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
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景区
南平市大安位于边界分水关下,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距离市区西北27公里,福分公路由此穿街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闽北苏维埃时期的大安,四周有45个自然村,方圆156.478平方公里,闽北分区党政军和群团机关设在大安主街,闽北分区的党校、军校、学校、医院、工厂等分布在大安附近的村庄,这里以闽北苏区首府名闻闽浙赣边区。现有许多供游人瞻仰、参观的革命史迹,大多汇集在大安街的公路两旁,形成一座令人敬仰的革命历史名村。
历史沿革
金融货币。闽北苏区还设有对外贸易机构,说明30年代闽北就实行对外贸易,展示了领导者的胆略和开放意识。闽北苏区是毛泽东同志赞扬的苏区之一。一代历史名将方志敏等率领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时,曾从分水关进入大安街与闽北红军会师;班师回赣东北,也曾在大安逗留休整。坚韧不拔的革命家黄道,1931年7月到闽北担任分区委书记,后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他在闽北7年,创造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斗争历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集10万重兵,从四面八方围攻大安闽北苏区首府。1935年1月25日,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及所属单位,分三批撤出红色首府大安,闽北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自此大安四周的分水关、黄岗山和七星山的高山密林,成为闽北红军游击队隐蔽和活动的地方。
景点
大安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
设在闽北苏维埃政府旧址内,坐落大安街的公路边,是一栋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陈列室分前言、展室、书法室三个部分,记述着1928至1935年大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群起闹革命,建立党组织,成立苏维埃政府的火红历史;展示了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大安作为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业绩和众多历史文献。
地下通道
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
在大安街过桥的山坡上,占地约30平方米。亭座为石砌呈五角星形状,亭中央有高3米、直径1.5米的圆柱形的碑身。当年,闽北红军在战斗中牺牲的连以上干部的英名,分别写在这个碑身上。亭的基座呈圆形。当年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经常在此亭与干部谈心。
四渡桥阻击战纪念亭
四渡村桥头,坐落于通往大安的公路旁,距离市区6公里。纪念亭为仿古建筑,亭内立碑,刻有四渡桥阻击战简介。1934年夏,闽北
红军在四渡桥的火鹰山构筑工事。这里,当年是通往大安的陆路通道,闽北红军依托火鹰山工事要塞,使用挨丝炮、土地雷、石雷等土制武器,先后粉碎了敌人的数十次攻击,消灭敌人2000多人,为闽北红军创造了辉煌的战绩。1935年1月,闽北分区委机关决定撤出大安,准备上山打游击。在这紧要时刻,敌人调集重兵炮击四渡桥工事,英勇的闽北红军顽强反击,坚守最后的七天七夜,为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顺利撤出大安赢得时间,书写了闽北苏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战例。
陈昭礼烈士殉难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5 09: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