1873年)参加“
大埔七约”。及后
邱姓自
广东博罗县迁入,
江姓和
郑姓随后也迁居樟树滩村。在
1905年港英政府进行“土地登记”后,由李姓占据的樟树滩村部份土地独立成为
大埔尾村。郑姓村民在1920年代后也全部搬离,移居
锦山。村内建有邱氏、温氏和江氏宗祠,郑氏祠堂因于乏人料理而损毁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