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四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馆编纂编辑中,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入“北京大学丛书”。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
周作人所著《欧洲文学史》,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吴宓评价本书说:“盖自新文化运动之起,国内人士竞谈‘新文学’,而真能确实讲述西洋文学之内容与实质者则绝少(仅有周作人之《欧洲文学史》上册,可与谢六逸之《日本文学史》并立),……。”陈平原评本书说:“……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
欧洲文学史。……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
周作人(1885-1967),字星杓,原名櫆寿。浙江绍兴人。16岁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严复所译《天演论》、《物竞论》等书,并首次阅读英文版“真正的民间文学”《天方夜谭》。21岁东渡日本求学。32岁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83岁立下遗嘱:“余一生文章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被定位为“文学家”、“翻译家”与“文学评论家”。文被评为“古今中外派”、“杂家”,“审美救世主义者”。思想上以宗教为最高,尝谓:“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艺术必须是宗教,才是最高上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