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渎村
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下辖村
马山镇檀渎村位于袍江新区马山镇东南,东临红江村700米,西邻尚巷村、豆姜村,南靠东湖镇石渎村,北接永乐村,离绍兴古城约12公里。全村291户,总人口781人,现有村民以娄、王、张、单四大姓为主。
概况
马山镇檀渎村位于袍江新区马山镇东南,1992年由原豆姜乡并入马山镇。东临红江村700米,西邻尚巷村、豆姜村,南靠东湖镇石渎村,北接永乐村,离绍兴古城约12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全村291户,总人口781人,外来人口16余人,村民小组3个,村民代表33人,共产党员30人。村内环境整洁,民风淳朴,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均年收入8000元。整个村有线电视普及率90%,自来水入户率95%,卫生厕所普及率93%,家庭电话安装率95%,60%左右的村民用上移动手机,部分家庭购置货车、轿车,大部分家庭已有电脑,生活走向现代化。现有村民以娄、王、张、单四大姓为主。
历史文化
明万历年三世祖娄大有迁居檀渎村定居,繁衍至今,乃仁寿堂娄氏祖籍的所在。娄氏族人世居檀渎村,同时也是檀渎村历史上的第一大户,分为三房,檀渎娄氏世代为官,枝叶繁茂,名人辈出。一代名幕娄春蕃一生入北洋幕府垂三十年,李鸿章尤重之。李鸿章为给慈禧太后贺寿,特派专人去皖南定制“万寿无疆”徽墨一百块。李鸿章的“绍兴师爷”娄春蕃竭力反对。“李鸿章问何故?娄春蕃说:‘墨不是摆着瞧的,要磨,待磨至疆尽,乱子就出现了。’李鸿章仍不解,娄春蕃重复说:‘疆字磨完,无字露面,不变作万寿无了吗?’李鸿章听后而悚然惊悟。
娄春蕃的祖父娄德鉴出资建造的颐庆桥如今仍屹立在村西的河面之上,距今已有近150余年历史。檀渎村便是晚晴绍兴著名师爷娄春蕃的故居,旧宅主人娄春蕃长子娄裕燕后裔娄凯鑫先生,他现住在旧宅的最后一进,第一进早已拆光,第二进现在改为村老年活动室。原来的附属房也拆毁颓废。高大的旧宅还能看出大户人家的气派,当地人说:“豆姜鲍家,比不了檀渎娄家”。檀渎村娄氏家庙内原有,军阀吴佩孚、中堂李鸿章,总统袁世凯等要员所题匾额,可见当时的显赫。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演变如今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娄氏族人仍世居檀渎村,其余大部分族人均由檀渎村迁至外地定居,其中迁往河南叶县的为最多,在康熙年间檀渎娄一均由贡生历任:河南南阳府叶县知县.山东兖州府邹县知县.贵州思南府知府.受封:文林郎.中宪大夫。自康熙四十二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檀渎村人,娄一均任叶县知县,其弟娄一墀遂迁居叶县东南八里席家楼定居,子姓繁衍,人丁兴望。到娄起钟时,已经发展成为叶县望族。
交通
檀渎村以北紧靠洋江路,以东紧靠越兴路,南边的凤林路正在规划建设中。村内现有公交车319路连接市区和马山镇上,目前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地铁2号线将途经檀渎村,并在檀渎村境内建设地铁站。
历史古建筑
颐庆桥
颐庆桥,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檀渎村中小河西端,系南北跨向,跨度约10米,为单孔拱券形折边石拱桥。在桥面中间护栏石板上,刻有楷书“颐庆桥”字样,两边还各刻两行小字,右边是“同治丙寅季夏毂旦”、“邑人孙德祖题”;左边是“七十老人娄德鉴重建”、“长男树年监工”;在中间护栏板下方,拱券扇形框内也刻有小字“颐庆桥”。根据桥面石刻文字记载。此桥,重建于清代同治丙寅季夏(1866年6月),有檀渎村七十岁老人娄德鉴捐资重建,长子娄树年(娄春蕃父亲)负责监工。有绍兴府会稽县举人,任湖州府长兴县儒学教谕孙德祖题写桥名,此桥,距今已有153年历史。桥面长2.65米,宽2.42米。南坡12级石台阶,长5.02米;北坡12级石台阶,长5.10米。桥面东西两侧,各有护栏石板5块,两端护栏板雕刻有如意形卷云纹图案,护栏板之间各有雕刻精美的石狮望柱一条,两侧各4条。颐庆桥,整体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雕刻精致,至今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营造技艺,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使用价值、都有较好的传承意义。 (娄兴浩.裕字辈)
中兴桥
在村河东端,还有一座南北跨向的3孔石梁桥。桥面总长8.62米,宽1.45米,南北各置11级石阶。桥中间两个桥墩都以两块石板竖立支撑桁石,上面再铺石板作桥梁,梁边还置石栏,在桥栏下的桥梁上刻有“中兴桥”三字,旁边小字辨认不清。中有望柱,桥浑厚坚实。据桥南一位84岁的张阿雪老人讲,他世居此地,此桥是民国初期1929年修。有娄春蕃长子娄裕燕的孙女娄仙贞出资修建。距今已近百年,桥仍完好。
土地庙
受檀渎村人世代供奉的土地庙,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每逢重大节日在古庙仍会举办盛大庆典。
著名人物
娄春蕃
娄春蕃(1850——1912),字椒生,一生入北洋幕府垂三十年,《清史稿》有传。一代名幕,新修《绍兴市志》、《绍兴县志》均为之立传,自是分所当宜。然两志对娄春蕃之乡贯说法不一,市志曰会稽人,县志曰山阴安昌人。《千年古镇安昌》(2000年版)亦将娄春蕃作为安昌先贤收入洪巍的传文。①笔者2000年为筹建安昌镇“师爷馆”曾查阅有关资料: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载娄春蕃二传,称“清史稿列传”者谓为山阴人,沈祖宪所撰墓志铭则谓为会稽人;再查阅《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三十九“娄春蕃传”,又谓为浙江绍兴人,其余整篇文字皆与《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所载“清史稿列传”文同。一般而论,言乡贯、生卒、世系等当以墓志铭为详实,况沈祖宪在娄春蕃墓志铭中自谓墓主“与予同为浙之会稽县人,又同月日隶学官籍,时都年少耳。弱冠后又同游北洋,后又同客北洋督幕有年”,既是同乡,同入庠学,后又是幕中同事,所撰理应准确。为查证确实,在傅振照、高学安两位老师的指点下,笔者又在绍兴图书馆古籍部查阅了“娄春蕃神道碑”稿,系前清探花安徽巡抚冯煦所撰,题为《清故二品衔候选道娄公神道碑》,内叙墓主籍贯故里清楚,可解其他资料相异之疑。碑文开头:“公讳春蕃,一讳晋,字椒生。会稽娄氏世居檀渎村,世以廉吏著。”中叙墓主生平事迹大略与墓志铭同而互有详略。后曰“以乙卯四月 日葬于会稽下皋燕窠山之阳”,则又可与墓志铭的“以乙卯年四月二十一日卜葬会稽山下皋村”互补,明归葬之地亦在会稽县境。②后笔者进一步在越城区马山镇檀渎村查访到了娄春蕃后裔,并与其长玄孙娄凯鑫先生取得了联系。檀渎娄春蕃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临河,原有照墙、台门、大厅、二厅、后楼、东西厢楼及大厅二厅之间的东西侧厢诸建筑,后门外是双面踏道。后为避回禄,将台门改向朝东,屋顶置“鹰爪神”。今尚存九间后楼中的当中三间、二厅三间及东侧厢,从残留的大道地尚可见原台门占地之广。清会稽县檀渎及下皋村,今为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檀渎村和皋埠镇下堡村,这就是娄春蕃之故里和归葬之地。
娄一均
娄一均,字秉轩,浙江会稽县人,贡生。初授叶县,丁忧,服阙补邹县,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劝农勤政,署不敢稍懈。决讼民无久候,到即质成,革除里长以绝私。崔科行滚单法,向各户有里甲地或数十亩、十余亩、收租应差者俱为闲田,通邑以数千计。捐设义学,延听训诲城乡子弟。广布圣谕铎书,化导愚顽。岁欠赈济躬察部屋。捕蝗祷雨,必敬必勤。捐资修城缓壕,建滚水坍,费至千金以外。祠庙公解城楼倾圮者,随时修葺,均有石汜,虽修县志”。
史载:康熙四十八年秋,淫雨连绵,西南一带尽成泽国。奉诏赈济鳏寡孤独穷民111名口,动用食谷33石3斗。四十九年,抚院委兖州府通判于杰与县娄一均查赈过饥名14741名口,动食谷3912.15石。娄公忧心忡忡、十万火急,放粮于民。有一次,他忙中突见饭桌多了一条鱼,气愤之余即行查问,答曰:“尤胜龙大人送老爷补补身体的,怕老爷见责,只加一条鱼,尤大人分付的五十斤鲜货,将连夜派送老爷家中”。“大胆狂徒;”娄令大怒:“送鱼堵嘴,必有来头!礼来腿短,引我败没不成!”连夜审问,这尤胜龙居然贪污赈济救命粮三万斤,转手倒卖,大获其利,细经核查,确然无疑。随备文送省、当众处死罪犯尤胜龙。
康熙五十年六月,飞蝗南来,遮天敝日,落山阳等村约十余里。他闻讯后连夜遣其子娄小庚速速前往以助。接着,娄令亲督官民于烈暑中昼夜扑杀,不日尽灭,禾稼无伤。
娄公任邹间:“日不见民,耳目失聪,不得衷言,食宿皆废,寸步难行!”民谣:民见娄公,箭在弦上,曝背躬耕,饭食倍香。胜龙添虎威,西南乡民遭祸殃!娄公心明,尽装苦肠,娄公眼明,尽杀奸狂!”
地理气候
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常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0.1℃,≥10℃的活动积温在5200℃以上,80%保证率为4800℃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现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后期,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前期,无霜期年平均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438.9 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且年际变化较大,即3-6月和9月为两个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为两个少雨季,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达895.2 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56.2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9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5%。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8 15:57
目录
概述
概况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