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琴书是起源于
山西武乡农村的传统说唱艺术。现流行于武乡、
襄垣、
榆社、左权等县,约有200年历史。从1985年起以土制月琴为主伴奏,始称武乡琴书。其音乐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语汇与柳调旋律构成的衬腔,乐句组成,富有乡土特色。代表书目有《呼家将》、《包公案》等。
历史渊源
起源于
武乡农村,流行于武乡、
襄垣、
榆社、左权、
太谷、
榆次等县,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武乡琴书是由
艺人将
鼓儿腔和
中原曲种鹦哥柳揉合,及吸收了当地小曲而成。艺人们称之为“
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最初,演唱以两人一挡,以八角鼓击节,用木胡伴奏,唱一段吉利词赋,借以乞食。
到清代同治年间,盲艺人开始坐场说大书,每档增至六、七人。抗日时期,
武乡县组织了盲人宣传队。为加强说抗日书目气氛,艺人们承袭了
咸丰年间大板书艺人操打七件打击乐器的技巧,这时才称为武乡鼓书。民间艺人们勤于探索,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对当地民间音乐和曲艺音艺颇有建树。武乡琴书后来创造了起腔、垛板、簧腔等。演唱的新书目有《西安事变》、《
减租减息》的段子。
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鼓书艺人为了参加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事业,编演了数百个新曲目,到各地宣传演出,受到人民政府多次嘉奖,并涌现出数十名模范艺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盲人艺术工作者取消了
打击乐器,以上制月琴为伴奏,开始叫武乡琴书。音乐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语汇与柳调旋律构成的衬腔、乐句组成,富有乡土特色,传统书目有《呼家将》、《包公案》等。
演唱方式
武乡琴书可以单人演唱,也可集体坐唱。唱腔风趣幽默,粗犷流利,属于
板腔体结构。板式除柳调外,另有
垛板、哭板、
散板、簧板等,可以穿插间用。其中以起板(又名哼腔)最有特色,它是由方言语汇与柳调旋律构成的衬腔、
乐句组成,最能表现乡土气息。传统书目有《五女兴唐传》、《呼家将》、
《包公案》等。
伴奏乐器
月琴,我国
汉、
彝、苗、
侗、布依、白和
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弹弦乐器。历史久远,流传广泛,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月琴音箱呈满圆形,琴颈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也有
二弦、
三弦的月琴。音域两个八度。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技巧有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用于京剧、楚剧等戏曲伴奏。
曲艺名人
常惠斌(1965.7——),曾用名郁应元,艺名压三月红,
山西武乡人。出生曲艺世家,自幼酷爱曲艺,1978年参加武乡县曲艺队,随其父常广生学艺,是武乡琴书、
三弦书名艺人张磨孩的第七代唯一传人,现任武乡县曲艺家协会主席,武乡曲艺队队长。
常演唱的武乡琴书是以土制
月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该曲种的前身是武乡鼓书,形成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它的是主要特色是
大起板、大哼腔、小哼腔,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常演唱时用的是武乡方言,演唱时把武乡琴书的特色:幽默、诙谐、风趣表演的恰到好处,善于在细微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风韵独特,别具一格,常善于吸收各家之长,演唱时继承了父亲常广生的艺术风格,在保留原派的传统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
京剧、豫剧、
晋剧、
山西民歌、上党梆子、
上党落子、武乡秧歌小调等音乐,并拟仿京津鼓曲、
潞安鼓书与
山东快书的表演技法。把曲艺与戏曲、歌舞融为一体,常弹奏的月琴能变五种调,自弹自唱,演唱时当场即兴,出口成章,曲调多变,吐字清脆,音色甜美,深受群众欢迎。
常不仅在曲艺探索、创新中刻苦勤奋,而且对队上盲艺人十分关心,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冻人的严冬,在三十年的曲艺生涯中他领着艺人们走遍了山西和大半个
河北的山山水水,成为盲人的知音。
传统书目
收集整理了《秦英征西》、《响马传》、
《回龙传》、《薛风反唐》、《姜公案》等传统说唱鼓书,《武乡曲艺志》与《中国曲艺集成·山西卷长治集》等书中收入其整理的部分书目片段。
获得评价
常编写的武乡琴书红色经典小段《朱德的一双布鞋》于1998年3月1日参加了
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优赏奖。参加
长治市98迎国庆曲艺调演,说唱的《雷锋》受到好评,参加地区家庭音乐大赛,获曲艺组一等奖。
常演唱的武乡鼓书
《红星杨》在2001年武乡鼓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常自编自演的武乡琴书红色经典系列:《一碗榆钱》、《一双布鞋》、《圣人泉》和武乡琴书传统说唱《呼延庆传奇》等被长治市九久影视公司录音录相,于2007年由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常策划的
武乡三弦书传统说唱《访通州》也于2007年由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打破了影视界无有
《武乡三弦书》节目的记录。
2008年7月1日参加了长治市纪念建党87周年专场晚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丽霞高度评价常演唱的武乡琴书是“古老的原生态艺术,极具地方特色”。
以
朱德总司令为题材的武乡琴书《一碗榆钱》,在
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上获得
姜昆、牛群等表演艺术家的充分肯定。《一碗榆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与当地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经常多次演出,不断完善,终于成为武乡琴书一个名段。
2008年6月15日,武乡琴书艺人常惠斌带着参赛节目《一碗榆钱》剧本,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
绍兴赛区观摩,期间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对剧本进行了研讨,他们高度赞扬武乡琴书的特色和风格,对《一碗榆钱》剧本予以了充分肯定,姜昆还为武乡曲艺队成立70周年题词“弘扬曲艺传统,繁荣民族艺术”。
2008年7月3日参加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
长治赛区比赛时,演唱的《武乡琴书》一碗榆钱,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节目提名奖。个人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表演入围奖,期间受到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刘兰芳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刘兰芳老师还为常惠斌演唱的武乡琴书《一碗榆钱》获奖以提词祝贺,刘兰芳老师的提词是“繁荣曲艺事业、振兴民族文艺”。刘兰芳老师高度评价武乡琴书是中国曲艺界的活化石。
2008年8月5日,
山西电视台《一方水土》特别节目
《精彩山西》播放了常演唱的武乡琴书《一碗榆钱》精品版。
由常编曲与音乐设计并伴奏的武乡琴书《街道总理马静霞》,多次参加省、市演出,并在省市电视台播放,2008年8月10日该节目选送入京,准备在《曲艺杂坛》播放。
《武乡曲艺志》、《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长治集》、《武乡三弦书、琴书音乐》、《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编入常个人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