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宝典
2006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武林宝典》是2006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宁财神、李亚平。
内容推荐
《武林宝典》是宁财神写的一本书,电视剧《武林外传》的影响力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这本书里,把《武林外传》详详细细的解说了一番,值得一看。“同福客栈人物志”里,从投资人郝亚宁、导演尚敬、编剧宁财神,再到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等主演,都在《武林宝典》中首次袒露自己最真实、详尽的心声。还原了《武林外传》背后另一个现实世界。
目录
1、武林档案
导演阐述——《武林外传》:一部全新的喜剧
《武林外传》宣传词
江湖再见
最初人物设定
写在二轮开播时
创造喜剧最需要的素质
2、同福客栈人物志
郝亚宁:高标准做事,低调做人
张守义:我相信集体的力量
尚敬:不要拿假模假式的东西来骗人
宁财神:我写作,只是因为喜欢
闫妮:和掌柜的聊那过去的事情
沙溢:翩翩少年郎
姚晨:我不是野蛮女友
喻恩泰:子曾经曰过“知识就是力量”
媒体评论
在没有《武林外传》剧集可以收看的晚上,关掉电视泡一杯随便什么茶,在灯下读两页《武林宝典》,然后洗洗睡一《武林外传》剑出偏锋,通过颠覆武侠来提供新的可能。而“馒头血案”则是对巨制《无极》的网络玩笑。网络拉动的新的文化风尚已经掀动了潮流。这正是学界争议的中国是否存在的“后现代”文化的明明白白的表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这部剧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这也是很多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年轻观众极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 苗棣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央视怎么会选择这么一部荒诞义恶搞、剑走偏锋的戏,尚敬透露的秘诀是,只要摆好主旋律与后现代娱乐的关系,这叫后现代喜剧形态+传统教诲。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孟静
《武林外传》超越以往国内情景喜剧的最关键一点是,完全颠覆了只在低层次搞笑的庸俗地位,借古喻今,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让人耳目一新。
——网友 away0428
一部奇怪的戏,充斥了各式各样的暗号,王朔、周星星、小虎队、六人行、娱记、游戏、莎士比亚、琼瑶,占怪的人名地名,太多亲切熟悉的过往扑面而来,让我不由得会心而笑。幻想过的刀光剑影,曾经的莽撞少年,如今终于可以笑着流泪,这便是我们的江湖。
——网友 tingtao 听涛
各界语录
导演阐述:一部全新的喜剧(1)
在2002年成功推出《炊事班的故事》之后,我们一直希望并努力,想拍出一部带有突破性尝试和创新意义的喜剧。这种突破和创新,应该是把先锋、试验性与大众通俗趣味和主旋律要求相结合;这样一部喜剧,应该是青春漾溢、色彩斑斓、极具现代气息和时尚魅力;这个作品,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百分百地具有原创性,并且在喜剧形态上大胆革新;这部戏,一旦进入播出环节,就有资格占领黄金时段并且有信心制造收视热点——以它的赏心悦目给观众带来惊喜。
于是,我们就有了《武林外传》。
八十集大型章回体古装电视喜剧《武林外传》,创意始于2002年,此后编剧宁财神以一年时间打造剧本,同时,联盟影业老总郝亚宁拍板,专门为此建立平谷影视基地。2004年11月进入拍摄制作,2005年7月录制完成。
简单说,《武林外传》是我们用玩笑的口吻、喜剧的姿态、反讽的方式拍摄的一部武侠剧。早在开拍之前,我们就给它作了定位:笑看武侠。
以掌柜的佟湘玉(抠门之极的女店主,风情万种但心地善良,婆婆妈妈又十分积贼)为首的一个客栈班底,这其中有跑堂的白展堂(会点穴,有武功,是个盗贼,想改过自新,其实胆小如鼠),有打杂的郭芙蓉(她自恃有武功,乱闯江湖,喜欢动手动脚,虽为大侠千金,其实武功不咋地,是个标准的野蛮女友),有厨子李大嘴(成天幻想学武功当大侠,就是不好好做饭,做出的饭难吃死了),会算账的吕秀才(常常是子曰不离口,其实是个百无一用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歪打正着地混来一个“关东大侠”的称号),有寄宿客栈的祝无双(虽为葵花派武林高手,其实是个常受欺负的弱女子,美丽却没有爱情光顾),有顽皮少女莫小贝(江湖上传闻是个女魔头,实际上是个爱逃学并且只想吃糖葫芦的小丫头片子),还有两位捕快,一个老邢,一个小六,每天吵吵着破大案子,其实是俩混日子的糊涂蛋。这样一群性情各异、既可怜又可爱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在同福客栈里经历了江湖上的各种风险和传奇,遍尝人间冷暖,体会亲情爱情,见证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八十集看下来,您会发现,我们对所谓的江湖和武林,始终持一个置疑的态度。我们通过这部戏,非常明确地反对暴力和打杀。我们将那些所谓大侠以及如何成为大侠的神话一一戳破,就是想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和盖世绝技,常常是凭空杜撰甚至是一场骗局;许多名震江湖的侠客和武功,实际上都是骗术和把戏;一些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约定俗成的江湖道理,其实是陈词滥调,是一种不讲道理的道理和损人利己的说教。你信这些东西,还不如信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友情、爱恋和家庭生活。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武侠”的时候,再想想那些飞来飞去的大侠(太多地在电影、电视里看到他们了)——那些呼风唤雨的神人、以一当十的勇士、刀枪不入的硬汉、飞墙走壁的高手、扭转乾坤的英雄,就会觉得特别虚假可笑。在历史上,有太多时候需要他们闪亮登场一显身手了——外敌入侵的时候、国破家亡的时候,老百姓可怜巴巴盼着他们哪……然而每当此时,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一个都见不着!所以,大多数的“武侠”作品在剥离了成人童话的外壳之后,只剩下一个“假大空”的内核。这些假模假式的虚招子和空架子,如果不拿喜剧来嘲笑一番,那就太对不住喜剧了。
有专家称,喜剧的进步,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百姓步入小康社会,社会进入娱乐时代,于是,欢喜、快乐、自在、解嘲、赏心悦目、寓教于乐越来越成为文娱生活的主调。娱乐时代,时尚流行,到处充斥了喜感和玩笑;玩笑能够消解压力、疲惫和痛苦,从而显得弥足珍贵必不可少。反之,一本正经和耳提面命越来越不合时宜。喜剧、喜剧电影、电视喜剧以及各式各样富有喜感笑闹色彩的演示活动(如广告行为、脱口秀、综艺节目、手机笑话、网络玩笑、小范围的自娱自乐)无处不在,全面渗入当今生活。“搞笑”,成为流行语。“喜悦”和“玩笑”成为当下人们精神消费的必需品和必备品。
一部全新的喜剧(2)
《武林外传》是对这种消费需求的一个迎合。在这部戏里,您能看到一个个精彩故事,它们包含了各种离奇、变故、笑谈、玩乐、辛酸、快活…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在每个单元里都完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表达,比如诚实做人、与人为善、反暴力、戒赌、纳税、读书的意义、环保、友爱……方方面面不一而足。正所谓:貌似古代,神在现代,借古说今,寓教于乐。
在全剧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段上,我们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加以包装。应该说,这部戏是各种喜剧元素的杂拌——这其中,有传统戏剧的叙事纠葛,有相声和其他戏曲的语汇特色;有黑色幽默的趣味,有通俗闹剧的成分;有无厘头点缀,有陌生化效果;有网络语言、时尚资讯、广告段落、电脑游戏、通俗歌曲、综艺模拟;嬉笑怒骂、歌功颂德、夸张搞笑、深情赞美、不拘一格通通拿来,各式手段融为一体。总之,既传承经典、又离经叛道,既追求喜感、又不乏温情,将传统现实主义的教诲和后现代风格的解构相结合,目的就是要创作一部雅俗共赏面目一新的喜剧!
我们这个创作班底,将如上所述喜剧追求当作目标,由《炊事班的故事》,经《健康快车》、《都市男女》到《武林外传》,不懈努力,蔚然成风。所幸,我有志同道合的创作伙伴宁财神,身为喜剧编剧,他敏锐犀利,文采飞扬,一口气写下八十大集,令人叹服。同时,作为成功推出了两部《炊事班的故事》和《健康快车》的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和联盟影业公司,具有强势的制作和投资力量。他们高扬主旋律旗帜,坚持多样化创作,有志开创喜剧新局面,推动喜剧新浪潮,《武林外传》得以应运而生。
本剧十位主演,通过这部戏想必能够成为炙手可热的青年喜剧明星,他们以超凡脱俗的清新气息和精彩纷呈的表演艺术为本剧增光添彩,他们是阎妮(佟湘玉),沙溢(白展堂),姚晨(郭芙蓉),姜超(李大嘴),倪虹洁(祝无双),王莎莎(莫小贝),喻恩泰(吕秀才),范明(邢捕头),肖剑(燕小六),于娟(杨蕙兰)。
《武林外传》之后,我们将携手青年作家俞白眉(拿武侠的话说,他是另一位身怀绝技的剧作高手),推出大型平民史诗电视剧《房前屋后》。同时投拍《健康快车Ⅱ》,这部戏的编剧是参与《炊事班的故事》创作的主编剧徐君东,这又是一位身手不凡的编剧大侠。
写于《武林外传》开播前
2005年8月
宣传词
侠与义
本剧的第1集,剧中人如是说:侠者,夹着尾巴做人是也。
本剧的英文名字,翻译回来,应该叫作:家有贱侠。
本剧诞生前,2002年某个秋夜,在上海,导演眯着眼睛对编剧说,咱弄个戏吧,就讲大侠的日常生活。
本剧杀青后,演员们忽然反应过来:合着咱这戏说的是侠客的前世今生哈?
是的,这个虚拟的江湖,讲述了侠客的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这里既有退隐江湖的侠盗,也有初出茅庐的毛头捕快,还有出生不久就糊里糊涂当上了衡山掌门和五岳盟主的小女侠。
我们把三种时态的侠客凑到同一个环境中,构建出一个原汁原味、全须全尾的江湖。
回想起来,做这部戏的初衷,就是想把侠还原成人,有着七情六欲、真实可信的普通小人物——让每一个初涉人世的年轻人,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
后来,我们制作了《武林外传》——一个江湖边缘的小镇故事。
冰与火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看的喜剧,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动笔之前,导演与编剧就已定好了八个主要人物的饰演者。可以说,本剧的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是为演员量身定制的(这一点很像《炊事班的故事》的做法)。如此一来,在写作过程中,人物的一一笑举手投足,都已提前呈现在编剧眼前,这使得人物更鲜活,关系更微妙,情境更圆满,笑点更准确。
每集戏在正式开拍之前,都要经过很多次的排练,进入拍摄过程,现场有二十位观众,根据实拍效果实时反应,一旦情节未能达到想像中的效果,立刻停拍,重新休整,最多时曾创造了一句话重拍十次的纪录。
本剧借鉴韩剧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边写边拍的方式,根据导演、演员,以及现场观众的反馈,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既能保证大情节的连续性,也能确保小细节的新鲜与变化。
拍摄过程中,创作者很容易陷入主观心态,所以,导演特别规定,每集拍摄结束后,会有一个冷藏期。一两周之后,把旧戏拿出来新看,一旦发现问题,马上重拍或补拍。
一切的一切,只为让观众能够大声地笑出来。
看片会后,观众的热烈反应,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一切周折,都是值得的。
南与北
过往的喜剧,总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使得南方的戏,在北方反响不大,反之亦然。
本剧的导演是住在北京的四川人,而编剧是在北京生活过多年的上海人,演员则来自天南海北,几个主要角色,分别来自东北、陕西、山东、天津,河北、上海、福建……每次创作会和对词排练,南腔北调好不热闹。这样的创作集体,使本剧完全跨越了地域障碍。
我们相信,无论方言如何变化,笑声却始终不变——因为笑,是没有口音的。
喜与悲
看片会后,有观众提问:这是部喜剧,怎么有那么多哭戏?
其实,在创作初期,我们并没有想到,戏会变成这个样子。随着拍摄过程的不断深入,各个主要人物都已经活了起来,于是,我们开始把更多精力转到了他们的情感生活上。
我们并不想刻意煽情,然而,当情节到了关键之处,情感就只跟着剧中人物的感觉走了,并不受创作者的支配。
兄弟间的友谊,姑嫂间的亲情,师徒如父子,红颜变知己,暗恋明恋三角恋,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人与人之间,情感浓度越来越高,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原先纯粹的喜剧,变成了悲喜交融的杂拌。
起初有些担心,过多的情感戏,会不会影响到喜剧效果,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看片会后,某位观众写道:亦庄亦谐,亦喜亦悲,借古讽今,笑中带泪。
后记
2006年春节前夕,一部中国式的古装“老友记”《武林外传》横空出世,搅乱了年末平静的天空。喜欢的人近乎痴迷,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央视首轮播出结束后,很多主创以为“武林热”即将平息,谁知一切才是开始。伴随着二轮播出紧锣密鼓地进行,除去剧组为地方播映所做的宣传以外。主演姚晨、闫妮、肖剑等,包括为《武林外传》演唱主题曲的于霞、刘铁营,更是频频曝光于各个主流媒体。
有人说《武林外传》是“中国情景喜剧的突破口和里程碑”,也有的人说它“格调不高,低级趣味”,但是无论怎样,一部低调出场,大腕缺席,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情景喜剧,它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而且是耐人寻味的。这背后,对传统收视心理和收视人群的颠覆,对电视剧产业链条的冲击,对情景喜剧这一日渐没落的节目类型的重新拷问,特别是对“后现代”文化的讨论,引起了太多人的思考。
其实《武林外传》首轮热播时,我并没有要为它做一本书的想法,但是隐约感到,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一部电视剧本身。就像当年《大话西游》所引发的文化现象,以及绵延的热度一样,《武林外传》搞笑癫狂的剧情,却经常直指我们内心。
除了“70后”令人眩目的标签,《武林外传》到底在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拍戏就是赚钱的市场环境下,编剧花一年半时间写作,导演带领一帮不出名的年轻演员用将近八个月的时间封闭式拍摄,想要表达什么呢?其中的甘苦又是什么?
《武林外传》的投资方是北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郝亚宁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拥有骄人的业绩,但却在情景喜剧市场前景堪忧、播出平台受限的情况下,为做《武林外传》一掷千金,他看中的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与投资方联系,并通过他们,慢慢进入了《武林外传》的背后世界。感谢联盟影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每一位被采访者在纷繁的日程表里,给我们留出访问和倾谈的时间,他们对于《武林外传》的专业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武林外传》的成功绝非偶然。
感谢我的合作伙伴刘太荣和桑海,在整个筹备、编写和整理工作中,他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有信心把我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呈现到读者面前。
我们都是所谓的70年代,“70年代的人有这种为理想不惜代价的冲劲。他们的血液里总有一种东西在召唤着。”(宁财神语)
这是我第一次编写一本书,我很担心读者看完会有上当的感觉,也担心对不起自己的署名,我的先生很慷慨地允诺,假如书真的很差,他愿意代我署名。谢天谢地,在编写的过程中,我重温了观看《武林外传》的快乐时光,我渐渐体味到一部剧背后的苦工和用意,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是没有意义的。
2006年4月
注:图书电子版来源于百度文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0 15:20
目录
概述
内容推荐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