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又名武水,古称溱水、武溪、泷水,是珠江水系北江干流上源之一。发源于湖南
临武县三峰岭北麓,流经
湖南省的
临武县、
宜章县,和广东省的
乐昌、
乳源、
曲江、
韶关市区,于韶关市区沙洲尾与
浈水合流,称
北江。干流长260公里,集水面积7079平方公里,主流两岸支流众多,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有13条,其中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仅
南花溪1条。武江属山区性河流。两岸高山峡谷,滩多流急,乐昌上游的九泷十八滩是典型的代表地貌,也是北江水电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河段。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武江,发源于湖南省
临武县三峰岭,干流流经湖南省的
湖南省的
临武县、
宜章县,和广东省的
乐昌、
乳源县、
武江区、
浈江区等县区,在韶关市浈江区与
浈江汇合为珠江水系
北江干流。干流长260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河长92公里,在广东境内为152公里;集水面积7079平方公里,其中3734平方公里在广东境内,湖南境内3480平方公里。
在
临武县境,称武水(武水河),起于
武源乡西山山脉的三峰岭,流经县城区、武水镇、汾市乡等地,入宜章县。县内全长63.5公里。流域面积1138.89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4‰。
在
宜章县境,武江干流从
浆水乡龟爻村入境,经浆水乡、
麻田镇、
梅田镇岑水村出境,入广东省乐昌市。流经县境30公里,落差19米,平均坡降6.55‰,流域面积331.6平方公里。
在
乐昌市境,从西北部的三溪入境,经坪石往东南穿流于
大瑶山武江峡的大源,出泷口过张滩、乐城、长来和安口,下接乳源县。南唐时由湖南省临武至坪石镇段称武溪,坪石镇到乐昌县城段谓泷水,县城以下称溱水;宋代,临武至韶关称泷水,元代后至明朝改称溱水,清统称武江、武水。市内长112.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42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为0.91‰。
在
乳源县境,由广东省
乐昌县武阳司及
长来镇进入乳源县桂头镇杨溪、东岸、均村、大坝、桂头墟,由塘头村出境流入韶关市区。在乳源县境内长16.25公里,河段平均坡降1.23‰,集雨面积749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10.5%。河流平均流量154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52.3亿立方米,自然落差20米,可利用落差7米,县境水能蕴藏量1.54万千瓦,可开发量1.2万千瓦。
在韶关市
武江区(原
曲江县、
曲江区辖地)境内,武江位于县北部,俗称西河,历史上曾称虎溪、武溪。由乳源县桂头入境,经
重阳镇,入浈江区境。在境内河段长约20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41.4平方公里,河床坡降0.906‰。
在韶关市
浈江区(原曲江县、曲江区辖地)境,武江又名武水,别名西河,古称武溪、肆水、三泷水、虎水、乐昌水,经武江区(原曲江区属地)进入浈江区
犁市镇,流经十里亭、五里亭及市区后与
浈江合流汇入
北江,终点在区境沙洲尾(环园路南)。境内流域分布在城区的南门、和平、太平办事处和十里亭、金凤坪、五里亭、靖村、黄岗及犁市、群丰、沙元、黄塘、下园、厢廊等乡村。
河道特征
武江属山区性河流。广东境内干流,自坪石至乐昌峡长50多公里,两岸高山峡谷,滩多流急,有名的九泷十八滩即在于此,也是北江水电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河段。
武江河床为岩石、卵石。上游(坪石至临武)为紫色砂页岩丘陵地区,河床弯曲大,坡降较为明显。中游(坪石至乐昌市区)属山区河流,两岸高山屏障,河床窄小坡降陡崎,水流急泻,水力资源丰富。罗家渡至市区之间的乐昌峡河段,亦称“九泷十八滩”。随着武江河的开发,为建造水力发电站,沿河筑起了许多河坝,武江河床堆积物逐年上升,河床阔面有所缩窄。
水文特征
武江上游径流受降水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雨型特征。据临武县水文资料,1988年-2005年的3-6月,平均降雨量为773.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4%;3-8月份平均降雨量104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7%,在降雨集中的月份,夏汛明显。每年的3-6月份,大大超过年均径流量,难于利用的洪水占年径流量的45%。
武水河年径流量为7.79亿立方米,其中最大径流量发生在2002年,达12.24亿立方米,最小径流发生在2004年,仅为3.843亿立方米。18年中,月均最大径流量在6月份,为1.3019亿立方米;5月次之,为1.2859亿立方米,4月份又次之,为1.1326亿立方米。最小径流量是12月份,仅0.206亿立方米。
在宜章县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11.26亿立方米(含过境水),多年平均流量35.72立方米/秒,含沙量0.74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淤沙量95354吨。
武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约145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约占72%。流域年径流总量为60.8亿立方米,在广东境内为32.0亿立方米,年内分配基本与降雨相同,70%-80%集中于汛期。洪水对乐昌县、韶关市存在威胁,沿江两岸则主要是山洪。流域内除少数石灰岩地区外,植被尚好,水土流失不大,犁市站1956-1979年实测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16公斤。
犁市水文站实测最高洪水位61.26米,最大洪流量为4330立方米/秒,发生于1968年6月25日。最低水位54.16米,枯水流量为12.3立方米/秒,发生于1966年9月24日。
主要支流
临武县境
境内沿途有人民河、斜江河、高安水、腊水河、水东河等5条支流注入。
人民河,发源于西山天头岭,源口海拔高1150米,平均坡降20.36/1000。经双溪、南强、同益、至土地乡沙洲坪、玉美田入武水河。全长44.1公里。集水面积345.99平方公里。
高安水,属人民河的支流,发源于大王洞西簸箕山,源口海拔1250米,平均海拔52.6/1000。流经小王洞、板栗、寨头水、高安水、九泽水,至秀水后汇入人民河。全长13.3公里,集水面积50.04平方公里。
斜江河(又名谭河),发源于东山通天庙南坡,源口海拔1310米,平均坡降20.78/1000。流经顿村、粗石江、尖美石、城背、谭家湾,汇入辅下至淋湾洞入武水河。全长23.3公里,集水面积146.37平方公里。
腊水河,发源于东山五里山,源口海拔1150米,平均坡降20.14/1000。流经围子里、张家坪、腊水、山塘坪,至东山下武水河。全长23.9公里,集水面积75.3平方公里。
水东河,发源于
骑田岭仰天湖,源口海拔1340米,平均坡降29.2/1000。流经北湖区六亩田、临武金江河家、杉木桥,至水东汇入武水河。全长38公里,集水面积179.59平方公里。
宜章县境
长乐水,在广东境内称
南花溪,发源于莽山林管局的白公坳,流经莽山、东风、黄沙、长村、一六、岩泉、栗源等乡镇的41个村,在一六镇澄江与发源于莽山七星落地的玉水汇合,在栗源镇甘棠湾与发源于莽山老蓬顶的辽水汇合,在乐昌市老
坪石镇水口汇入武水。流经县境105公里,落差1346米,坡降4.38‰,流域面积1006平方公里(一说1188平方公里),其中属乐昌市境有3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9.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9.9立方米/秒,含沙量2.57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淤沙量128.01万吨。
玉溪,发源于北湖区永春乡大冲里的浯水和田池洞的黄岑水在百子桥汇合。至县城三星桥,始名玉溪,流经城南乡、城关镇的12个村,在乐昌市老坪石镇三星坪与武水汇合。流经县境长24公里,落差587米,平均坡降14.9‰,流域面积19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5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83立方米/秒,含沙量1.76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淤沙量12.45万吨。
渔溪,发源于苏仙区狮子口,流经新华、赤石乡的9个村,在乐昌市罗家渡与武水汇合,流经县境长18.2公里,落差120米,平均坡降9.3‰,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85立方米/秒,含沙量2.37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淤沙量43567吨。
乐昌市境内
田头水,又名田头河,古名庐溪水,发源于湖南省
宜章县狮子口下,由宜章县
赤石乡流经乐昌县黄圃、庆云、罗家渡,在京广铁路罗家渡车站上侧汇入武江。流域面积523平方公里,其中乐昌县境内为330平方公里,河道总长70公里,流经乐昌境内长为43.2公里,河床坡降6.2‰。河床浅窄。上游属湖南省境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增高,一遇洪水,中、下游两岸居民和农田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患。流域内有丰富的地下泉水及地下溶洞。主要支流有:三介水、坦溪水、小水及潭斗水等。
白沙水,发源于湖南省
仰天湖,经湖南省白石渡进入乐昌县坪石镇,于京广铁路坪石车站上侧白沙水口汇入武江,属武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529平方公里,河流长66公里,乐昌县境内长为13公里,主河道坡降为5.44%。河道较为平缓,年平均径流量为3.914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上游有廖家湾水,中游有小溪水,狐狸坪水,下游有皈塘水。
廊田河,又名长来水,古名灵江水,发源于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的白云仙,流经乐昌县的五山、廊田、长来,于安口大寨坝汇入武江,属武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河道长51公里,河床坡降为9.15‰。年平均径流量2.924亿立方米。主干流从廊田的沙洲以上,两岸高山崇岭,林木茂盛,河床窄小,落差大,流水急,沙洲以下,河流进入丘陵平原,河宽水浅,流速缓慢。支流有小山水、龙山水、楼下水。
九峰河,源出于乐昌县与湖南省交界的
杨东山,流经九峰、两江,于京广铁路梅山隧道旁汇入武江,属武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92平方公里,河道全长50公里,河床坡降为12.7‰。年平均径流量为2.27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91万千瓦。
宜章水,
宜章县称“章水”,古名黄岑水,发源于湖南
郴州市北湖区上茶园头(永春乡仰天湖),在
太平里乡与浯溪水及平和水的潜流汇合,流经湖南省
宜章县沙坪乡、太平里乡、白石渡镇的13个村,于乐昌市
坪石镇三星坪村汇入武江,为武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在乐昌境内42平方公里;河流长47公里,流经
宜章县境长32.6公里,落差70米,平均坡降1.76‰,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4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7.69立方米/秒,含沙量1.27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淤沙量16355吨。流经乐昌县的仅有下游的11公里,河床坡降为9.39‰,年平均径流量2.029亿立方米。
乳源县境
杨溪水,上游称老蓬顶河、五指山河、石高溪河,又称大桥河;中游称必背河,下游称杨溪河。发源于县境西北部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的猛坑石东麓五指山之老蓬顶,发源地海拔高程1737米。由西北向东南经五指山、大桥、必背、桂头等三个乡镇,于杨溪口汇入武江。集雨面积498平方公里,中间汇集横溪及各溪、坑等支流,河长64公里,河床平均坡降11.5‰,天然落差1190米,可利用落差465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年径流深840—1100毫米,年径流量4.1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3立方米每秒。杨溪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750立方米每秒(1973年6月18日),最枯流量1.93立方米每秒(1979年1月2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流水量有所减少。整条河水能理论蕴藏量10.45万千瓦,不通航。
游溪河,又称新街河、上司庙河,发源于县境瑶山腹地牛角岭,由西向东流经东坪、游溪、柳坑等三个乡镇,在烈村与柳坑河汇合后进入曲江县重阳镇(现为武江区辖地)于沙园村与重阳水汇合后汇入武江。集雨面积339平方公里,其中乳源境内154.3平方公里,河长44公里,其中乳源境内42公里,平均流量3.7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87亿立方米,天然落差715米,可利用落差361米,水能蕴藏量1.54万千瓦。
五官庙河,又称草田坪河、方洞河。发源于境内瑶山方洞,由西向东南流经草田坪,流经五官庙至桂头镇黄椋坝汇入武江。河长21.8公里,集雨面积41.6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80米,可利用落差363米。平均流量1.1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0.47万千瓦。
另,在武江区和浈江区(原曲江县境内),流域内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条(大旗岭水、一六水、重阳水、下陂水),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条(黄坑水、辰山水、青石坑水、西岸水、中营水、鸡坑水、龙村水)。
流域概况
地理地貌
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下游多为石灰岩地区,主要分布在乐昌、乳源两县的11个区内,林木稀少,怪石、溶洞多,水源奇缺,有些地方,人畜食水也存在困难。
沿岸名胜
金鸡岭
广东八大名山之一,坐落在湘粤边境交通要地坪石镇,武江河畔,四周赤壁丹崖,东侧的一字峰,长400米,高达130多米,宽仅数米,恰似一面巨大的屏风。金鸡岭形势险要,东、南、西、北都有一条小道蜿蜒而上,四门隘口均筑有城墙古寨,传说太平天国时,洪秀全之妹洪宣娇曾带兵驻金鸡岭,屡败清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岭上尚存据说是当年的练兵场、观武台、点将台、宣娇阁等遗址。岭上,巨石峥嵘,百态千姿,松竹常青,山花烂漫。西北峰顶有座巨石,貌似雄鸡,昂首北望,引颈欲啼,金鸡岭故而得名。
九泷十八滩
位于乐昌峡内,长达53公里。两岸层峦迭嶂,林木繁茂,河流曲折蜿蜒,波涛汹涌,石滩险峻。自坪石镇而下,沿途有白芒泷、惊泷、腰泷、燕泷、梅泷、崩泷、垂泷、新泷和老泷等九泷。泷与泷之间有百鸡滩、三层滩、切肉滩、犁壁滩、新秦滩、和尚滩、岐门滩、小滩、蓑衣滩、雀子滩、大长滩、滑石滩、石板滩、冲花滩、麻滩、张滩、胡滩、剥皮滩等十八个滩。1987年后,已开发为国内江河第一个漂流旅游点。金鸡岭一一九泷十八滩一一古佛岩已成为省内旅游热线之一。
古佛岩
古佛岩位于乐昌市南郊5公里,属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大型的溶岩洞穴。古佛岩分为上下重叠三层,最高处30米,最宽处40多米,总面积12000平方米,常年气温保持18—20摄氏度,冬暖夏凉。昔时因洞口有古佛寺而得名。至今仍有“古佛洞天”摩崖题壁和观音像,可供游人瞻仰。古佛岩主要景点有玉皇宫、西游宫、逍遥宫、古佛殿、观音殿、王母殿、金龙殿,谓之三宫四殿,游程约600米。洞内石笋、石柱、石花、石幔,或高悬在上,朝拔地而起,其中洞内的“半边明月”、大型石脑和3亿年前的海底珊瑚化石,更是国内罕见。
风采楼
风采楼位于韶关市区,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
余靖而建,屡经重修。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动朝端”之誉,故以丰采命名。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风采楼高约22米,楼体重檐碧瓦,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被誉为韶关的标记,后改为韶关市博物馆。
沿岸文化
武江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从秦汉开始
乐昌峡就是广东四大关隘之一,而乐昌因南越王赵佗驻守这里的缘故又名赵佗城,历来为军家必争之地。所以从秦汉时期就有中原文化从赵佗城传到广东,如赵佗城50米处发现的200多座古墓,其中有广东少见的春秋战国墓地;在挖出的4000多件文物中,有一个小陶罐,里面包含着公元前的文化信息,还挖掘出了“秦半两”铜钱,证明了当时的中原文化已经在乐昌落地生根。
乐昌中原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深受中原影响,其中乐昌著名的梅花猪还是当时中原传过来的猪跟乐昌当地猪繁殖而来,肉质很好,在当地很出名。此外,乐昌客家文化丰富,当地很大一部分都是客家人,客家习俗仍在。
从武江流域及其支流区域发现的遗址、墓葬以及遗物和调查线索分析,武江峡上游的史前文化,得益于岭北文化的传入,受阻于武江峡。而武江峡下游的早期文化,主要源于岭南北江流域的“石峡文化”。到了青铜器时代,楚人开辟了武江峡通道,东汉桂阳太守周昕开凿九泷十八滩,使武江峡从此成为了岭南岭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中原文化因此源源不断地传融到岭南地区来,武江流域乐昌段的经济和文化也迅速得到发展。
武江河流经乐昌市五个镇(三溪镇、坪石镇、大源镇、乐城街道办事处、长来镇),均留有不少古代和近现代文物点。坪石镇有金鸡岭风景区、下街码头、南昌起义朱德革命活动旧址、韩泷祠等名胜古迹。韩泷祠位于原罗家渡附近的武水南岸,始建于汉,原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而建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潮州经过此地,曾在此停留歇息,并题词:“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乐昌县志》卷二十),后遂改名为“韩泷祠”。
河道整治
乐昌段整治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赵伦城兴建时,修建了高丈二、长二里的护城河堤,上至水头庙,下达河南水。汉灵帝时(168-188),桂阳太守周昕,对武水的九泷十八滩进行清障整治。梁天监十七年(518),修建了三星坪护城河堤。明洪武二年(1369),修建了由西门口至龟峰寺的护城河堤,长2里,高1.5丈。
清代及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青龙街至船厂的河堤,同时还组织船民,每年对坪石至桂头一段河道炸礁清障。武江支流中的白沙水、灵江水、卢溪水、黄岑水、泐溪水等11条可行船的河流,则由各区、乡组织劳力清障和垒砌护村堤。由于砌筑河堤的建筑材料,都是采用石块、石灰、粘士等物,所以,一遇洪水,河堤常常被冲垮。
20世纪80年代前,乐昌以下可通10-15吨木船,是粤北木材放运的主要河道。
1953年,乐昌县水上运输社对武江进行治理,清障炸礁。同时对护城河堤低矮、崩缺段加固维修。1954年,国家投资,船民动手,对九泷十八滩进行了全面治理。1955年,重点整治武江上游及廊田水,先后发动船民5000多人,进行疏泼整治,共清除沙石3800多立方米。1958年,对武江及其7条支流进行整治,炸除礁石1000多立方米,扒沙7400立方米。1963年,县政府成立河道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十年河流整治规划。1974年后,贯彻中央关于“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的精神,全县开展整治河道的群众运动,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对廊田河、北乡河、九峰河、田头河、白沙河、前溪河等11条武水支流,分段整治,裁弯取直,降低河床,加固护砌河堤。其余的小河流则由各大队、生产队自行组织群众治理。
1950年至1987年,共修筑河堤27.5公里,其中石堤11公里,捍卫耕地面积7400亩,防御能力达20%。
临武段整治
武水干流自西向东穿越临武城区,沙市河、曾家岭水、李子山水先后于城区汇入武水。由于武水河道本身呈牛轭状弯曲,加之部分居民、单位防洪意识淡薄,向河中倾倒生活、建筑垃圾,使河床不断淤积抬高。一些单位和个人步步为营,占河建房,使河道变窄,过洪能力明显下降。1994年“6·16”特大洪灾,城区平均积水1米多深。武水河沿岸大量房屋倒塌,冲毁农田1.6万亩,淹没耕地1.8万亩,造成县城直接经济损失1172万元。
1995年,临武县武水河防洪工程正式启动。1995年至1999年,县财政连续5年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西城至文昌桥沿河两岸防洪堤2.5千米,疏浚河道1.5千米。2002至2005年,县水务局多次向国家水利部及省市争取支持,先后争取上级下拨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含长河水库除险加固),加上县财政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确保了武水河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1995~2005年底,累计完成河道疏浚4.5千米,防洪堤护砌6.5千米,河堤麻石护栏3200米(其中风光带高标准护栏350米)。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0.5万立方米,浆砌石6.5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33万立方米,土方填筑1.62万立方米,河道清淤21.6万立方米。按照设计要求,堤型为圬工重力(指坝基宽大的堤坝)防洪堤,堤距为26~50米(西城至武水桥堤距26~28米,武水桥至沙市河口堤距35米,沙市河口至以下堤距50米),工程级别为四级。2005年底Ⅰ、Ⅱ、Ⅲ防护圈已基本形成。
水利设施
乐昌峡水利枢纽
广东省乐昌峡水利枢纽位于韶关乐昌市武江乐昌峡河段,下距乐昌市14km。枢纽集雨面积4988km,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43.61亿m,多年平均流量138m/s。枢纽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兼顾航运和灌溉,等别为Ⅱ等大(2)型。工程为准公益性项目,静态投资约32.5亿元。
枢纽可有效控制武江洪水,将乐昌市区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与浈江湾头水利枢纽联合调度,可将韶关市区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枢纽保护人口87.62万人,保护耕地158.42万亩,灌溉农田面积3.77万亩。
水库正常蓄水位154.5m,死水位141.5m,防洪限制水位144.5m,设计洪水位162.2m,校核洪水位163.0m,总库容3.44亿m,防洪库容2.11亿m,调节库容1.04亿m,为季调节水库。
枢纽主要由拦河坝、发电厂房及对外交通道路等组成。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83.2m,长256m,顶宽7m,坝顶高程163.2m。中部溢流坝段设5孔泄洪闸,闸门尺寸为12m×10.7m;发电厂房为地下式厂房,位于左岸坝肩山体内,电站安装3台混流立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32MW,多年平均发电量4.08亿kWh;左岸道路为枢纽主要对外交通通道,全长13.8km。
工程于2009年6月26日开工,2013年6月26日完工。
长河水库
长河水库,1965年动工,1970年建成。位于临武县境武水上游。以库区原长河村得名。大坝筑在花塘乡燕溪村。均质土坝,高45米,顶长236米。集水面积98.1平方公里。库容量4400万立方米。灌溉临武县农田14万亩。以灌溉为主,兼具发电、养殖。
长河灌区
长河灌区干渠总设计长度为101.24千米,1993年底实际完成85.79千米,北干渠基本完成并实现配套。是年,长河灌区配套工程指挥部着手对南干渠渠系配套工程重新设计和上报审批,因国家水利资金重点投向水库的除险保安,计划未获批复。
1994年6月16日,全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长河水库南总干黄皮山渠段大滑坡,120米渠道被毁;位于城关镇境内长河主干渠上的险峰隧洞两端山体滑坡,隧洞被堵淤塞、渠道受损。“6·16”洪灾中,南北总干渠共有25处严重受损。经两年努力,投入资金85万元,方得全部修复。
90年代中后期,国家水利建设投资转向大江大河治理和水库的除险保安,地方小水利建设主要靠地方自筹。
1999年,经上级批复,恢复长河基建工程,并下达投资计划,当年完成南总干渠苏家背渠段改造及防渗510米,完成南左干渠防渗4100米,共投入资金106.5万元。
2002年,长河灌区配套工程再次下达50万元的投资计划,共完成长河南总干渠防渗800米、平江洞渡槽损坏修复、苏家二号渡槽处理等项目。2003年12月,南总干渠苏家背渠段近200米渠道因山体位移下沉,为避开滑坡山体,新建龙家渡槽。渡槽长120米,土石方开挖6600立方米,浆砌石820立方米,混凝土410立方米,钢筋制作18吨,工程造价48万元,2004年7月完工。
在病险水库的处理中,部分水库结合除险加固项目,完成了一部分渠道配套工程。2002年,万水洞水库完成渠道防渗1000米。2003年,宝贝淋水库完成三面光干渠4150米,投资21.6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4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