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的金沙江
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欢笑的金沙江》是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乔。
内容简介
《欢笑的金沙江》,1956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欢笑的金沙江》是一幅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广阔历史画卷。充分反映斗争的复杂性,是《欢笑的金沙江》(第一部)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兄弟民族的人物形象是《欢笑的金沙江》又一突出成就。《欢笑的金沙江》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欢笑的金沙江》的主要缺点是:在情节结构上,“平顺有余,波俏不足”;在人物刻划上也比较粗略。
50年代初,中国西南地区解放时,有一小部漏网的胡宗南残匪,从成都逃进川西的彝族聚居地凉山里,直窜入靠近金沙江的这一地区。解放前,因为民族隔阂,很少有外人到过那里;解放后,因为情况特殊,人民政府还没派干部到那里去工作。那些土匪就在那里利用民族隔阂,造谣欺骗,有几个头人就上了他们的当,收留了他们,让他们在那里活动起来。他们成立了伪江防大队,封锁起金沙江,同江这边对立起来。
《欢笑的金沙江》自1955年7月1日修改完毕,1956年2月份第一版的出版发行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来文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与40年前已经大不相同。用今天的眼光看《欢笑的金沙江》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文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关系到怎样阅读历史文本和给作品定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急急忙忙地给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活动做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心平气和地、理性地重新回到历史的语境,尤其是把《欢笑的金沙江》这样的历史文本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背景上看,才有可能真正读解历史文本,并给它以科学的、合理的定位。
李乔的代表作。第一部《醒了的土地》描写的是凉山彝族解放初期的生活与斗争,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较早反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胜利的长篇小说,曾被译成俄文、英文介绍给外国读者。第二部《早来的春天》描写的是凉山地区1956年的民主改革运动,展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第三部《呼啸的山风》,描写的是彝族干部、群众密切配合,粉碎国民党残部勾结反动奴隶主发动的叛乱。
图书鉴赏
这是李乔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此之后,他又写出了这部小说的两部姊妹篇:《早来的春天》和《呼啸的山风》:有些人将此三部小说合称为《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只说这第一部,它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十七年”中“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劳动和斗争的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选材
这部小说在选材上是比较有特色的,写解放凉山,并没有去写战斗场面(只是在结尾很虚地、笔墨极节省地点了几句),而是着重写在两岸对峙的情形下,共产党的政策如何过江。这样的选材有利于作品写得更细腻、更紧凑、更深刻。使人阅读起来也总有箭在弦上的紧张感。
人物形象
李乔是个生在彝族、长在彝族的彝族作家,对彝族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他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准确、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彝族干部丁政委,还是黑彝磨石拉萨、沙马木札,还是凉山奴隶阿火黑日,都写得较为形象,并且也有一定的深度。丁政委是经过长征锻炼的党培养多年的彝族干部。
小说注意从他性格的丰富性中表现他坚持党的政策的原则精神。他受党委派,主持凉山分工委会的工作,可谓责任重大,客观上需要他具备很强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他被拦在金沙江对岸,眼见亲人在江对岸艰苦地生活、受土匪的欺骗与蒙蔽,心情是很矛盾、很复杂的。
从感情上讲,他“巴不得马上带着部队跨过江去,消灭那些土匪。”但理智和党的政策纪律告诉他绝不能感情用事。他首先自己和自己激烈地斗争,然后又顶住下面干部的压力,坚持在政策过江以前不使用武力。而一旦时机成熟,他又立刻挥师过江、果断而迅速,表现了他审时度势、巧妙灵活的采取措施的领导能力。他趁深夜指挥部队过江,却不去惊动磨石拉萨他们,又表现出他极其自信的一面。
沙马木札和磨石拉萨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较成功。他们同是颇有实力的黑彝,同是受到了土匪们的蒙蔽,但是作者写出了他们各自性格的特点来:沙马木札更机灵,脑子转得更快一些,所以他没去喝血酒;过江后让娃子从侧面打听解放军将来斗不斗黑彝。磨石拉萨比较起来就较憨厚、直爽、感情用事,决定下得往往仓促,不经细致考虑,所以他反复多次才过江去找解放军。娃子阿火黑日在这部小说中虽然占的笔墨不多,但由于作者抓得准确,寥寥数笔,轮廓就出来了:质朴、厚道、勇敢、诚实、敢爱敢恨。总之,这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较为成功的,也是小说最大的特色所在。
叙述结构
小说在叙述结构上采取的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式,凉山里和解放军这边交替进行,两者又以来回过江为联结线,而且紧扣书名当中的“金沙江”,叙述技巧掌握得比较娴熟。小说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丝毫的华丽辞藻,明白如话,但在这种表面的朴素、随意下边,又可看出作者的匠心所在、功夫之深:因为书中几乎没有什么浪费的笔墨,每个段落,每句话都很精练。人物对话既朴素、精练,又符合人物,感染力较强。
特色
另外这部小说还有一难能可贵之处:虽然全篇都是在写少数民族,却丝毫没有那种为表现所谓的民族特色而猎奇逐异的描写,没有那种为引人注目而故作惊人的渲染。作者凭他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的生活知识、经验,用质朴的语言老老实实地记述了凉山的解放过程。那些看似平凡的事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紧凑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艺术的真实,这要比那种奇异风俗胡乱拼凑、堆砌强千百倍。当然,这部小说现在看来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在深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个别地方尚可再精练一些。
作者介绍
李乔,原名李桥安,云南石屏人。少年时曾到个旧当矿工,初中毕业后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预科读过一年书。1929年流浪到上海,在穷苦生活中读了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作家的名作,被吸引走上左翼文学创作的道路。处女作中篇小说《未完成的斗争》,获创作社出版之《现代小说》无名作家处女作征文奖(共3篇)。第一个长篇《走厂》反映个旧矿工生活,经茅盾介绍编为《天马文学丛书》,因泸战爆发未出版,巴人将稿带到南洋被毁。
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中国西南地区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风貌。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是其代表作,反映解放初期在党领导下,消除民族隔阂,团结对敌的斗争,文笔朴实、自然,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破晓的山野》反映大小凉山民主革命(由奴隶制到社会主义)的复杂尖锐斗争,曾发生一定影响。近年又有新作长篇小说《未完的梦》即将出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1:0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