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词牌名,双调小令,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相传是北宋词人
毛滂所创,以毛滂词《
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另有两种变体,一为双调四十九字,一为双调五十四字。代表作有
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体裁沿革
武陵春,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所创。毛滂根据楚地流传的曲调,作了一曲“武林春”,后来便作为曲子词形式流传了下来。《
填词名解》云,调名取自唐人
方干《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其源出东晋
陶潜《
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语,故名。
此调
万树《
词律》共收二体,一正体,一变体;
陈廷敬、
王奕清《
钦定词谱》共收三体,一正体,两变体,较《词律》多收一体。
格律说明
武陵春,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正体格律例见毛滂词《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如李清照词、
万俟咏词之添字,皆为其变格。按
晏几道词三首,换头句或作“梁王苑路香英密”,或作“年年岁岁登高饰”,或作“熏香绣被心情懒”,与此调平仄全异。宋媛魏氏词“玉人近日书来少”,或宗之,馀与毛滂词同。毛词别首前段起句“城上落梅风料峭”,“落”字仄声。第二句“寒馥逼清尊”,“寒”字平声。晏词第三句“谁似龙山秋兴浓”,“谁”字、“秋”字俱平声。后段第三句“曾看飞琼戴满头”,“曾”字平声。结句“浮动舞梁州”,“浮”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馀参下李清照及万俟咏词。
变体一,双调,四十九字,下阕末句添一字,上下阕亦四句三平韵。格律例见李清照词《武陵春·风住尘香春已尽》。此即毛词体,惟下后阕结句添一字作六字句异。
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后结“流不尽、许多愁”正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阕除首句外,每句皆添一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四句四平韵。格律例见万俟咏词《武陵春·燕子飞来春在否》。此与毛词同,惟上下阕第二、三、四句各添一字,换头句又押韵异。
词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毛滂《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凤口衔镫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春已尽》
风住尘香春已尽,日晓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万俟咏《武陵春·燕子飞来春在否》
燕子飞来春在否,微雨过、掩重门。正满院梨花雪照人,独自个、忆黄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清风淡月总销魂,罗衣暗、惹啼痕。漫觑著秋千腰褪裙,可煞是、不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宋代毛滂《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代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